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20:44:01 阅读:

本篇文章4717字,读完约12分钟

萧军和萧红

小君和方静媛在江南公园

小军在吉林北山小令龙墓前

小君简介:小君(1907-1988)出生于辽宁省黟县。刘洪林,原名刘洪林,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八月的乡村》和《第三代》。

“吉林市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我说它美,只是因为它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有山有水,排列和谐匀称……”这是现代著名作家萧军在1979年回忆往事时写的文字。

萧军是东北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走遍了东北三省,与我省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他在吉林市的军营里呆了两年多。继往开来,北华大学报主编王力带领记者和大家在白山松水寻找作家的足迹。

军营生活

难忘的人生经历

1907年,萧军出生于辽宁省易县沈家台镇仙娘沟村。5岁时,他进入村里的私立学校,学名为“刘洪林”。第二年,他转学到沈家台镇的“关帝庙”小学。外婆、四叔、五姨讲的民间故事,是小君最早也是唯一的学前教育,这种独特的学前教育不仅培养了小君的文采,也滋养了他一生的侠义情怀。

1917年,父亲离开故土,迁居长春谋生。很快,小俊也被老乡们带到长春,和爸爸后妈住在一起,去了吉昌路李昌路的国小二年级换班继续读书。

学习的生活平淡无奇。小俊在上步小学进入高等教育第三年的第一年,因为体操课上的一个错误动作被勒令离队罚站。于是,好胜的小君和老师吵了一架,被学校开除了“辱师”。

其实,小俊已经厌倦了枯燥的学校生活,父亲也不再强迫他自己谋生。有空的小俊,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的省会吉林市。

1925年,萧军年满18岁。来到吉林后,经老乡介绍,成为东北军34团骑兵营的一名骑兵。穿上军装,在小君完成成人仪式。

这个骑兵营原是吉林省省长张当老师时的“马卫队”。后来扩大为营,并入34军团,是总督的警卫团。这个团由两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营组成。骑兵营的营地就在吉林古城——漫沙岗子的正对面,位于松花江南岸,当时叫“南营”。它曾经是北华大学的校园,直到2008年底,这里还保留着十几个青砖兵营。

萧军虽然也是骑兵,但营中“官马”数量不足,又没有“私马”,骑马、做操的机会不多。后来因为会写漂亮的小楷被选为“字兵”,日常工作就是抄写。他成为见习上士后,被称为“长官”。他可以随便进出营地大门,也可以换衣服,在营地秘书处工作。

萧军对军营内外的黑暗并不满意。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些在部队的朋友,他们和他交往了很多年。当他练习写作时,得到了上士·罗炳然和他的战友方景元的帮助。后来在沈阳东北军讲堂,他和方景元经常交换文学。关于这一时期的军事生活,萧军后来在短篇小说《军队》中写了一些详细生动的描写。

1927年,萧军考入沈阳东北军讲堂宪兵蔻驰师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离开吉林时正是秋天。

伴随着诗和酒

吉林生活与写作

小君在吉林当兵两年多,经常去北山风景区和江南公园。北山1924年刚开园,被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深深吸引。因为当时河上没有桥,每次去北山都要坐船,很不方便,所以来一次就逛了一整天。在北山半山腰,有一家名为“南波瑠别墅”的餐馆。每次小君来北山休闲,都要坐在那里,喝半斤老酒,泡一杯绿茶。

江南公园是当时江南农垦试验场的附属公园。游客不多,很安静,而且毗邻骑兵营,所以萧军经常光顾,有时一天来几次。公园里的园丁和养蜂人都成了他的朋友。他们一起喝茶,一起聊天喝酒,吃饭的时候一起吃饭。小君也曾经在公园的僻静处读书。当时他的书是耿宇的《黎明前》和鲁迅的《野草》。萧军就是在这里认识了当时在宇文中学教书的著名诗人徐玉诺先生。两人相见恨晚。萧军给徐老师看了他创作的几首诗。其中之一是“幽龙潭山”:叶洛空山寂静无声,鸟儿在窃窃私语;长啸一声,风送白云飞。第二部是《过松花江》:斜风飞细雨,秋燕扫孤舟;如果不分清山河,云烟靠水流动。第三部是《等待穿越》:轻舟穿越小道口,波浪反射晚霞;树锁烟霾,秋风送短篷。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徐玉诺先生对小君的诗很感兴趣,诚恳邀请小君过江到宇文中学详谈。小君中途去了宇文中学,但徐先生已经辞职回京,留下了遗憾。

