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6字,读完约4分钟

辽河农垦管理区古家子马家窑村位于东辽河南岸,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共有7个组,780户,2932人。耕地面积635公顷,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其他经济作物几乎为零,种植结构单一。这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庄。

内心温暖的贫困户

“刘枫飞每次去村里上班,都会来我们家看看,求个温暖。去年,他帮助我们家建了一栋新房子。要不是刘枫飞,他这辈子都买不起这么好的房子。”82岁的村民罗感慨地对笔者说。“是的,我17岁结婚,直到今天才住进这么好的房子。”78岁的妻子余蓝秀笑着接受了采访。罗和余曾经在一个泥屋里生活了30多年,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因为房子漏雨,屋顶很多地方用油毡纸或塑料布压了砖和瓦。下雨时,其他人都跑回家,但老两口不得不出去和亲戚一起过夜。

(好人)刘凤飞:心怀百姓事 情系马家窑

罗患有严重鼻炎,只能用嘴呼吸,并患有前列腺、胆囊炎等疾病;他的妻子患有风湿性疾病、心脏病、腰腿痛等。,刘凤飞为他们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患有精神疾病的村民胡立军因病被派出所和村干部送往四平脑科医院。由于没有带任何证件,刘凤飞用身份证做抵押,给他交了5000元的住院押金,至今无法核销。村民张虹的儿子张宇在一场车祸中受了重伤,并花了40多万元医疗费。刘凤飞率先捐款500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捐款给它。他还通过《四平日报》和电视新闻媒体向社会寻求帮助,为他筹集了10多万元...

(好人)刘凤飞:心怀百姓事 情系马家窑

筹集资金修复乡村道路

俗话说“想发财,先修路。”马家窑村位于河套边缘,土质粘稠。雨季很难使道路泥泞。村民去镇上买化肥和饲料,在家里卖猪,或者送病人去医院,都很困难。改善村子里的交通状况。通过多方协调资金,刘凤飞在过去两年里为村里铺设了5259米碎石路、2403米水泥路、8800米水泥路肩。为村民建造了一个4000平方米的彩砖铺成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备齐全。夜幕降临时,村民们拿着五颜六色的扇子,穿着红绿相间的衣服,聚集在广场上跳秧歌和广场舞。

(好人)刘凤飞:心怀百姓事 情系马家窑

现在,它已经成为辽河垦区著名的村庄广场。同时,刘凤飞在很多地方协调资金,改善村部办公环境,安装取暖设施,购置书柜、电脑、打印机等。,并建立了一个农民的阅览室。还去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赢了40套桌椅。截至2016年底,刘凤飞共获得省市财政补助资金296万元,使包括146人在内的83名村民走出了贫困沼泽。

带领村民到本福路

在一次小组会议上,刘凤飞动情地说:“我们马家窑村人均耕地只有2亩左右,更别说种现在不值钱的玉米,就是种全米,能值多少钱?所以,光靠种植业,我们的人民只能避免吃糠,跑小康。要致富,必须大力调整种植业和产业结构……”如今马家窑村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村民们跟着“一秘”发财的信心更大,精力更大。和组员参观调研论证后,刘凤飞带领村民致富的思路更加清晰...

(好人)刘凤飞:心怀百姓事 情系马家窑

调整种植结构,打破“一粮独大”的局面,计划减少玉米种植面积300公顷,推广小井水稻种植300公顷,种植杂粮蔬菜60公顷。建成宽8米、长50米的蘑菇大棚35个,总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170多万元。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他们聘请了辽河垦区富邦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郑作为蘑菇种植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购买了27万支菌棒,估计5月份可以生产50多万斤蘑菇。完成村内60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大环境建设。今年,马家窑村到四干公路的5000米长的公路将建成水泥路,使全村的水泥路联网,恢复主干道两侧的森林梯田和路边沟,植树种花。统一建造成城墙和城门的战车。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所有党员干部都写了军令,不脱贫,不脱钩,两年不放弃一个包。“到年底,我们将实现70户126人脱贫,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刘枫信誓旦旦的说道。

(好人)刘凤飞:心怀百姓事 情系马家窑

春秋,辛苦。现在马家窑村,在“一秘”刘凤飞的带领下,即将迎来一个生机勃勃、蓬勃发展的春天。

李浩学,四平日报记者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好人)刘凤飞:心怀百姓事 情系马家窑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