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讯}政策频出 职业教育大发展关口来临
本篇文章2537字,读完约6分钟
自今年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公布以来,已经出台了10多项政策文件,其中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扩招100万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等。中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尴尬的状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都在“招生难”的困境中挣扎。一方面是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处于技能型人才“急需”、“急需”的状态。应该说,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需要大量的技术和工艺人才。职业教育陷入了“应该”重要、“应该”次要的泥潭。
很多职业教育人士表示,造成职业教育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政策支持。
现在国家政策一下子放出了不少“红利”,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打开了大门。那么,当“东风”来临时,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是否能迎刃而解?那些在发展中出现多年的慢性病和顽症能快速解决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山东烟台、威海,探索大发展的门户,为职业教育的启动做准备,感受到了职业教育全新的启动姿态。
机制体制改革把“一潭死水”变成了“一盘大棋”
“2017年,我们调查了10多所学校,发现烟台市职业教育存在许多积累的困难。”烟台教育局副局长许战戟说。
当时烟台市的公立职业院校并不都是教育部门管理,而是由不同的部门和区政府管理。“多头管理”和“分割”导致资源分散,学校专业设置不协调。很多学校专业相近,同质化严重:这个学校有会计专业,那个学校也有学前教育专业...
许说:“很多专业的设立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因为学校有相关专业的老师,学校招生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办学。”。一度数控专业特别红。当时烟台几乎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这个专业,并配备了相关设备。结果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设备还在运行,三分之二闲置。甚至还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23个专业。
此外,很多校长来自行政岗位,使得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非常严重。结果,“烟台职业教育人才流动几乎为零。”许对说道。
如何发展「一潭死水」?
机制和体制问题没有解决,从根本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烟台市从2019年开始,将全市所有其他部门主办、设区主办、设区直属市教育局的职业院校,实行人事财产统一管理,彻底理顺了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
从条款划分到整体管理,第一个变化是学校专业的设置。“第一件事是帮助每个学校做好长远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许对说道。
“我们以前‘小而全’,现在可以‘专而精’。”烟台市城乡建设学校校长蒋表示,现在所有的专业都围绕着建筑行业,比如说也是机电类,现在的专业可能是电梯或者智能楼宇控制等。
当然这种变化并不仅仅出现在一个学校,烟台准备在3 ~ 5年内完成所有公办高职院校的专业统筹,每个中等职业学校3 ~ 5个专业群,高职学校5 ~ 8个专业群。
与此同时,成立了由企业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设置委员会,不仅评估现有专业,还指导未来的新专业。
今年,烟台电子信息产业与教育联盟在富士康科技集团产业园成立,全省5所高职院校、15所中等职业学校、2家企业参与,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课程教材、师资培训、工匠培训、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下一步,烟台将围绕新旧动能向其他产业的转化,再建立七个产学研联盟。
机制体系变了,职业教育变得“活”了。学校开始调整专业结构,整合汽车维修、会计等重复专业,对保留专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高校之间可以进行师资交流和资产调整,为专业布局和资源流动开辟了渠道。
“一潭死水”变成了“一盘大棋”。
训练模式的准备从打破栅栏开始
在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下,高职院校如何发展的问题又回到了职业教育本身,即如何办学,如何做职业教育。
这两年一提到职业教育,人们就会想到产教结合的概念。
所谓的产教一体化,字面上就是一个数学问题:生产+教育=产教一体化。但看似简单的加法在实践中可以产生无数种方式,不同的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当我遇到威海职业学院2018届连锁经营工匠班的学生陈永利时,他正在刚刚开业两周的超市里整理商品,他今天想用的课本放在超市门口。这家超市是陈永利和他的同学们的培训基地,也是他们上课的地方。早上,陈永利和他的同学在隔壁教室上课,下午,他们直接在商店工作。
其实这个超市就是威海职业学院产教结合的一个缩影。这个学校的产教融合的重点不是产教的相加,而是融合融合。
威海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吴永刚表示:“要办好真正的职业教育,就必须办好以实训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大一学生通常在大二学习理论,然后进行实践。“我们不能这么做。”
吴永刚的想法来源于一次偶遇。
吴永刚曾经在一家酒店遇到一个自己学校毕业的门卫,问他在这个岗位工作多久了?学生回答:一年。
“我们酒店专业毕业后,可以在酒店上菜,在酒店当门卫。但是,如果一两年或者三年之后,他们还在上菜,还在当门卫,那我们的职业教育就要反思了。他们在这里接受的职业教育值得吗?”吴永刚说,他希望学生在职业院校学到的是真正的技能。
于是,学校发起了“破壁运动”。
威海职业学院从2017年暑假开始,按照“教室+车间”一体化的思路,对实训室进行了改革,拆除了曾经矗立在教室之间的围墙,将小教室变成了大车间。甚至在一栋教学楼里,每一层都是按照“船”的功能来建的:一层是机舱操作实训室,二层是电路实训室,三层是船舶驾驶实训室,所有船舶相关专业都可以在这里实习训练。
“如果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管理不好酒店,管理不好酒店,那就说明我们的老师没有真正的技能,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学不到真正的技能,所以使用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载体,更重要的是,考验我们的实训教学质量。”吴永刚说。
有了这个想法,学校的日常管理就有了教学的味道:学校的咖啡厅、酒店等场所的运营和服务人员都是由相关部门的学生带走的。
有人说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机遇来了。事实上,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也是中国整个教育链走向更加科学合理方向的机遇。面对这一机遇,不仅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准备,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如何调整、改变和继续发展的挑战。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粉丝
标题:{教育快讯}政策频出 职业教育大发展关口来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