那段时间,小君几乎每天都在喝酒,经常到喝多了堕落的地步。他坚持练习诗歌,并与一些所谓的“著名的当地人”交往。因为萧军比他们年轻,有一些文学才华,他们到处吹捧萧军的才华,而萧军却变得有些傲慢,用眼睛看待空的一切,并且总是在他的言行中透露出“名人”的风度。《醉狂歌空现场,谁在飞》这是杜甫送给李白的一首诗,对萧军不能用太多。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王力告诉记者,鲁迅曾经批评过萧军的旧体诗“名士气”,应该是恰如其分的。从1927年秋萧军离开吉林前所写的《别小玲珑墓》就可以看出来。萧玲珑是20世纪20年代吉林省的名妓。她英年早逝,一些文人在她的墓前吟诵。萧军深深地爱着萧玲珑。第一首诗:萧疏残叶满山坡,夜半如闻一曲;小心声浑,寒蛰草底吞秋河。第二首诗:蓝天满黄泉,松江秋寒山淡;梵天钟声敲鬼的时候,崔璨袖是如何忍受寒冷的?第三首诗:落地二十年,有多少铁泪射人?无母无父到处玩,一半是怜惜,一半是自怜!第四首诗:幸好陪葬的两座古迹都没有残疾,才知道人间难保花!看重阳节,冷雨西风好防身。第五首:点青无酒无花,查西山几霞;茎和野蒿的数量可以记住,是梦里的世界末日!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晚年(1979年)萧军应吉林省文联邀请重游故地,后赴北山,创作了《北山赢月亭五首》。诗中写道:“北山山顶有许多废弃的墓葬,有一座丹徒女子侯孝陵龙的墓。我不在吉林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去斯里兰卡喝酒,午睡,闲逛。1927年我离开的时候,写了几首诗来挂。”这里说的诗数应该是指以前的诗,这不仅是他一生的写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早年的生活和写作活动。1978年,萧军整理了800多首旧诗,其中一些是在吉林创作的。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名人”的爱不仅如此,当时的萧军还经常跑剧场去打鼓,因为当时的士兵有“特权”去看戏,不用花钱买票。有一次,一位京剧女艺人秦小芳,演出古装青衣花旦,来到吉林“丹桂茶园”剧场,轰动了整个吉林市。当时秦小芳19岁。他的剧虽然只是《嫦娥奔月》《散花》《贵妃醉酒》等普通节目,但对于吉林这样一个人口不多的城市来说却是新鲜事。小军当然是疯狂到崇拜的观众之一。他把舞台上的演员和剧中的人物理想化,产生了很多“美好”的幻想。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在秦小方居住的“下半部”,人们几乎一整天都在进进出出观光、参观或聊天。有一次,“名人”学校的几个朋友鼓励小俊跟着他们一起玩,“看热闹”。一开始小君有点害羞,不肯去,最后因为好奇也跟着去了。在女艺人面前,这些朋友大赞小君,说他既会写诗,又会舞剑。她走的时候,女艺人向小君求婚学剑学诗,第二天早上让他来她“下铺”。小君自然得之,朋友羡慕。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经过一夜的不安和矛盾,小君终于走了。因为接触频繁,交流愉快,年龄相仿,小君和秦小芳渐渐成了朋友。这期间,小君已经离开吉林市好几天了。回来的时候,秦小芳已经离开吉林市去外地演出了,小君觉得很失望。他又一次来到秦小芳居住的地方看了看,但那已经是“曲锋·卢·空".”回来后,他思绪万千,写下了以下诗句。第一,“第一次拜访”:深红色,浅蓝色,所以衣服鲜明苗条!为了问一下楼里的新月,你记不记得以前的妆容?二、“故里重游”:一寸眉一寸灰,零红院落,几只低洼蝴蝶,你知道刘郎现在回来了吗?三、《雪中舞剑》:争闲步聚玉楼,爱郎争雪,从今天开始训练,白云却总伤感。四、《挂残霞》:短命之辈一步登天,短命之人花钱买短命!你在哪里挠头?松花江把云挂在它上面。第三首诗里有一句话:有一天,天有点下雪,我喝醉了,去参观钢琴。她家人不在,她让我为她舞一把剑(她有剑有柄)。在我舞剑的过程中,我看到她抱紧自己的肩膀,那种感觉似乎有些凉飕飕的,但我还是看着我的舞剑完成,让我有点感动!现在看来,小君和秦小芳的交往中并不缺少爱情。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三金舒兰市

