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07字,读完约14分钟

五年前,“黄金时代”对肖邦的一生略有所知。

《黄金时代》中的肖邦

“民国四大才女”、“早世”、“传奇爱情”是谈论肖邦时常见的标签。

但是,抛弃了她的传奇人生,肖邦的作品可以用“血淋淋的现实”来概括——

无法呼吸而被扔到棺材里的老妇人,身体腐烂得虫子都出来的凄惨月英,被父亲打死的小金枝……

人物的命运和痛苦,特别是女性的痛苦,在她的笔下,用平淡冷静的语言表达。

她对中国30年代社会图景的描写,在我们看来,令人吃惊,但不一定过时。

今天我们谈谈肖邦吧。 那个鲁迅是说“她会给你们强大的力量和挣扎的力量”的人。

文许子东

资料来源:观看理想的app音频节目“20世纪中国小说”

(脚本已编辑)

女作家不仅写爱情,还有农民和国难

萧红的《生死场》写于1934年,其前半年从1934年4月到6月在东北的《国际协报》上连载,第二年才在上海写书,萧红这个文坛的新人令人吃惊。

30年代中国小说的第一基调之一是农村的苦难,任何流派的风格都有被写在农村的情况。 比如茅盾的“春蚕”,叶圣陶的“多收三五斗”,是老作家对农村破产的冷静社会注意。

我们也见过“官补品”这样的狗血、喝煽动性人奶的血泪诉说,当然也有《萧萧》、《边疆城》这样优美悲伤的田园牧歌。

如果我们住在城市里,作为新文学的网友,其实就像《子夜》中吴府的这些男性客人一样,听到了来自乡下的可怕消息,但很难分辨真伪,有时很麻木。

这个时候,如果有可靠朴素的青年,文坛的外行,如果有第一手非常新鲜没有加工的乡土故事的话……难怪鲁迅编了序,胡风在后面记述了。

萧红( 1911-1942 )

肖邦写的乡村和其他作家写的不一样,或者她好像带来了原材料,不是小说,好像没有加工,拖泥带水,伴着血取出来了。 这就是1935年出版的《生死场》。

我们今天可以通过“生死场”认识乡下的女性,了解刚被日本人占领的满洲。 当时的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人也想通过这本小说看到他们不知道的中国的一部分。

所以鲁迅说:“这篇稿子来到了我的桌子上……但是,五年前,我看到了更早的哈尔滨。 这还只是略图、叙事诗、照片,胜过人物的描写,但北方人民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往往在纸背上用力。

《生死场:肖邦小说精选集》

作者:萧红天津人民出版社

肖邦当然幸运,那一年她24岁,还是文学新人,被鲁迅、胡风等隆重推上了30年代文学的主旋律。 “生死场”材料新鲜,方法疏远,有血,来自国难前线。

其实仔细想想,丁玲发表《莎菲的日记》也是234岁。 之后张爱玲发表的《倾城之恋》也只有二十三四岁,不是神秘的偶然吗?

虽然丁玲、张爱玲写的是女性的恋爱故事,但肖邦的《生死场》写的是农民和国难。 一般进入男性们关注的社会中心议题。

后来发现萧邦国家苦难背后的核心还是女性的命运,所以“生死场”比当时同样有名的萧邦“八月乡村”有着更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而且肖邦的幸运建立在她年轻时的个人不幸之上,在一举成名之前,肖邦的个人生活比丁玲、张爱玲要波折得多。

2.3次婚姻,5个男人

萧红原名张瓣膜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地主家庭,8岁时去世母亲。

她父亲和后母关系不好,18岁时,萧红被哈尔滨顾乡屯的汪恩甲订婚,是个得力的家俗儿子,订婚后抽了这个男人的鸦片,第二年萧红逃到了北京。

1931年,20岁的肖邦离家出走失败,回到呼兰,被迫家庭和解,恢复了与汪恩甲的往来。 因为他们以前订婚了。

中间逃到哈尔滨一次,这时萧红怀孕了,她和汪恩甲一起住在哈尔滨道外正阳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馆,这家旅馆后来出名了,成了萧红纪念陈列室。

