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70多岁的市民、李毅走进长春晚报办公室,代表1964年农安县三中一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发来两个条幅,感谢长春晚报“寻找亲人”栏目和热心民警张帮助他们找到老师陈希敏的家人。

70岁的学生找老师51年了

王占山今年71岁,他的家乡在安凯镇。1964年,他和其他59名当地学生进入位于开安镇的农安县第三中学。班主任陈希敏比学生大七八岁。他在课堂上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在课后是一个平易近人的朋友。三年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对老师和学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68年,王占山离开学校,与陈希敏告别。毕业后,同学们非常想念陈希敏,多次委托原支部书记王占山到母校找陈希敏。但学校老师只知道陈希敏被调回长春工作,没人知道是哪个学校。“我去过相关部门很多次,都没有找到,因为资料不详细。”王占山说。

(好人)寻师故事感动众人

该报与警方联手帮助实现这个梦想

毕业51年了,虽然一直没有陈希敏的消息,但王占山和全班同学都没有放弃找老师。6月9日,王占山向该报的《寻找亲人》寻求帮助。6月11日,本报大篇幅刊登了《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党委书记找老师》的求亲稿件。"找老师的70岁老人自己也在动."6月14日,在张警官的帮助下,他联系了陈先生。经查证,陈先生的父亲正是王占山等人苦苦寻找的陈希敏老师。

(好人)寻师故事感动众人

白发学生拜访珍妮

可惜,陈希敏九年前就去世了。知道王占山等人找老师找了半个世纪,陈先生很感动。他说:“我父亲的学生没有忘记他们可爱的老师和兄弟。这半个世纪的寻找,是对父亲教学生涯的最好认可。”6月22日9点,王占山、李毅、许秋艳、段明山、王凤海从不同城市赶到长春市何琳街某小区。作为同学代表,他们专程去看望80多岁的珍妮,陪同的还有一位从本报找亲戚的记者。陈希敏的老婆,儿子,媳妇,女儿,女婿早就在家等着了。触摸着陈民生之前的老照片,回忆着半个世纪前难忘的过去,许拉着珍妮的手,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会议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临走前,王占山给珍妮留了一个很重的信封,里面有对老人的慰问,更凝聚了全班对陈希敏的思念和感激。陈希敏的妻子坚持要在孩子的帮助下把记者等人送到小区门口。

(好人)寻师故事感动众人

热情的帮助意义重大

6月19日,本报刊登了后续报道《寻找51年难忘的古代老人教师情怀》。很多来自松原、河北、北京等地的读者给本报打电话:“一日为师,一生为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不要让生活留下遗憾”...张警官得知后,还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时过境迁,人老了,当年还剩下多少同学?念及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感情依旧浓烈。”细心的李毅把看望珍妮的照片剪辑做了一个4分钟30秒的视频,分享给了陈希敏的家人、全班同学、张警官和“寻找亲人”栏目。看到视频后,陈希敏的妻子非常高兴:“你们是一个团结的团体。是双方的缘分,也是陈老师遇到你的祝福。感谢您半个多世纪以来对陈老师的思念、关怀和寻找……”“感谢长春晚报的‘寻找亲情笔记’专栏,也感谢张警官,让我们和妈妈都能得到一份特别的礼物,让我们觉得爸爸永远陪伴着我们。”陈先生说。说:“我要感谢张警官、警官和长春晚报,感谢他们为我们全班同学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被你热情的帮助所感动。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两个横幅传递我们所获得的温暖和正能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在你们的帮助下早日实现梦想。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好人)寻师故事感动众人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