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94字,读完约2分钟

如果说“人在外遇时难免会遇到困难”是一种同情,那么“我能给你提供足够的温饱”就是一种乐于助人的爱,“不求回报,只希望你有能力的时候能帮助别人”就是一种社会道德的传递。潘再芳的慈悲心和爱心,是由于父母教导“做人不能太自私,遇到困难一定要帮忙”。正是这种“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她念念不忘,让她沉迷于做好事。建设文明和谐社会,需要“行善成瘾”的精神。

(孝道)让做好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积习难改”是一种珍贵的爱。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但很难把做好事当成一种习惯。“积习难改”是一种展示文明的好习惯,已经融入了潘再芳的日常生活。据了解,潘再芳经常帮助别人,捐钱捐物是常事。细味,潘再芳做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送面包牛奶生活用品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作为一个超市老板,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献爱心,让人觉得她的行为和蔼可亲,接近学习。

(孝道)让做好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能帮就帮”是简单的社会责任感。潘再芳的行善理念是:回应每一个请求,量力而行,不求回报。最闪亮的是为别人着想,这是慈善的初衷。送人玫瑰,手里留余香,善良有爱,虽无回报,终有回报。这种回报往往体现在社会层面,就是潘再芳所说的“有能力就帮别人”的良性循环。潘再芳的“力所能及的帮助”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让她“沉迷于做好事”,也温暖了社会其他成员,从而在创造“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形成了“蝴蝶效应”,传递了更广范围的美好爱情。

(孝道)让做好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从“量力而行”到“积习难改”,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体现。美好的生活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每个人都需要从“量力而为”开始,让做好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如果“积习难改”能成为社会主流,我们的生活会更加阳光。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孝道)让做好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