到处都忘了有这样的戏剧性场面,汪恩甲和萧红去了哈尔滨的公园,坐在椅子上,周围有阳光和花,汪说“有点事,我回来”,结果从人间蒸发了,怀孕了萧红和霍

事实上,1932年2月日军占领哈尔滨,肖邦与汪家提起诉讼,借酒店的钱被扣押,差点卖给妓院,这是真的。

今年7月9日,肖邦发送了《国际协报》,也就是后来连载了《生死场》的报纸。 之后的事件,看过《黄金时代》的文学爱好者们都很清楚——萧军看望肖邦,一见钟情,发大水,他们逃亡,生了女孩,在医院送人。

《黄金时代》的电影戏剧照片,肖邦与肖邦

如果萧红的女儿还健在,现在应该80多岁了。 肖邦是个好女人,好作家,但她放弃了当好母亲的机会。

《生死场》是以与萧军同居开始新生活、从事新文学为目标的作品。

从满洲到青岛,再到上海,二萧从当时开始给鲁迅写信,鲁迅不仅在回信中会见了内山书店。

我们知道晚年鲁迅和萧红的个人关系,引起了很多文学史家和网民们的八卦。

3 .“死生场”——“像是未加工的新鲜素材”

“死场”与我们以前读过的“子夜”、“家”、“边城”不同,材料似乎新鲜,没有加工。 这里有“就像”没有加工过一样,看起来像没有加工过的字。

这本小说最明显的艺术特征有三个:结构松散,没有核心情节。 没有主要人物; 那一共是17节,前10节讲述了抗日前东北乡村的日常生活,后7节讲述了日军到来后的情况。

所以这本小说的主题到底是农民的生死,女性的命运,还是日本侵略中国? 一直有争论。 前几天,刘禾( lydia h. liu,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还发表了关于“生死场”是否是抗日文学的论文。

首先,让我们看看结构参差不齐,没有核心情节。 虽然是事实,小说不是情节,而是细节堆积起来的。 以书的两章为例——

第二章《菜园》讲述了农村女性金枝与成业一起在田野出轨,然后成业向他叔叔和阿姨求婚的故事。 另一方面,金枝的母亲警告女儿有必要注意名声,可能听到了传闻。

“妈妈和老虎通常会抓住自己的女儿。 金枝的鼻子很快就会流血。 ……你真的能打败。 摘青柿子。 昨晚我骂你,不服吗? “”“这是母亲对女儿激烈的描写。

作家在这里加入了旁白。 “妈妈总是这样,很珍惜女儿,但女儿弄坏烹饪书的时候,妈妈去珍惜烹饪书了。 农夫无论是蔬菜股还是草股都要超过人的价值。 ”。

这是文学的夸张,但《死生场》中独特的价值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枝的母亲不同意福发托二里半为侄子求婚,但由于金枝怀孕,年轻人的成就依然“把她推到墙角的灰堆上,这样他就不是想亲吻她,而是想热情地说爱情,而是本能地支持她。

女人捂住肚子挣扎着说:“男人完全不在乎,他小声响了。 ‘该死,适可而止,反正要做! ’”

“干”文化从以前就传下来了。 在本章的最后,激烈的母亲知道女儿怀孕了不出声,说:“眼泪堵住了她的声音,就像女儿窒息了她的生命,女儿羞辱了她而死! ”。

第四章被称为“荒山”,首先谈了一群农村女性、李二阿姨、菱芝嫂、五阿姨等,她们都在王婆家坎头扎了鞋底,谈了女性的话题——

为什么要编男性鞋,女性的第一任丈夫还活着,买了鱼,哪个女性把肚子做大了,整天抱着别的男性睡觉等等……

据作家评论,“在乡下,永远不知道,永远体验不到灵魂,只有物质才能充实她们”。 粗略地说萧红肉欲也物质化了,其实这些鞋底、黑鱼、奶子、床的事,都渗透到灵魂里。

后来,王婆、李阿姨去看望邻村的月英。 小说中比较悲惨的一节,“月英是打鱼村里最美的女性。 ”。 小说里这样写,她家也是最穷的,病久了丈夫没耐心等,床上堆满了砖,烧香鬼也没用。