组成抗日义勇军

”1928年春,萧军结束了在沈阳东北军讲堂宪兵队蔻驰办事处为期八个月的学习。他以第二名毕业,去哈尔滨当实习宪兵。”王力告诉记者。后来,他在吉林当骑兵时结识的朋友王义之被邀请到舒兰的东北军66团2营营长马余刚。

王一智比辽宁省辽中县人肖军大八九岁。很快,在方景元的帮助下,他代替一个休学的学生进入了东北军讲堂,方景元是萧军在吉林骑兵营时遇到的朋友和战友。

1928年9月,萧军离开舒兰,来到沈阳北大营。从吴江厅到东北军吴江厅炮兵师,到1930年夏天,所有的军事课程都学完了,通过了期末考试。然而在毕业前夕,小俊的勇敢性格在一定情况下又重新生成,因替同学打队长被开除。后来,他在东北第24旅担任见习军官,并在东北宪兵蔻驰办事处担任少尉军职和武术助教。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萧军猛然醒悟,民族兴亡、国家荣辱的大幕骤然拉开,这也促使他第三次来到舒兰。面对日军入侵,萧军对东北军的抵抗非常愤怒,内心再也憋不住了,准备“奋起”,这才是萧军的真实性格。

小军在沈阳东北宪兵队蔻驰办事处动员学生组织抗日游击队失败后,愤然离开那里,住在沈阳工业区。然后,他带着爱国热情再次来到舒兰。他希望舒兰这个从陌生到熟悉的小镇成为他的战场和舞台。毕竟,他在舒兰获得了无限的觉悟和力量。

舒兰守备东北军第66团第2营是一个步兵营,有四个连,其中两个驻在外地,两个留在县城。但这四个连不是马余刚营长的嫡系部队。他刚成立的辅助连人数少,驻扎在几十里外,控制起来不容易。

萧军这次带着“成败”的心态来到舒兰。此时,方景元已经从沈阳东北军吴江厅毕业,并受舒兰卫戍区营长马余刚之邀,担任其营部副营长。何、、方景元最初打算以这个辅助连为核心,联合其他几个连,再拉起全营组织一支抗日义勇军。萧军想得真周到,他让方景元联系中东铁卫司令丁超,东北军第十六师司令李子铎,东北军第三十四团团长冯占海。丁超、李子铎、冯占海都主张马余刚一营先北移,集中兵力共同抗日。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组织经验,他们的行动失败了。原来,一个被撤职的营级副职和舒兰市的两个剩余的总兵已经被叛逃的伪吉林省省长奚洽委以劝说他们投降的任务。他们早有准备,所以萧军和马余刚的行动很快就暴露了。在两股力量的较量中,萧军和马余刚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马余刚收到两个连长的恐吓信,要求他交出营长的职位和全部财产,当天晚上12点前带着家人离开舒兰县,否则会被包围、杀害等等。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萧军认为马余刚应该处决早已投降的营副和两个连长。结果,马余刚心软,最终造成了未来的麻烦。他仔细研究了“战书”,觉得尽管自己无可奈何,也只能接受撤退的条件。毕竟他们的核心力量是十几个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只有十几把大枪和短枪,他们居住的地方没有任何可以作为防御的“堡垒”。直接对抗是没有用的,不如“留在青山”再积蓄力量。

(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据说当时的县令袁(后为伪满洲国大臣之一袁的后代)也从中斡旋,叛军终于做出让步,允许萧军用几匹大马和马匹作为运输工具离开,还带上几把长枪和短枪作为路上的自卫武器。

在叛军的监视下,萧军离开舒兰,逃往哈尔滨。他带着长长的叹息和孤独英雄的背影离开了舒兰。

失败并没有扼杀小君内心的渴望。他准备再找一个机会加入抗日游击队。在哈尔滨,他投身于冯战海的抗日队伍。哈尔滨会战失利后,冯占海带兵南下,萧军留下来以笔名三郎太写了几篇文章为生。很快他就认识了被困在宾馆里的萧红,一起走上了左翼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演了东北文坛史上一个不朽的故事。

(此版本图片由王力提供)

本文由王力提供。王力,1970年5月生于始县舒兰,现居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现任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主任,《北华大学报》主编。吉林大学记者协会副主席、吉林省CPPCC文史研究员。曾获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吉林省新闻出版优秀人物、全国十佳教师、作家等称号。(毕玉麟)


标题:(文化)作家萧军在我省的往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