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3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立秋也要有仪式感!吃西瓜和红烧肉

中国新闻。8月7日(记者上官云)“秋天到了,凉爽了。”这句谚语表达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期望。秋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然而,立秋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天气很快就会变凉。由于其在农耕活动中的时间节点意义和引导作用,长期以来备受关注,逐渐形成了“啃秋”等带有仪式感的民俗。

秋天,万物皆有收获

秋天是夏热冬冷交替的季节。《管子》提到“秋始于殷琦,万物皆有收获”。立秋也是古代常说的“四季八节”之一。

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基于天象的变化,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站”作为四季的起点。所以,秋始于立秋。

秋季开始后,降雨量和湿度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古人认为,自然界中,阴阳开始变化,万物开始由茂盛走向成熟。

据《礼记·月令》记载,秋初一日,周天子命三公、九卿、大夫在京郊迎秋。皇帝回到朝鲜后,奖励功臣,开始军训,整顿法制等等。

到了宋朝,立秋那天,把花盆里种的梧桐搬进宫里。到时候,史官会大声说“秋天来了”。打完后,梧桐掉一两片叶子,就被认为是秋天的道德宣言。

怎么还这么热?

然而,它经常在初秋到来,但天气仍然很热。为什么?

秋天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炎热的天气结束了。所谓“三伏热”和“秋后一伏”,是指立秋后至少有“一伏”热的天气。

根据传统的计算三伏天的方法,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分行日历的日期组合确定的。民俗学家小芳认为,秋天的开始是基于对地球绕太阳轨道的天文观测,从而确定了秋天的开始日期。

所以,立秋预示着季节变化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气温会马上下降。最后的手段往往是在立秋节气之后,难免有时会感受到“秋虎”的余晖。

从这个角度来看,初秋的一天并不是酷暑之间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凉爽,通常是在千年节气之后。

换句话说,秋季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通常闷热,中秋后往往干燥凉爽。

仪式感不能少

在许多立秋习俗中,“吃秋”是一种仪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欢庆丰收的习俗;在南方,“立秋吃秋瓜”。

有些地方把“啃秋”叫做“咬秋”,意思是夏天的炎热让人无法忍受。到了立秋,你要“咬”它。江苏等地在立秋吃西瓜“咬秋”,据说是为了避免秋痱子。

水果和蔬菜的大丰收总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这时,晒秋是典型的农业习俗现象。住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人,会用房子的前后和自家的窗台、屋顶来晒庄稼,颇有诗意。

民间时尚是在初秋的这一天挂秤称人,比较长夏的重量。其实夏天太热了,人很容易因为“苦夏”而变瘦,所以要在立秋做各种好吃的,比如红烧肉之类的,这就叫“秋贴”。

二十四节气与日常生活

在古代农业社会,秋天的开始对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对这个节气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节日。

除了各种习俗之外,大多数人的计算都与农耕活动有关,比如“长夏种茄子,立秋吃茄子”,所以他们准备享受收获。

在小方看来,二十四节气是我们把握农作物生长时间的一种文化技术,涉及到日常饮食和保健的季节性调整。比如初秋吃瓜,秋天旅游,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的味道。

对每个人来说,都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时间顺序,才能活得更快乐。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民生)立秋要有仪式感 为啥天气还是那么热?答案来了……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