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黑名单”让预付收费失信不再任性」
本篇文章1286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局半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本市预付费消费管理的效果开始显现。上半年,提前收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关键人员“黑名单”制度进一步完善,共锁定304家企业和564名关键人员,督促47家企业妥善解决剩余消费纠纷。(8月18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有降低商家成本压力和返利两个因素,在供需双方都获得了很大的青睐,呈现井喷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商家不守信用导致的资金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相关方的投诉越来越多,导致许多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也带来了“如何监管”的现实问题。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预付卡消费投诉年均增长35.7%,2015年达到2.93万起。相比之下,预付卡消费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并不高。根据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数据,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受理了2044起预付费消费相关投诉,成功解决764起,解决率仅为37%。究其原因,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预付卡费失败所付出的代价太小,行业混乱和违法冲动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预付卡丢失造成的总损失通常很大,但对个人的平均损失并不多。另外,个人取证困难,维权意识不足,消费者缺乏通过法律手段主动维权的动能。很多受害者自愿放弃权利,忍让纵容失去信任的行为,大大降低了失去信任者的后果风险。此外,预付卡监管的漏洞也是导致行业日益混乱的关键。预付卡管理涉及市场监管、商务、文化、公安、教育、体育等多个部门。九龙的水质管制并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各部门分工明确,监管盲区大。好像都是大家说了算,但是在具体情况下互相踢对方的蛋蛋。
一个消费者以前是提前拿到健身卡的,但是发生纠纷的时候,从城管到商家,到体育局,最后到消协,每个部门都有理由“不该管”。消费者转了一圈,发现从起点回到了终点。最后,当地城市监督员给出的解释是,目前政府在小额预付卡的管理上有空,导致美容、健身、餐饮等行业的预付卡问题频发。由于预付卡由多个部门管理,职能分工明确,不便于市场监管部门介入。
在“多部门无法管理一张预付卡”的背景下,预付卡的混乱仍将成为消费者的噩梦,加强混乱治理的呼声日益强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已将预付费用严重失信的企业及其关键人员纳入“黑名单”,至少说明了两个积极意义。一是预付卡管理主体责任相对明确,“有人负责”的前提条件已经解决;二是在管理手段上更具约束力。通过被列入实质性处罚的“黑名单”,可以鼓励相关行为人害怕自己行为的后果,并有自觉和主动遵守界限。“黑名单”作为一种信用处罚工具,不仅可以限制关键人员的进入门槛,还可以通过限制高消费或乘坐高铁等联合处罚,使其“无法移动”,足以使相关人员“一地受限,处处受限”。
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不可信人员的约束作用将不断增强。将提前还款失信严重的企业及其关键人员纳入“黑名单”,推动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为提前还款消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奠定基础,为后续治理不断巩固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被列入“黑名单”使其不再任性地违背预付费的承诺,行业治理的前景更加值得期待。(唐奇伟)
标题:「纳入“黑名单”让预付收费失信不再任性」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尊重老人还需“绣花功夫”」
下一篇:「把关心关爱送给担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