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复旦旧书店的20年:小红书上的最美书店,除了书,还是书

(文化)复旦旧书店的20年:小红书上的最美书店,除了书,还是书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22 03:36:02 阅读:

本篇文章4656字,读完约12分钟

“我当时不知道,‘小红书’是什么书?”1977年出生的张强摸了摸脑袋。“大概从去年开始,就有年轻人拿着手机来找你。他们告诉我,小红书有这家店。”

从2002年开始,张强夫妇经营的复旦旧书店,在正宿路55号二楼,进驻了近20年。算上你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前摆地摊的日子,江苏盐城人张强和复旦、书有着20多年的渊源。

在客户的带领下,张强登上了小红书。《宝藏》《天堂》《最美书店》...关于复旦旧书店的记录来找我。最近网友谈论最多的是,这是一家书店,不仅是一本书,也是一本书。“市里的书店越来越追求精致的空房间,但这家复旦旧书店毫不顾忌地把空所有的房间都塞满了书,走进去不禁担心会被书砸到。这里是另一种天堂。”有人留言是这样的。

(文化)复旦旧书店的20年:小红书上的最美书店,除了书,还是书

“照片比实际的要好。”网上的名人对张强来说有点遥远,就像“复旦旧书店”的名字一样,而且不是他自己的名字。

“大家都说复旦有个老书店,久而久之,就这么叫了。”张强说,这家店真的“触碰到了复旦的光芒”——如果不是复旦旁边,就不会开,尤其是疫情期间。“20年后,希望不要给复旦丢脸。”

菜市场上的二手书店

复旦旧书店楼下是菜市场。隔壁是酒店和网吧。

二十年前,酒店和网吧坐落在一家名为“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的书店里。当时复旦周边有很多书店。

1999年,高中毕业工作三年的张强从家乡盐城来到上海。因为妻子住在复旦附近,夫妻俩选择了复旦作为目的地。“从来都不是特别适合开始找工作。”有一天,张强偶然发现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后面的废品站里有很多优秀的书。当时他身上只剩下30块钱。他以2元1公斤的“高价”收了几斤书,在国年路上摆摊。

“那时候好书多,买书的人也多。每天三个大蛇皮袋的书,都是学生拿起来才立起来的。晚上回去往往只剩下半袋。”张强记得有个老先生和他一起摆摊。他的孩子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有一次,一个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女学生,在老先生的书摊上找到一本难找的参考书,一遍又一遍地感谢她,“她激动得差点哭出来”。

二十年前,张强牢牢地记住了,“虽然卖书是一门生意,但是这些书可以帮助别人,仿佛它们有价值一样。”

新书业务衰落,中科书公司经理在书店里占了个墙角,靠租书架转型为旧书业务。张强承包了其中一个。那两年他经常一大早骑着自行车去文庙找旧书,书店关门后7点回到复旦开店到晚上9点,然后出去摆摊。后来500平米的书店越来越买不起了。关闭商店被提上日程。

“最难接受的是我。”在张强的劝说下,“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原保留为书店办公室,现为“复旦旧书店”。

起初,三个退休的阿姨被聘为店员。后来就剩下张强和他老婆了。“我们拿店员的工资。我觉得只要我自己能出得起工资,这家店就能开下去。”

“不把自己当老大?”听到记者的提问,张强笑了。“老顾客叫‘小张’,年轻学生叫‘张老师’。我是最幸福的。”

【/s2/】我不喜欢这条线,用不了多久

张强从小就爱看书。对他来说,开书店足够幸运,可以“把兴趣变成事业”。

“我父亲是个水手。我家以前有两个木箱装的书。当我们接触书籍时,我们都喜欢它们。在读绘本之初,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彻底读完了第一部小说《薛刚反唐》,后来又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很痴情。”张强一打开书就把它描述成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妈不反对我读书,反对我晚上读书,因为订煤油灯贵。借的书时间有限,总想快点看完。我把线和一号电池连接起来,串了一个小灯泡。两头碰了一下,灯泡就亮了。”

(文化)复旦旧书店的20年:小红书上的最美书店,除了书,还是书

“结婚后,老婆也知道我喜欢书。如果没有书看,甚至晚上睡觉前查字典。”令张强遗憾的是,夫妻俩很早就来到上海打拼,儿子成了留守儿童,初中才收到上海。“我儿子成绩不太好,也不爱看书。这件事不能勉强。有人说这家店可以传给我儿子。”张强摇了摇头。“不喜欢就做不好。”

