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76字,读完约9分钟
美国文化批评家白壁德是20世纪初世界文化保守主义的核心人物 其学说源于古典人文主义,重新解释,因此被称为新人文主义,对抗杜威的实用主义 白墙德的文件现在收藏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经美国人文学会批准,可以查阅 文件中有兰曼、吴宓、梅光迪、郭斌和学生的来信,吴学昭、杨扬、林伟等学者在其中讨论了吴宓给白璧德的八封英语信。 现在的要点是对没有观察到的复印件进行整理和解读 从吴宓到白墙德便签哈佛大学所藏的吴宓于1921年4月24日发送了白墙德的信息便签,夹在吴宓提交给白墙德的论文《孔子、孟子的政治思想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之间。 吴宓在信中首先传达了对朋友汤用顿、张鑫海长达40页的论文的评价。 现在根据原文的汉译,节录如下。 写完这篇论文后,给汤用顿读给你听。 他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 “一、这篇文章代表了你的想象和感情,不是孔子和孟子的思想。 二、你写的是历史,不是哲学 三、文中既没有柏拉图也没有亚里士多德 》张鑫海说:“我完全承认汤君的评论 副本不仅要积累历史和细节,还必须充分阐述基本的哲学理念 “拙文有很多不足,我会按照你的教导,送到的。 我还向麦克伊尔文教授提交了复印件 因为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一直保留这个副本,也可以马上销毁。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复印件中,你可以看到我们三人(吴宓、陈寅恪、汤用彤)的书第一个宏观愿望 汤彤和张鑫海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在细枝末节摆史实,类似于繁琐的章文,哲学思辨之高,直到智者告诫为止没有升华 对于他们的严厉批评,吴宓不是生气或反驳,而是虚心接受,认真记录,告诉别人,谋求改善 这代表了成为未来一代文化宗师的广阔心灵 吴米因为这个时期的日记丢失了,没有留下相关记录。 幸其自编年谱证明了这篇文章的背景:从1921年到1921年,吴宓选择了迈克尔文教授讲授的课程《欧洲政治学说史》,因此撰写了这门课程的论文,并于1921年4月22日提交。 麦伊尔文亲笔批云:“予甚望,总有一天你可以完成在这个vi页面上提出的研究(即孔子、孟子的所有思想、学说和柏氏、亚氏的所有思想、学说进行比较研究),给予a等。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白璧德及其中国学生经常谈论的话题,所以吴宓按照以往的惯例,把这篇论文和知友的意见一起,也交给了白璧德审查。 哈佛教授给出了最高水平的评价,但在吴宓的熔铸古今为志业的知友眼里,远远没有达到他们要求的学术标准 他们后来取得了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正是对这种自我期待的实证,可以说蓝色出蓝色优于蓝色 信的最后提到吴宓、陈寅恪、汤用彬,从侧面反映了哈佛三人并列的“三杰”的史实。 他们在留学生中成绩优异,学问出众,在校园里很有名,被称为“哈佛三杰” 三人都成为学衡派的“灵魂和核心”(乐黛云语),开创了中西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根据便签,关于他们的“本最初的宏观视野”,可以从《吴宓日记》等文献中得知,3人的思想迅速发展,也可以窥见脉络和学派的乱舞。 1919年,汤用彤刚进入哈佛,不等开学就由吴宓介绍,与陈寅恪一起会见白壁德教授,从傍晚一直谈到半夜 在对话中,白先生说学习经验,论佛理 白先生认为人文方面中西文化自古以来流传的应该是互为表里的 他特别赞扬孔子,将其视为反对世界资本主义化和非合理化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中国学者收集中西文化精华,保存灭亡图,不要重蹈西方的复辙。 一开课,汤用顿就和吴宓一起选修了白墙德开的比较文学课 汤彤、陈寅恪从事的印度学和佛教研究在白壁德的鼓励下得到启发而展开 他们的文化观和治学态度,与白氏基本吻合 吴米在哈佛主修文学,但受白壁德和汤用顿的影响,读了很多哲学书 白壁德非常强调信息表达文哲,认为哲学隐藏着文学出现,两者互相对照 东方的古典学风值得在这里学习,即使在西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也不基于人生哲学 1919年9月5日,吴宓在日记中写道:“西国学术精华的原本,都出了希腊三哲。” 三哲中,苏格拉底的一生什么都没说柏拉图有很多师说,是自己发明的。 亚里士多德集聚其大成,其学问极为博学 约论之,柏氏书,多言天道,亚氏研究人事。 柏氏多说本体,亚氏将研究使用它 (三哲之学,皆天人一贯) 但是,这句话的偏重之处,不要误区 治理西学不读希腊三哲的书,在犹大宗儒学不读四书五经,崇尚佛学不读内典。 充满迷茫,没有入门径,乌望登峰造极哉? “汤用彤和吴宓都是先读希腊三哲的学说,再读其著述的原件,以此作为治学的门径。 