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爷爷”,老手艺自有高光时刻」
本篇文章971字,读完约2分钟
从山东聊城到广西梧州的老木匠王德文,不钉不胶地做了鲁班凳、木拱桥、会走路的小猪佩奇等木制品,使中国传统木工技艺在中外人民面前大放异彩。王德文就是最近在国内外网络上走红的“阿木爷爷”。(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27日)
“阿木爷爷”展示的“神秘中国科技”拥有数百万粉丝和数亿流量,不仅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让外国网民大吃一惊。王德文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因为它制作了世博会中国馆的模型,由42个榫卯边、4个榫卯柱、1个榫卯座和27个锁环组成。
木工是最巧妙的。木材的颜色、纹理、质感、造型、锯、刨、凿、磨,各有侧重,各有传承。老手艺属于“慢生活”,散落在不慌不忙的时间里,诉说着市场上生活的良苦用心。同样的机器在生产之前,旧的工艺与流水线的效率无关,而是烙上了千般东西的独特之美。在海外社交媒体youtube上,“爷爷”已经成为继李之后中国网络名人的又一大亮点,播放了近2亿段视频。让阿木爷爷受欢迎的是他高超的榫卯技术。在世博会中国馆的微型模型上,每个凹槽和小孔都非常吻合——与其说是一个独特的玩具,不如说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木工文化的模型。
《阿木爷爷》火了,再次印证了“多民族,多世界”的古老理论。这种火热追求的背后是世界对传统技能和文化的认可。一方面,在古老工艺的手势之间,大多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亮点时刻。没有钉子,只有榫卯,加上两三千年前技艺的加持,建筑、家具、器械都被建造的很牢固,仿佛“cad系统在我的脑海里”。这样的智慧令人惊叹。第二,旧工艺强调匠心独运,以人为本,以情成就事,以心血传承。在后工业时代,相对于冰冷的仪器和物品,手工制作中的“人性化”基因更加难得和温暖。这并不是说人类要退回到打结音符的时代,而是无论文明进化到什么程度,用心做事,用情感创造事物的逻辑永远是物质生产的价值底线。
今天,当旧工艺遇到“互联网+”时,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光芒四射,濒危的技术和工艺得以幸存。这些滞留在岁月码头的非物质遗产终于有了乘风破浪的可能。“阿木爷爷”成为世界级的网络名人,这至少说明了两个原因:一方面,传统工艺不能过时,这是文化和文明的根源;另一方面,简约和匠心是文化和文明的灵魂。
如果旧物件是时间的味道,那么旧工艺就是历史的礼物。让更多的“阿木爷爷”来到前台,让更多的技能坚持被欣赏和肯定,灿烂的中国文化将更加繁荣和自信。(邓海建)
标题:「“阿木爷爷”,老手艺自有高光时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残疾人求学成功,仍需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