复旦旧书店为什么能开20年?张强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这里可以找到不容易买到的书,二是书便宜。但是说到底,我喜欢。“这行,我不喜欢,干不了多久。”

来复旦二手书店的人经常会问两个问题:哪里可以找到书?你为什么要定这个价?张强有自己的哲学。

不分类,就不想限制读者的视野。即使知道位置,也不想告诉客户在哪里。你总是指着它。如果你漫无目的,你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至于定价,这些年来,张强养成了很好的读书眼光。“一本书在我手里,就算我没读过,翻几遍也可以出价。是怎么决定的?很难给出理由。高于它,可能卖不好;比它低,大概是埋了。这是旧书的市场价。”

二手书的买卖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现在有新人收到了一批书,拿出手机看网上卖什么价。就算你做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离开了手机,你还是会失去眼睛。”张强说道。

保持实体店开放

不到70平米的复旦旧书店,占地约100平米。店铺的布局是张强设计的。

世纪之交的复旦学子大多记得复旦南区生活街有个“全场八折”的青云书店。木梯阁楼,双书架,复旦学生专门为青云书店做的模型。

提起青云,张强兴奋起来,“青云的老板来找我看装修风格。除了颜料的颜色不同,都是一样的。”

同样是折扣书的操作。复旦旧书店和青云书店的营业时间差不多。但是张强不怕竞争。相反,要不是复旦读书氛围浓厚,老书店可能就不会诞生了。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巴,复旦周边书店纷纷关门。“一句话,寂寞。”2011年6月,青云书店倒闭。店铺倒闭前一年,店铺开始卖衣服,但还是没有恢复。“进去看到那些衣服挂着,心里的失落之感难以形容。”张强说道。

那两年也是复旦二手书店经营最艰难的时候。张强在孔子二手书网开了一家网店。“收入可以弥补一部分。”。

但是张强发现,因为夫妻俩照顾一家店的精力有限,网店和实体店就像跷跷板一样。“一旦他们更多地涉足网店,实体店就会变得更糟。”。

“书店从根本上说是一本书。把好书放到网上肯定会影响实体店。”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张强决定继续开实体店。

“书店的意义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没上过大学。在我开书店的那些年里,买书的老师都是拔尖的,更年轻的同学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在经常来的游客中,有一个高中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你挑的书里可以看出他的水平。这孩子不简单。”让张强骄傲的是,他“吸引”的学生和爱看书的孩子,将来都会发展的很好。复旦新生中,每年都有一群年轻人和老书店交朋友。

(文化)复旦旧书店的20年:小红书上的最美书店,除了书,还是书

2012年,复旦南区生活街结束。"如果复旦旧书店在那条街上开,它也会关门吗?"

张强想了想。“也许我的名字里有个‘强’字。如果我没有最后的办法,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书来来去去,人来人往

复旦旧书店的书,到处都是张强夫妇收藏的。“一开始我想过发小广告。复旦几个宿舍住着那么多教授。转念一想,如果你的邮箱里收到一则广告,你一定很反感。”在家里收集书籍的时候,张强经常会遇到反向的“讨价还价”,“我想涨价,对方不要”。同样,他在第九宿舍住了17年,被一个老教授租给了他。“我想加租,对方不要。”。

(文化)复旦旧书店的20年:小红书上的最美书店,除了书,还是书

不打广告的复旦旧书店,渐渐出名了。张强收到了最大一批书,重3吨。很多教授互相介绍。有的人把自己用不上的书给了张强,转身进了店里,挑了一批新的书。

张强每次来门口收书的时候,或者书的主人已经去世的时候,总会觉得不舒服。

有一次,张强去一位老先生家藏书。“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神志不清,但还记得自己对书的感情。之前,我们数着书,他偷偷抽回来,一两个...虽然我已经买好书了,但我不会去看的。”

还有一个经济系的老教授,家里的书太多,他老婆命令他不要再买了。“买本好书,我帮着一起回走廊。家里人没注意,老先生偷偷带回家好几次。”

“以前中文系老师杰夫打开办公室门,书从里面滴出来。谭启祥的亲密弟子张蔚然说话直截了当。周老师老了,一个月来一两次。”张强的抽屉里,有一本平时不太容易给人看的留言簿。杰夫在封面上写了“复旦旧书店的留言簿”。

留言册的第一页是周的题词“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这两句话是张江阴印在店前的广告和店内的塑料袋上的。回头看,是的题词“旧书店是衡量文化遗产的一个指标”,的“旧书店是大学周边的一道风景”,历史系教授顾“赞赏复旦旧书店的坚持”,中文系教授陈“旧书是一所大学校”...

