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系统当慎进高校教室」
本篇文章1150字,读完约3分钟
学生进入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和注销,监控学生上课的听和说,甚至可以识别你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动作。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已经在部分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题”可能成为历史。(9月2日,报纸)
好心办坏事——大致来说就是技术依赖下的教育生态系统。
当然,人脸识别系统还是挺不错的,很抢眼,很出彩。据说只要装上这个神器,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上课是否上下打量,上下打量多少次,低头打量多久,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都逃不过人脸识别系统的“眼睛”。学校表示,旨在减少学生逃课、早退、花钱找人上课、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行为,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加强课堂纪律。为了表示这个制度值得称道,学校还配了一个反问:“为了(督促)你学习,你还抱怨,你还是学生吗?”
这似乎让那些腹诽的同学,连嘟囔的勇气都消失了。你质疑,就是不求上进;如果你反对,你将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的心情可以算是冰心的一片。但是,当人脸识别系统贸然走进教室,真的无法确定吗?
首先,校园管理规则的底线是谨慎和谦虚。原因很简单。教育是面向人的工作,不是死板的机械化生产。能开导的,不能惩罚的,人性化的,硬面的,教育者能做好的事情,绝不会简单的交给冰冷的技术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教室门口安装考勤点识别系统就够了。教室虽然是公共场所,但毕竟还是有老师在负责,学生的自主权和自理权在最底层。像严控犯罪这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题有必要严格防范吗?
第二,教育管理也是有界限的,不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为所欲为。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树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个说法比较有诗意,翻译的比较直白,就是教育是一个积极的事业,而不是一个绝对理性的“工厂”。上课上下看,上下看多少遍,多久...分析这些课堂细节需要“大数据”吗?逃课,早退,花钱找人上课是不对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软行为是多大的罪?如果人脸识别驱使学生每分每秒都在拖延,那么教学的优势在哪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压力会有多大?甚至连不认真听的自由都是违法的。大学教育教学中有没有自主创新的动力?
学校明显是有法治意识的。关于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侵犯学生隐私的说法,据说学校已经咨询了公安部门和法务部。因为教室是开放场所,所以不存在“侵犯隐私”这种说法。但是,合法性不一定意味着合理性;退一万步说,就算合理,也绝对不是“双一流”大学的工作。世界顶尖大学都不傻,人脸识别系统也不是什么新的专属技术。那么为什么世界顶尖大学不分组使用呢?
“整个学校都是摄像头。”安全就是安全。人的自由和教育呢?对于我们高校来说,人脸识别系统当然不是洪水猛兽,同理,它也绝不是可以广泛使用的教育神器。(邓海建)
标题:「人脸识别系统当慎进高校教室」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