本篇文章2293字,读完约6分钟

深夜,长江西陵峡沿岸的三峡坝区一片寂静。一盏孤灯照亮了北角第14住宅小区的办公楼。

79岁的郑守仁被埋在成堆的材料中,专注于在电脑键盘上慢慢地输入字符。日复一日的忙碌,230万字的《长江三峡工程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已经送至出版社,200万字的《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雏形已经开始出现...

郑守仁是三峡工程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1993年被任命设计三峡工程以来,郑守仁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6年。

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守仁因病于7月24日在武汉逝世。

郑守仁图片来源:新华社每日电讯

将奖金捐给公益事业

郑守仁,1940年1月出生于安徽颍上,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原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1994年至2017年,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守仁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郑守仁曾负责过乌江穿越和葛洲坝的导流截流设计以及隔河岩场地的全过程设计。自1994年以来,他一直负责三峡工程的设计。他长期在施工现场,及时解决了许多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为葛洲坝工程截流、围堰的设计和施工、过江岩石工程的优良质量、提前一年发电、三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做出了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等17项省级以上奖项,然后向公益事业捐赠各类奖金、稿费、演讲费80多万元。

「经济」26年守在三峡大坝,敲下几百万字技术资料!三峡设计者郑守仁院士逝

他说:“作为一个水利人,参加三峡工程是最大的幸福。只要三峡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这里坚持一天。”2019年,郑守仁被授予“最美丽的奋斗者”的称号。

我在坝区呆了26年,武汉的家几乎没有回来

在武汉的家中,郑守仁几乎一夜未眠。而郑守仁夫妇的家在三峡坝区——两个小房间,只有十几平米。在卧室里,摆了一张床后,就剩下空的房间了,一张桌子和一个简单的衣柜可以占据这个狭小的空间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也许没有人会相信,郑守仁在武汉从来没有在家呆过一个晚上。那么,他的“家”在哪里呢?

“三峡坝区十四小区4316号”是郑守仁夫妇在三峡坝区的家。他们活了26年。

其实去过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家!

两个小房间,只有十平米。在卧室里,摆了一张床后,空的房间已经不多了——一张书桌和一个简单的衣柜可以占据狭小的空间。

桌子上摆满了药瓶。的,和他的妻子高黛的。两人前几年都得了癌症,现在还停不下来吃药。

郑守仁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生火做饭不方便,所以坝区的食堂就是他们的厨房——每天,郑守仁从宿舍走到食堂做饭。作为院士和领导,他坚持和普通员工吃一样的饭。

每天在工地上跑20到40公里

世界三大难题截流长江,郑守仁在工地上发现、研究并解决了难题。"每个工地来回跑,每天跑20到40公里."

23岁从河海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泸水实验坝工地。79岁的他依然坚守三峡工地。郑守仁在水利方面花了将近56年的时间。他坚持设计与施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了施工现场的大量技术难题。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郑守仁主持了乌江穿越和葛洲坝工程的导流截流设计,创造了多项国家第一。葛洲坝河断流时,一家法国公司提出20万美元做断流方案,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长江委的专家们制定了自己的计划,第一次向世界截流问题发起挑战。他们借鉴国内外经验,进行了大量的模型实验。导流组组长郑守仁建议采用“钢筋石笼”作为截流护底,以提高抛块的稳定性,大大减少被占用抛料的损失,确保截流成功。人类第一次将长江腰斩,震惊世界。

郑守仁回忆说:“当时,我的名字经常在现场广播中播出,我必须去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在各个工地来回跑,每天跑20到40公里。”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在葛洲坝,郑守仁很快被委以重任。1987年,郑守仁晋升为长江委副总工程师、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主任。他驻扎在施工现场,解决各环节的重大技术问题。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优化设计,节约投资1300万元,使隔河岩工程一次蓄水成功,提前一年发电。被工程技术人员评为唯一的“隔河岩工程特殊贡献者”。

在隔河岩的几年里,郑守仁作为总设计师经历了整个过程,为后来主持三峡工程的设计做了技术准备。

1993年,53岁的郑守仁迎来了他30年水利工程设计生涯中最大的挑战和荣耀:他担任长江委总工程师、长江委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负责三峡工程的设计,并直接主持第二、三次截流设计方案。

三峡工程被誉为“世界第一水电工程”,被称为世界一流问题的“科技馆”和“题库”,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1997年的截流和2002年的导流明渠截流是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

1997年在葛洲坝工程形成的水库进行截流,水深60多米,比一般超大型工程高两三倍。河底还有20多米的软淤泥,截流难度可想而知。导流明渠截流流量大,落差大,龙口截流单位宽度能量世界最高。河底人工开挖修整而成,平整光滑,综合难度世界罕见。

面对困难,郑守仁集中集体智慧,首创“人工河底浅深水”计划,确保截流顺利实施。在导流明渠截流前,他花了两年时间,通过反复试验和水工模型对比研究,提出了一个好的双腿截流、分担高落差的药方。

在分流河道关闭的前夕,其他人都很紧张,但郑守仁特别放松。他信心满满地说:截流截流已经包了。自信源于他多次丰富的截流设计经验,也源于他带领的长江委设计师对截流方案的完善的精心准备。

2002年11月6日上午,奔流千古的长江再次断流。导流明渠截流在2002年全国院士大会上被评为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国家商报综合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经济」26年守在三峡大坝,敲下几百万字技术资料!三峡设计者郑守仁院士逝

地址:http://www.jxjgzhdj.cn/caijing/1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