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荒”是咋“闹”起来的?」
本篇文章1239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半月谈》报道基层出现“医荒”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基层“医荒”严重到什么程度?记者给出的几组数据令人震惊:2019年某市批准某县10项事业编制指标在县医院招人,条件很广。只要是医学本科,不需要考试,报名后就录用。结果只有6人报名,其中3人中途退出,最后只招了3人,7项指标作废;北方某县医疗系统20年没有组织人才招聘,40-55岁之间出现人才梯队断层10多年;2014年某地6名学员被派出,2019年毕业。4名学生违约,但只有2名学生返回,违约率为66%。
虽然只是几组简单的数据,但足以说明基层“医荒”的严重程度。基层出现“医荒”,谁来守护基层的健康?就近就医是无数基层群众最简单的需求,但现在有些地区没有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如何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村社,出现了“医荒”,病人只跑到县级医院;因为县医院“缺医少药”,病人要跑省市大医院。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看病的时间和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上级医院的医疗负担,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就医体验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的“医疗荒”,引进和留住基层医疗人才,让他们用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基层人民的生命健康。
要解决基层的“医荒”,首先要把脉“医荒”现象,搞清楚“医荒”是怎么产生的。总的来说,基层“缺医少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专业医学人才进不去,二是基层医学人才留不住。
“不能引进”,一是因为有些地方招聘医学人才门槛太高,没有结合基层实际和人才市场规律,比如对本科学历、年龄、服务年限等的硬性要求。医学人才被挡在大门外;二是吸引政策不足,工资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比如,据媒体报道,县医生平均工资6000元,省里是1万元。如果当地招聘政策缺少干货,一个本科医学毕业生肯定会想留在省会。这是社会经济人的正常理性选择。地方财力有限,肯定不可能靠砸钱“抓人”。所以吸引人才的政策需要打好“组合拳”,比如在住房、学历、职称评定等方面多下功夫。,从而提高吸引人才政策的吸引力。
严格来说,“留不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人员流动,一种是大规模的人员外逃。如果是正常的人员流动,那就不用担心了,因为有进进出出的人,维持总量的平衡不会造成基层的“医荒”。最令人担忧的是,基层医务人员大规模跳槽辞职,会导致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使医疗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这种情况普遍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民营医院和上级医院高薪挖基层医学人才基础;基层医院晋升渠道有限,日常管理繁琐,限制了医学人才的发展;基层医疗工作环境太差,工作压力大,责任多,工资低,工资拿不成比例。
基层的“医荒”,本质上是“引进”和“留”人才的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农村学校“缺教师”,乡镇政府机构“缺就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仍然需要回到经济发展,特别是协调区域均衡发展。只有经济发展,社会支撑环境优质,地方财力更雄厚,相关专业人才才能安居乐业,为基层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服务。(沈道元)
标题:「基层“医荒”是咋“闹”起来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位上菜”是聚餐文明好菜」
下一篇:「为“最美铁路故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