张强不知道更多书店访客的身份。香港文化学者郑培凯来书店找书,然后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直到有人把杂志照片发给张强,张强才想起,“确实有这么一位先生来过。”

书来来去去,人来来去去。复旦大学中文系已故教授贾植芳住在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夏天的晚上,张强经常看到老人拄着拐杖坐在第九宿舍门口。“有人跟他打招呼,他很热情。他经常三言两语,请人来吃饭。”

贾先生的人生经历坎坷,早年的书已经失传,以后的每一本书都会被“贾府藏书”所覆盖。再后来,每当看到市场上熟悉的藏印,张强就会想起第九宿舍门口那个安静的身影。

最快乐的时刻[/s2/]

书的铺天盖地是复旦旧书店在小红书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相比现在很多注重体验的书店,复旦旧书店的“楼中楼”里除了书架没有装修,除了卖书也没有功能。甚至,没有空钥匙,只有旧吊扇在无声地运转。

张强还想补充一点“体验感”。“中间可以搭一个展示柜,可以放木刻书、石印书、印刷书给学生看。”还有各种名贵门票,名人书信,签名书,都是他的宝贝。“如果能放几把椅子,让老客户休息,那就更好了。”

但是,目前这个复旦二手小书店已经被5万多本书占据,连楼梯和走道都堆满了书。这次疫情影响了复旦旧书店的运营,就像其他书店一样。"收藏的书比卖出的多。"为此,最近张强在长兴岛租了一个新的仓库,额外支出。

经营一家实体书店并不容易,但张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互联网的冲击导致的生活和阅读方式的改变。“社会环境浮躁,文人学养不踏实,好作品少;学生只注重成绩,失去了获取知识、从阅读中学习的欲望;按考虑更多的好处……”

“有些书,在出版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在市场上流通,可能只是为了评价一个专业的头衔或者是为了其他目的。”有一次,张强去废品回收站收书。“一整包1000本书归一个作者所有。只拆了两三百本,其余完好。”张强不想要这些书。

在张强看来,复旦旧书店之所以能活下来,正是因为这里的书都经过筛选,所以质量有保证。“旧书是时间沉淀的。能留下的书,首先要由原书的主人挑选,然后由我来挑选。”

近年来,复旦二手书店的运营进入了稳定阶段。疫情爆发前,每年售出5万多本书。换句话说,整个书店的书一年可以换一次。

3月1日,店铺因疫情暂时关闭后的第一天,老书店的老客户回来了。记者在书店采访的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顾客很多。有的人默默选书,有的人愿意和张强说话。

“确实有人来拍照,但是看书买书的人还是多。”张强的微信号就贴在店里,微信上有4000多个好友。但是即使在疫情期间,张强也没有采用流行的直播或者社交营销。“我的朋友圈从来不卖书。”。老老实实开好实体店是他的坚持。

“市场需要竞争,开书店的人要努力开自己的店。对于小书店来说,最真实的支撑可能是租金。如果租金能降一点,我马上降低书价。省下来的房租会让读者受益,绝对不会吹牛。”在张强看来,书店存在的意义在于书籍的辐射力。“不卖书卖咖啡有什么意义?”他直言不讳地说,他平时喜欢喝咖啡。“如果有地方,我也想提供咖啡和茶,但是不卖钱。”

(文化)复旦旧书店的20年:小红书上的最美书店,除了书,还是书

有条件的话,你愿意摆摊吗?记者问。

张强的回答很肯定:“怀念白天守着书店,晚上收拾东西摆摊的日子。店里周转慢的书,2块钱放地摊上,很快就被抢了。”

当旧书找到新的归宿,发挥新的价值,对于这位旧书经营者和书迷来说,是最欣慰的时刻。


标题:(文化)复旦旧书店的20年:小红书上的最美书店,除了书,还是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