在1920年的炎热中,吴宓只选择了一部《上古史》。 其余时间在汤用顿和冀大维的指导下进修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佛教,在宿舍读完《柏拉图全集》四巨册,都有笔记本。 由此,吴宓等人可以消化、系统地表现当时学到的知识,重视并执行白墙德的教训 1921年2月,吴宓表示“(白璧德)很在意中国”。 各国儒家必须一下子合作行动,它可以淑女或冀成世界上的庸俗工作。 所以,中国学生在这里。 例如,张(鑫海)、汤(锡予)、楼(光来)、陈(寅恪)和咪咪等,我们都期待着殷。 哈佛期间,吴宓、汤用吨周围形成了以融合新旧文化为志向的留学生集团 他们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为学衡派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吴宓离开哈佛的前夕,将白墙德函送到1920年,吴宓留学5年以上后,预定于1922年夏天回国。 1921年5月中旬,他从梅光迪那里收到挂号的快递,决心改变计划,一年前回国了 梅光迪在信中说,迪回国后……1920年秋,改为南京高师兼东南大学英语兼英国文学教授,感到非常骄傲。 本校副校长兼大学文理科主任刘伯明博士为美国西北大学同学认识朋友,聪明温雅,志同道合。 今后决心把这所学校凝聚成同志的知友,成为迅速发展理想事业的地方 作为南京高师、东南大学英语兼英国文学教授,月薪一百六十日元 郭秉文校长发出的正式聘书,不久就到了 米坚决辞去北高师学校1919年春天的招聘合同,希望来到南京才聚在一起 特别是1920年秋天,也就是和中华书局有合同,我等计划编纂杂志(月出一期)的名字叫“学衡”,由中华书局印刷发行。 这本杂志的主编,尤非米不要回来负责 吴米应聘东南大学的教授,月薪只有北京高师工资的一半 但是梅光迪认为南京高等师范将停止招生,合并到东南大学,他建议校方自主增设新系。 梅光迪知道吴宓的崇高性格。 这是因为信中说:“希望哥哥素能为理想和道德做出勇敢的牺牲。 这个时候! ”。 果然,吴米不是在意工资,而是关注东南大学的学业理念和创刊《学衡》杂志进行事业的理想 受此影响,吴宓收到这封信当天上午,想了一会儿,去邮局发了两份电报。 一个是请北京的高师校长在邀请前签约。 二是应南京高师兼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的邀请 午饭时,吴米看到汤用吨,方始通知了这件事 当月24日,吴米给白璧德寄信,报告了梅光迪的信的复印件和他们的计划:1.南京高师请吴米告诉我,他打算和梅光迪合作工作。 2 .南开大学计划采用楼光担任英语系部长,吴宓敦促白墙德早日回国。 3 .南京高师已经聘请汤用吨作为哲学教师,汤用吨打算第二年教。 当时蔡元培考察了海外教育,被法国里昂大学授予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后来,他从欧洲移居美国,被纽约大学授予法学博士的名誉学位 已故吴米在信中强调说:“北大的蔡元培校长正在访问纽约,可能会来波士顿。” 张鑫海被推荐为蔡校长。 蔡校长打算雇他在北大教书,张鑫海在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打算去法国留学一年。 北大也可能按照以前预聘林语堂的先例,聘请张鑫海 吴宓接下来详细介绍蔡元培的功绩,期待能促进白壁德和蔡元培这一文化巨人在哈佛的会晤 诸师友对吴宓匆匆提前回国的看法不同,白墙德表示理解 汤用彤没有答应马上应聘南京高师,但他也理解并尊重吴宓的选择。 6月,吴米离开哈佛回国,8月回到上海,前往东南大学,开始了他理想的事业 除了上课,他还全力策划了《学衡》杂志 吴宓继续与白壁德书信往来,报告了他和汤用顿、陈寅恪等的工作近况,按期送去了“学衡” 白璧德提倡要从为学问涵养人格开始,以东西古今圣贤为榜样,对儒教道解放说有多方面的认可。 吴宓等学衡派文化观的形成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关系,确实如乐黛云所论述的那样,“白璧德并不是塑造了《学衡》中诸位的思想,而是一些初步形成的想法让他们选择了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增强了学衡派对民族文化的信心,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出了世界性的文化理想。 以“哈佛三杰”为代表的一代学者的学识和胸襟,创造了业界必须攀登但无法跨越的学术高峰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过去的回顾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责任编辑:张卓晶排版编辑:张卓晶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时讯】学林轶事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1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