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0字,读完约8分钟
据中央纪委网站19日消息,6月17日晚8点,一辆中巴车在北京市西城区辛颖街100号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中心南区紧急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生物安全专家、病毒性疾病研究所党委书记吴带领一群人冲到车上,前往疫情集中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是病毒学研究所第三次进入新的地方开展病毒溯源工作。
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网站
6月11日,北京连续57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本地病例再次出现。突如其来的SARS-CoV-2从何而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性疾病研究所进入新地方后发现了什么?病毒溯源的最新进展是什么?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的记者采访了病毒性疾病研究所的专家。
6月14日、15日、17日,病毒学研究所专家三次进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据了解,第一病毒病研究所的专家共采集了200多份样本,其中检测到多份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第二次,他们效仿,在其他地区收集了200多个样本,其中许多是阳性的。第三次对市场上的水、养鱼保水、运河、地下水等水系进行了科学的采集和测试。同时,收集了空气体样本,以确定气溶胶传播风险,目前正在对样本进行测试。
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采集到这么多阳性样本?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很多人之前都参加过武汉的溯源工作,还是有一些经验的。”作为武汉溯源团队的负责人,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国家流感中心副主任刘军研究员解释说:“病毒是怎么来的?目前有一些猜测: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制品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或者感染者进入市场,造成传播。鉴于这两种可能的来源,我们推测了病毒可能污染的一些环境位置、物品、食物等。例如,我们首先测试了鱼和虾等冷冻产品,以及可能大量接触这些冷冻产品的案板、柜台和案板。它们极有可能被病毒污染。此外,我们还会想到市场上SARS-CoV-2中的感染者在解毒后可能会污染到哪里。比如打喷嚏会不会打到墙面或者冰箱表面,会不会污染地面,会不会污染周围的鱼缸和沟渠等等。这些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关键样本。”
“另一方面,我们检测到如此多的阳性样本,以至于整个环境仍然被病毒污染。”据吴研究员介绍,他们第一次进入新地点时,在地下室一层的海鲜店里检测到一些阳性样本,包括一整口鲑鱼的口腔拭子和旁边的一条沟;第二次,在距离水产品交易市场两公里的地方,也采集了阳性样本。
"在病毒溯源工作中,环境样品的采样和检测非常重要."刘军所说的环境包括鱼虾壳、养鱼用水、冰箱冷冻产品等。“不同的阳性样本指向不同的结论:它可能指向环境和其中的动物或物体作为传染源,也可能指向被SARS-CoV-2感染的人作为传染源。例如,如果我们在未开封的冷冻产品中发现阳性样本,这进一步证实了病毒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的可能性;如果冷冻产品被打开,这说明这些冷冻产品之前可能被碰过,结论也不一样。”刘军说。
目前,病毒学研究所对几十个阳性标本的全基因测序仍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6月14日20时44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性疾病研究所溯源专家组成员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采集冷冻海产品样本。
自新区聚集性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已有100余例确诊病例,达到158例。为什么疫情集中在批发市场,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
作为去武汉开展病毒溯源工作的溯源团队负责人,刘军之前进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20次,这次进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3次。
“我去过这两个市场,因为它们是海鲜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环境相当潮湿和寒冷。微生物,包括病毒,都是怕热怕冷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而且这里不仅潮湿寒冷,而且封闭通风不好,也会助长病毒的传播。比如SARS-CoV-2中的一个感染者打喷嚏,很难传播。水滴可能会在冲洗和扫地后沉降到地面并污染其他地方。”刘军说。
“因此,通风干燥的环境不利于病毒的传播,而潮湿、寒冷、封闭的环境相对容易造成病毒的快速传播。”刘军总结道。
海鲜市场的湿冷封闭有利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里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海鲜市场本身就是病毒的来源。
“病毒的来源在哪里,为什么疫情集中在海鲜市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断定病毒一定来自这里,因为病毒集中在海鲜市场。”刘军说。
“过去我们追踪病毒的时候一直在寻找中间宿主。现在可能是时候重新检查病毒是否来自野生动物了。”吴说:“疫情在北京反弹,在批发市场爆发。但不像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野生动物在北京造成疫情的可能性很小。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有没有可能源头是被感染者或者被污染的食物,海鲜市场的环境造就了迅速传播的机会。”吴对说道。
刘军还认为,新地方的病毒可能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的被污染的海鲜或肉制品传播,也可能通过进入市场的感染者传播。“有不同的可能性,但这次疫情极不可能来自野生动物。”
6月15日18时45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溯源专家组成员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采集冷冻海产品样本,并记录样本信息。(所有图片由回答者提供)
6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公开讲话中推测:“(SARS-CoV-2)将潜伏在一些黑暗、潮湿、污染、恶劣的环境中,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潜伏下来后,在一定时间内突然接触到很多人。北京大概不是六月初五月底出现的病人。很可能提前一个月推。里面已经有很多无症状感染或者轻度患者了,以至于环境里有那么多病毒。”
“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环境中检测到了广泛的阳性标本,这确实给了我们一些提示:这种病毒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如果只是短时间,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污染范围。当然,这也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实。”病毒学研究所助理主任张勇说。
目前主要采用基因组流行病学的方法来确定病毒流行的时间。“首先,对病毒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测序后,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将不同的病毒放在一起,看看哪种病毒变异更多。变化多的病毒一般是进化更新后的病毒,变异少的病毒更接近原病毒。越来越早流行。当然,这些都是流行的表达方式。此外,还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一些具体算法。”刘军说。
“从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结果来看,这种病毒来自欧洲,但与目前欧洲的病毒不同。比现在欧洲的病毒还老。”至于病毒是怎么进来的?张勇分析说:“有几种可能。例如,病毒潜伏在进口的冷冻食品中。在从海外到国内的整个储运期间,病毒并没有因为冷冻而进化,所以不会发生变异;也有可能病毒潜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比如新发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经过消毒灭菌,在一定时间内突然暴露给感染者,导致进化较慢。最终,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毒株更接近欧洲旧病毒。”
虽然病毒的传播途径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或证伪,但这种从基因组流行病学初步获得的推测,可能会为全面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技术,在新的地方解开病毒来源之谜提供有益的思路。“流媒体和大数据可能会发现案件之间的联系,但有时无法判断他们之间是谁感染了谁。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传播途径。当我们推断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传播关系时,可以通过流式等方法进一步找到相应的证据。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病毒研究所正在全国率先构建基于病毒全基因组的病毒网络监测和溯源技术体系,应对病毒溯源这一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病毒性疾病防控问题。”张勇说。
欧洲流行的一种老病毒是如何被带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科学家们仍在夜以继日地不懈探索。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经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新发地检出的新冠病毒比欧洲现在流行的病毒
地址:http://www.jxjgzhdj.cn/caijing/1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