下一部小说的复印件说:

“她的脚像白色竹竿一样向前平行延伸。 她的骨骼在炕上精确地成直角。 这完全是线做的娃娃,头很宽,头就像在身体上挂着灯笼一样。 ”。

请大家观察。 整个描述很平淡。 “国王用麦草擦拭她的身体,最后用湿布为她擦拭。 五阿姨在后面抱着她,擦了擦臀,王婆觉得小白色的东西落在手上,爬起来。

借火盆边的火仔细一看,那是一只小蛆,她知道月英殿下烂了,小虫子活跃在那里。 月英的身体会成为虫子们的洞穴! 王婆问月英:“你的脚有点疼吗? “”月英摇摇头。 ”。

“三天后,月英的棺材飞奔过荒山,埋葬在荒山下”现在我们知道本章的主题是“荒山”。

多年前第一次读《死生场》的时候,我记得这个细节,这个场面。

4 .“人与动物同生,已死”

上次读了第四章《荒山》的一半,最美的女儿月英死了,小说的叙事诗很平淡,“死人死了! 计算活着的人是怎么活着的。 冬天的女性们准备夏天的衣服。 男人们在考虑如何开始明年的耕作”。

一切正常吗? 真的吗? 王婆有一天发现她丈夫赵三晚上回来得很晚,去了渔村李青山家,发现里面有个男人,看见女人进来也不说话。 原来把地租放在第一位,农民们在策划反抗。

赵三很吃惊。 王婆说不仅没有阻止,还能拿到枪。 小说是这样写的。 “赵三可以慢慢尊敬他的女性! 但是更秘密的事件总是不告诉她。 ’”

“生死场”当然与阶级矛盾勾结,之后发生了民族冲突,但行间更根深蒂固的是性斗争。

我们看到金枝和成业,月英和她的丈夫,王婆和赵三,显然从女性的立场出发,后来的评论家说是“女性主义”的立场。

到了第六章“刑罚日”,进一步证明了当时性斗争的残酷性。 标题中的“惩罚日”是什么? 指女性的生产——生产是惩罚。

文案从自然界的动物开始,“天气变暖了,蒸发在那里。 整个农村都在跳跃泛滥的阳光。 ”。 语法和语言都不懂。

“叶子上长了树! 如果树要开花,花也上了树! 房子后面的草堆上,狗在那里生产。 ”。 温暖的季节全村都忙于生产。 大猪带着小猪跑,五个女儿姐姐找接生婆,孩子在草地上长大,裸体女人挣扎着。

女性还在分娩,家人在旁边准备埋葬服,准备她死。 男人像疯子一样闯进来骂他:“像每年一样,一看到妻子分娩他就反对。”

最后,他说:“这位孩子生了孩子,孩子就在那时去世了! 使用者拖着产妇站起来,马上孩子落在炕上,扔东西在炕上响。 女人躺在血里,用肉体浸着血。 ”。

室外说:“在田庄的绿色世界里,人们挥汗如雨。 ”。 萧红故意把生产写得非常悲惨,而且与日常生活平淡混杂。

下一段金枝早产的时候,成业还是“炒饭”(做爱),院子里的牛马也疯了。 过了一会儿,那个李二阿姨来了也快死了,“接生婆正在洗刚哭的孩子。 谁家的猪都生猪。 ”。

所以小说里有非常有名的话。 “在乡下,人和动物出生,忙死了……”加上金句。

小说在那之后,女性的命运怎么样了呢? 王婆服了毒,小金枝也惨死了。

王婆下毒后,丈夫还是照常进城。 街上很热闹,赵三看不见了,他只是在找棺材。 把女人抬到棺材里,王太太竟喘着气,这时她女儿冯少女来了。

王婆身上在小说里有一些暴露,最初我们知道她小时候孩子死了,后来知道她前夫打了她,所以王婆带着孩子和一个叫冯叔叔的男人一起去了东北。

后来王夫人和赵三结婚,女佣冯对她说。 哥哥的叛乱被枪毙了。 原来夫人儿子的死是她自杀的原因,赵三说:“夫人王看到呼吸还很少,气不接下。 他好像为她的死等得不耐烦,他困了,靠在墙上困了。 ”。

