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公筷公勺进村规民约是因势利导的顺势而为」
本篇文章1337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3月22日,商鞅村召开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就是否增加2018年修订的村规民约条款进行表决。最后,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致投票赞成增补。黄月华说,按照惯例,村规民约每三年修订一次。这种例外是由于新冠肺炎预防和控制肺炎的需要,也是为了提倡和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可以将同桌部分食客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带入菜肴,也可能将变质菜肴中的病原微生物带入其他菜肴,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疾病的传播,造成交叉感染的严重后果。因为新的流行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所以传染病病毒很强。它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习惯,也是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和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出门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戴口罩等特殊形式的疫情防控中的应急措施,提倡使用筷子和勺子是一种终身的行为要求,也是改变传统的分餐行为习惯,降低健康风险的途径。共用和私用筷子的口碑传播,健康风险很大。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通常不到30%,在发展中国家则高于50%。我国自然人群感染率为40-60%,且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呈现家庭聚集现象。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用筷子勺子分餐一度成为一种时尚,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全社会再次掀起了使用筷子和勺子的热潮。不仅餐饮服务企业会在服务过程中提供筷子和勺子作为基本标准,甚至一些普通家庭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也会配备筷子和勺子,这使得传统的分享用餐方式得到了实质性的体现。
但是,文明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鸡血”这种外在情况来强制。被动的短期应急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很快会因为形势的好转而呈现反弹、回潮的趋势。共用筷子和勺子的措施一度实施得很好,但最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延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利用全社会更加统一的共识和更强的凝聚力进行制度建设,没有把软倡导和硬要求结合起来,没有用他律来增强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近日,《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获得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筷子、勺子、餐点共用制度首次写入全省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两人或两人以上应使用筷子、勺子或用餐。餐饮服务机构应配备筷子和勺子或提供餐饮服务,并设置相关处罚。其他地方也采取了类似的立法措施,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法律遵从。但是,在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的能源效率方面,利用公共筷子和勺子解决执行难、落实难、巩固难的困境,意义重大。立法不可能一条腿走,以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为出发点,实现公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己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村民共同遵守和认可的。它们具有概念引导和行为约束的功能。其功能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实践检验和事实证明,能够充分发挥公众在自治中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将筷子和勺子写进村规民约,填补了空白人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倡导和要求的文明行为习惯。利用村规民约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在基本的制度保障和支持下,筷子和勺子的新生活方式被巩固为新的文明习惯,文明习惯的培养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此外,利用特殊的形式来引导形势和跟随趋势,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最佳效果。这样的治理理念和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也应该成为社会治理的新常态。(唐奇伟)
标题:「时评:公筷公勺进村规民约是因势利导的顺势而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