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利物之谓仁”提供的文化镜鉴」
本篇文章1165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王维凯(天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在新冠肺炎召开的全国抗击肺炎表彰大会上,Xi总书记指出:“‘爱他人、爱事物,就是仁爱’疫情无情,人命最宝贵。人生只有一次,失去的永远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的面前,我们必须而且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去做,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人为本,生命第一”是我们党始终遵循的最高标准。通过这次新冠肺炎抗击肺炎的伟大战争和考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有力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爱民爱物”的民本思想在新时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之一。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处于核心地位,将“仁”与“德”有机结合,认为爱“仁”的人至高无上。如果说孔子的“仁”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孟子把人与人之间的“仁”推向万物,把“爱”的概念融入到他的“仁”的思想中,提出了“仁爱他人”、“仁无敌”等观点,形成了爱亲人、爱人民、爱万物三个层次。可以说,孟子和庄子关于“仁”的思想实现了真正的融合,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孟子、庄子对“仁”的认知基础上,提出了“人与我同胞、物与我”的命题,进一步拓展了“仁”的实践范围,即强调所有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物都是我的同辈,以仁为核心,以人与物、物为基础,将仁之心升华为由内而外对万物的爱。在阳明心学,他进一步提出了“天地万物之仁”的学说,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道德存在,而且是存在于万物之中并与之相交融的主观存在,是良知的本体,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的“仁”和万物的精神特质。
应该说,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文化解读中,仁者是有大智慧和人格魅力的爱人,真爱和对人民的大爱是对生命的保护。所谓“仁者爱人”,爱人的具体表现就是尊重、爱护、关心、爱护、丰富人民。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和希望在于人民。如果这一点都不稳定,那就远远谈不上国家的和平。直到今天,这种远见卓识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
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是唯一的。Xi总书记在新冠肺炎抗击肺炎全国表彰大会上引用“爱人民、爱事物叫仁”,实际上是向全党发出了一个号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仁心”、“人我同胞、物善”不仅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文化力量。在全球抗疫形势下,他们也应该成为一些过度解读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国家的镜子。
光明日报(2020年9月22日,第16版)
来源:Guangming.com
标题:「“爱人利物之谓仁”提供的文化镜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开学不惑”讨论为什么这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