大家想想这个场面。 女人还没死,就在棺材里。 丈夫在旁边睡觉。 “死了很久的恐惧,人们感觉不到恐惧! 人们聚在一起吃饭,喝酒。 似乎没有道理,但关系到与动物界相近的生态,可能性很高。

等了很久,死亡的消息传到了整个村子,最后王婆没有死,在棺材里说“喝水”。

另一个故事是,小金枝(金枝的孩子)才一个月,哭闹着,那时的夫妇又吵架了,结果被她父亲的成业气得摔倒死了,事后下课也流泪,金枝更是无语了。

本章中,王婆服毒而死,小金枝莫名其妙地倒下而死,形成了一个针——生命顽强,也非常脆弱,生死界限迷茫,令人感慨。

萧红与萧军

肖邦的小说没有妙手吗? 这是个误会

习惯读五四以来的欧化社会或个人抒情小说,面对像《生死场》这样的全篇琐碎、杂乱、毫无情节的作品,网民可以有生化的感觉。

在革命者看来,农民没有自觉,抵抗到处失败,女性和动物一样在可怜的美学家看来,肉体的细节令人作呕,生死场面冷漠,作家的感情在哪里? 但是,所有这些陌生化的效果都是“生死场”的价值。

看看作品的主要人物。 首先是王婆。 这个女人知道她至少交了三个男人。

王婆幼儿死得早,儿子因叛国而被枪毙,她要求女儿报仇。 她平时对平子很好,王婆自己几乎自杀了,但她在意安慰村里很多女性,也对家里的老马充满感情,在最终阶段积极投入了黑胡子等抵抗运动。

这其实是不幸的,刚健自强的农家女性形象。

王婆周围的赵三也很典型,想造反,打小偷,凭地主的恩惠释放监狱,从此不再造反。 日本人来了,愤怒多,行动少,老了,忠厚,自私,正直,胆怯,善良,得患失。

金枝是《死场》的另一个主角,虽然是自由恋爱,但遇到了没有心和肺的渣男。 在结婚过程中被欺负,失去小金枝是更猛烈的打击。 意外地从后面振作起来,去城市辛苦谋生,靠劳力,靠肉体忍耐下去。

就像鲁迅形容的奴隶一样,永远不会成为奴隶。 也就是说,她不会欺负别人。 她在痛苦中不开心。 金枝是社会的奴隶,日本的奴隶,还是中国男性的奴隶? 令人深思。

小说不是牢牢地记下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而是在“全景式”的细节积累框架中,断断续续地穿插着这些人物的各种境遇和心情。

这种写法其实文学名著也相当多。 比如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现代贾平凹近年的作品。 无论如何,像巴萨的踢法一样开车兜风,很多细节都不知道你哪里非常重要,但这是在我们耐心地读完全文后,用我们的记忆想象这些人物,感受,妨碍把这些人物联系起来的东西吗?

小说中还有一个次要人物。 他们在文章中往来,和牛、马、猪、狗、蚊子一样,构成了这种“忙碌出生,忙碌死亡”的整体生态背景。

我认为肖邦的小说没有很好的方法,误解是,肖邦把小说的材料做成没有加工过的形式,提高了小说复印件的可靠性,也给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带来了陌生化的冲击。

……。

复印编辑:提图

监制:猫爷

以上复印整理是理想app《20世纪中国小说》40集《她把血淋淋的现实扔在你面前|萧红《生死场》,41集《人与动物一起忙死|萧红《生死场》2》,经过修剪和编辑,整理句子。

转载:请在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阅读原文。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时讯】许子东:萧红,她写尽了女性的苦难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2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