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4字,读完约2分钟
贫困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和“绊脚石”。先扶贫、智力扶贫、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扶贫策略的提出,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脱贫、精准扶贫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创造了奇迹,但贫困形势依然严峻,还有很大差距有待实现。物质生产生活上的贫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也可以用数据量化计算,但精神贫困往往难以准确衡量和量化。因此,在物质至上、经济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下,精神贫困容易被忽视和滞后。所以,“财大气粗,脑中无物”成了我们这几年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种“病”。
从长远来看,这种“病”必然会影响脱贫的进度和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致富的“假象”。因为我们想要达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富足。只有口袋和脑袋鼓鼓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和文明,人民才能真正获得自信和尊严。
幸运的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不仅在国家层面,而且人民也越来越意识到精神繁荣的重要性,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表现。我们不再以标榜“暴发户”的形象为荣,而是以有文化、重道德、重品质为荣,这是一种由表及里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在地方扶贫工作中,这种以精神扶贫为重点的思维和实践也在蓬勃发展,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要想战胜贫困,首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思想引领行动。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出了问题,扶贫之路必然会出问题,甚至会出问题。这样的发展结果必然违背我们的初衷。
在当前广阔的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落后于城市。如果我们在脱贫过程中不能靠物质和精神两条腿走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差距必然会扩大。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是科学发展观所不允许的。支持智慧和抱负是帮助穷人的正确方式。既能激发生产发展的内生动力,又有助于建立新型农村文明,提高农村人的整体素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先富后治心,先治穷后治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一瘸一拐是不可取的。只有两条腿走路,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才能有一个稳定而长久的进步。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孝道)脱贫致富不能跛足而行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