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虽然已经七十岁了,但著名的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曹宝明在工作的时候总是很兴奋。面对大量需要处理的数据,他说“没有办法停下来”。

曹宝明出生在农民家庭,没有家庭背景。18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曹宝明翻到林清的书信体散文集《冰凌花》,被它的文字所吸引。手里拿着这本小书,一个有些稚嫩坚定的想法渐渐在他脑海里清晰起来:我也想用文字来记录这片美丽的东北土地。

1976年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曹宝明在吉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任教。因为从事民间文学教学,经常和学生一起去田野、深山密林实地考察。在调查中,曹宝明了解到“三江源好”,一直被认为是土匪,但实际上是救国救民的英雄。东北到底有多少“三河好”,三河好的精神内核能否揭示东北文化的一个方面,东北人文的核心精神是什么,东北文化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驱使曹宝明不断思考和探索。

(好人)曹保明:生命就是用来奋斗的

从密林到河岸,从雪到草原;从春种到秋收,从热闹的村落到贫瘠的古村落,曹宝明对东北的文化痕迹做了一次“地毯式”的实地考察。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通化县东莱乡陆川子村、抚松县满江镇晋江木屋村等一批省内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他有人类学家的脚。

曹宝明的视野包括过去的五行和八部作品。通过系统的整理,对东北历史上众多特色文化形态的研究,如渔猎文化、森林文化、帮派文化、人参文化、淘金文化、冬钓文化、工匠文化、军事文化等,都属于特定行业和职业的范畴,已经有了一个理论框架。他有社会学家的眼光。

曹宝明的研究贯穿古今民间文化。他是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专家,有大量关于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文章和专著。除了深入研究东北民俗之外,他的研究视角也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以期找到民俗文化的共同规律,推动民俗学学科理论建设。他经常说,保护文化遗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活在当代,赋予它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近年来,许多想在东北拍摄影视作品的编辑和导演都来找曹宝明咨询,以打造原创的“东北感”。他很乐意给他们建议,也希望在公众的视野中看到真正的东北民俗文化元素。为了弘扬工匠精神,他系统地研究了吉林工匠文化,出版了专著《吉林工匠》;为纪念英勇革命,曹宝明致力于吉林老战士口述历史的采访、写作和整理。最近,他专注于研究东北亚丝绸之路民俗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思考东北地域文化的未来出路。他有民俗学家的智力。

(好人)曹保明:生命就是用来奋斗的

曹宝明的作品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2019年,吉林日报采莲新闻客户端策划推出“听曹宝明故事,一本书,一段回忆”连载专栏。选择曹宝明出版的105本书,连续三个月每天推荐一本。曹宝明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俄文、英文,并在海外发行,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东北亚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让世界听到了东北文化的声音,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鲜明象征。

(好人)曹保明:生命就是用来奋斗的

曹宝明的办公室很局促。书架和地上堆满了书,柜子里还有很多民间饰品。还有人把它当成老店招牌,当成打猎叉的鱼钩,在曹宝明眼里都是宝贝。他说:“与时俱进的文化遗产注定要消亡,但记录它们的存在和消亡是文化学者的责任。”

70岁的曹宝明,依然行走在广袤无垠的文化领域。在过去的40年里,每逢春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他都要去农村看看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当地的村民一起度假。平日里,如果他不在办公室,一定是在调研处或者在去调研处的路上。回到办公室,他坐在一堆纸上,整理资料往往是一整天。出国出差也是例行公事。他争分夺秒地整理材料和思想,尽一切努力为东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保护做出贡献。“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不能停下来。我的人生就是为了奋斗。”曹宝明说。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好人)曹保明:生命就是用来奋斗的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