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吴孔利:小蘑菇种出扶贫大产业
本篇文章1262字,读完约3分钟
[/s2/]农民日报的曹格·登·卫哲
“我们的扶贫蘑菇得到了韩部长的表扬,兄弟们都很厉害!”近日,海南定安龙环科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在电话中不无自豪地表示,当天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福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考察时,对他们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环境保护研究所)合作的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有了详细了解,并对这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
吴,一个49岁的老兵,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喜欢上蘑菇。1991年退伍后,回到家乡定安牙膏厂工作。然而,他在2012年工作了20多年后被迫下岗。
下岗后,吴决定尝试创业。2013年,吴偶然了解到,海南的蘑菇主要是从岛外进口的,如果能在家乡的大片橡胶林下种植成功,肯定有市场。咨询了热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做了之后,吴一家很快就成立了海南定安龙环科食用菌有限公司,专注于食用菌栽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建了三个简单的蘑菇棚,试种成功。
没想到,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森”袭击海南,三个蘑菇棚全部被吹倒,损失惨重。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他在政府的担保下借了300万元,重建了一个新的蘑菇棚。这一次,他比以前管理得更仔细了。
随后,良好的市场反应使吴的蘑菇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温室逐渐发展到2万平方米。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收获蘑菇后,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几十万袋蘑菇让吴担心,这污染了环境,也没人愿意卖。而且从东北运过来的玉米芯和秸秆又贵又费时。
这次的失败让吴明白了,单个蘑菇种植的风险太大了,所以必须把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进行多元化发展。因此,从2016年起,吴正式与热科院环境保护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并尝试在生态循环中进行培育。在他的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链中,也有鸡、猪、牛、羊等有机果蔬,无一例外都与他的蘑菇有关。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科研小组种植巨型茎草代替玉米芯和秸秆制作菌袋。一吨不仅可以节省500元的成本,而且巨型茎草的剩余茎叶可以用来饲养猪、牛、羊等家畜。蘑菇种植和采摘后,这些废料可以用来培养蚯蚓和凤虫。养殖的蚯蚓、凤虫与成品菇中的残次品混合,可以用来养鸡养鱼;养殖废弃物经蚯蚓消化变成有机土壤后,可用于种植有机瓜菜,形成生态养殖循环的闭环。
“生产全过程没有浪费,只有原材料,环保,增收。”吴高兴地说,在科技的支持下,五花菇、口袋菇、灵芝、茶树菇、草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每天可生产供应广东、海南50多家宾馆,一年365天不停歇。
行业做大以后,吴总想着如何带动周围的村民一起发财。自2016年起,吴带领定安县龙湖镇600多户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发展食用菌产业,每年累计分红超过34万元。通过“临时工+免费培训+技术考试+资格确认”的方式,贫困户可以边打工边学,有钱就可以边学技术。2018年,吴生态养殖基地实现产值3100多万元,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30多名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3000元。
从下岗工人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吴说,今天养活自己的动力是中国军人“永不退休,退休后永不褪色”的艰苦奋斗精神。
标题:{健康新闻}吴孔利:小蘑菇种出扶贫大产业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