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网上问策背后:五年规划的问计于民之路」
本篇文章2743字,读完约7分钟
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关晓普报道,近日,Xi总书记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网上咨询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这是中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通过互联网征求全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要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们声音、凝聚人们智慧方面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集思广益、集思广益。今年8月16日至29日,以网上征求意见的方式编制“十四五”计划,收到网友建议101.8万余条。
被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规划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重要比重,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确定目标和方向。
在策划过程中,为什么要特别注意提问和头脑风暴?
在中国的政策体系中,五年计划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政策
“一五”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七五”后,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九五”期末,人民生活普遍达到小康水平,进入世界银行分类的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十一五”期间,中国实现了从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到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飞跃;今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中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在中国的政策体系中,五年计划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中国不断编制和实施十三个五年计划,对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历史脉络来看,不难发现,五年计划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每个五年计划都是分阶段实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永恒教授认为。
另外,有一条不变的主线贯穿其中——以人为本。不管是什么阶段的任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福祉,以人为本。
工作一个接一个,画个蓝图到底。基于这两点,中国的五年计划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不折腾”,这保证了国家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有7.4亿人脱贫,占全球扶贫人口的70%以上。换句话说,以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为全球减贫做出了70%的贡献,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奇迹的背后,一个重要的“秘密”就是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在凝聚发展共识、引领发展方向、配置公共资源、实现战略目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杨永恒认为。
五年计划的发布大致可分为形成基本思路、采纳中央“建议”、向社会公众提出建议和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和发布《纲要》等步骤
有一位西方政治家羡慕中国的五年计划。每隔五年,他就能思考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既有连续性,又有前瞻性。在他自己的国家很难想象。毕竟任期届满后谁来接任还不知道。我们如何考虑五年或十年后会发生什么?
那么,我们的五年计划是怎么出来的呢?参与规划的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中期评估、初步调查、形成基本思路、起草中央“建议”、采纳中央“建议”、起草《纲要》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衔接论证、广泛征求国内外意见、批准发布《纲要》。
以正在进行的“十四五”为例,2018年进行“十三五”中期评估时,新一轮规划启动。在中期评估中发现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列出一些重大研究课题,提交社会专业机构进行研究。获得研究成果后,国家发改委将起草2019年基本规划思路,并上报国务院。今年年初,中央成立了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起草小组。通常由中央财经办公室和中央政策研究室起草提案。在起草中央《建议》的过程中,要在消化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重大问题,委托各部门和一些专门机构研究,然后提出中央《建议》,这是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会议的议程之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该提案将在今年的五中全会上讨论。国务院通过后,起草了《五年规划纲要》,将于明年3月由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成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最权威的纲领性文件。
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形式。七五开始大规模征求意见。十五计划第一次通过群众性的征文征集意见和建议。“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商联、妇联等党和群众团体开展了建议和意见活动。回顾已经实施的十三五规划(计划),编制工作越来越注重汇集各方智慧,有效保证了民主性和科学性。
在研究者看来,“我们必须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和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一定要结合起来,让党和国家的思想和老百姓的实际需要相碰撞,才能形成有益的思想。”
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公共利益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五年计划的核心思想,那就是“统一思想,建立共识,形成共同目标”。在业内专家看来,这叫做“政治动员”,即让不同的群体参与规划,从而达成共识。
事实上,不仅是广大公众,党和政府内部也需要通过政治动员达成共识。比如发改委在起草规划基本思路的时候,会收集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报告。这个过程就是“各部委各抒己见,各地各提要求”。发改委再消化吸收平衡,找到一个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求的方案。
其实策划也是艺术,需要兼顾各方利益的艺术。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水平不同,各地需求不同。杨永恒的信里列了一长串,“城乡需求不同,东西方需求不同,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不同,高学历人群的需求和低学历人群的需求还是不同的……”这是我国国情的现实。我们在规划中需要做的是站在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公共利益。
这个过程离不开公众参与。只有参与和理解,即使目前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也能理解背后的原因,选择支持规划。
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五年计划,保证了宏观层面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和实践。同时也在向广大市场主体释放一个信号,让企业知道国家对社会发展的预期是什么,从而引导企业围绕规划进行布局。
大国要有蓝图,要有目标管理。回顾过去,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建设长江三峡、华龙一号、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发展奇迹。可以说,五年计划是解释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视角,也是中国重要的制度优势和发展经验。
十三五马上就要结束了,十四五又要起航了。五年计划的制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充分吸收社会期望、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和基层经验,编制“十四五”计划,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一个好头、开一个好步,为实现第二个世纪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
标题:「首次网上问策背后:五年规划的问计于民之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