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战旗村“乡村十八坊”留住“活文化”
本篇文章1430字,读完约4分钟
刘明海王/图片
詹其村“十八坊村”门楼。
手工布鞋。
一年前,四川省成都市皮都区汤场镇站前村的“网络名人”明星村——“18村广场”正式开门迎客,短时间内吸引了数十万游客。
一个占地仅30亩的农村工匠聚居地有什么吸引力?对其他类似农村有什么借鉴意义?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对城市消费者最大的魅力在于农村风光和传统农耕文化。几十名农村工匠聚集在“十八村广场”,村历史博物馆被搬进去。地方文化与现代管理以文化创造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不仅丰富了商业业态,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这是促进农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木梁,灰瓦,青石路;酱园、鞋店、豆瓣作坊、蜀绣、竹编...走进“十八乡作坊”,狮子路两旁都是手工作坊。詹其村2组村民林根建,做酱油30多年了。他的酱油园建在“十八村”的北角,占地600多平方米。进入公园是一个宽敞的打谷场,里面堆着几十个酱料,一个没有盖,酱料闻起来很香。打谷场后面是生产车间,从选料做饭,制曲发酵,到酿造烘干成酱,都是标准化的。
"我们用传统工艺酿造,酿造的酱油然后被客人拿走."林根建说。
“十八个农村作坊”建设始于去年6月。在此之前,村里有许多小作坊,但由于环保不达标,大多数都面临关闭。詹其村党支部成员易凤阳说,村上建“十八村”的初衷是想给村里的传统工匠找个地方继续干活。
“十八村”由村集体出资,共耗资300多万元。“十八个农村作坊”建成后,詹其村有十多名农村工匠,近20家店铺全部符合环保要求。
手工豆腐,传统布鞋...游客来到“十八村广场”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地方”风味。对于占七村党支部来说,建设“十八村广场”意义更深。
这里的郫县豆瓣博物馆分为“前店”和“后店”,既卖豆瓣产品,又展示其制作工艺和文化。“我们已经收集了2000多座传统的晒黑祭坛,修复了70多个古坑。在这里,客人可以尝试创新的豆瓣产品,了解酱油的深厚渊源。”黄公云,唐场镇人,与郫县豆瓣交往40余年,通过博物馆生动地表现了半条命的职业生涯,让他倍感幸福。
"我们在此落户的许多商家都是集销售、展示和生产于一体的企业."易春阳表示,如果当初修建“十八坊”是为了解决詹其村农村工匠的经营空间,那么它已经被提升为传统工艺和农村文化的展示平台,显示出巨大的旅游价值。
由于“十八个农村作坊”是由詹其村集体出资,它们的经营也将增加詹其村的集体收入。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合资企业."易凤阳说,詹其村曾经组织村干部去陕西咸阳拜访袁家村,学习当地的经验。在“18个农村作坊”的经营中,采取商店生产产品、村集体生产固定资产的联合经营模式。
"店面和收银机都是村里提供的."詹其村一组袁志坚在“十八村”工作,他的“唐场豆腐”店现在卖豆瓣、豆腐乳等十几个品种的产品,节假日平均每天营业额超过3000元。根据协议,他们店经营三个月后,根据经营情况与村集体协商分成比例,村集体以后可以根据店的经营收入分红。
“这里的经营收入,一部分留在村里做村集体发展基金,剩下的也按股份给村民分红。”易凤阳告诉笔者,原来在占岐村闲置的老村委会办公楼,现在正在洋洋洒洒地掉头。“十八村”使用的土地,也是站前村前一处废弃已久的院落。谈到“18村”的未来发展,易凤阳介绍说,“18村”后期会有拓展,主要是发展餐饮、亲子体验等项目。
据皮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皮都正在以占岐村为核心,结合周边2.6平方公里的横山村、火花村、西北村、金星村,规划建设泛占岐景区,积极打造“4a”级旅游景区。
标题:{健康新闻}战旗村“乡村十八坊”留住“活文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