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张春)电影《八百》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战,讲述的是“八百英雄”在上海守四天四夜四线仓库的故事。这部电影是导演关虎十几年的执念。历经种种波折,终于呈现出这部汇集了王千源、张仪、吴江、黄志忠、欧大豪、杜淳、魏晨等众多优秀演员的战争大片。

(影讯)《八佰》:直面生死 在残酷的战争中蜕变重生

战场上,四线仓库和公租界之间只有一条苏州河;电影中,河堤北岸大火和南岸盛宴的对比场景被真实还原。从电影项目开始,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真正还原战场的原貌。面对这个问题,制片人梁静坦言:“只是现场施工过程已经一年多了,真的花了不少钱。精力和时间,但现在觉得一切都特别值得。”

场景是否真实,对于故事的成立至关重要。黄志忠对此感触颇深:“一个演员要想建立起强烈的表演信念,首先你得相信场景,你得相信戏服造型,这会让你有沉浸其中的感觉,让你很快找到当年的感觉。”

电影《八百》把镜头对准了绝望的士兵,向观众展示了一幅战场上众生相的画面。也许他们一开始会自私、怕死、懦弱...但最后,他们都克服了恐惧,勇敢地面对生死的恐惧,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影片中,每个士兵都经历了成长和变化。Oho欧的小伙子“端午”带着好奇的心,带着只想出来看看上海的美好想法,从县城里走了出来,却没想到一脚踏入了战争。经过四天四夜,他实现了生死之间的终极成长。

“最重要的是,它把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那是4天4夜,我经历了亲人的去世,兄弟姐妹的离去。他心中的这种折磨导致了这种成长。”欧欧说:“端午节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可能微不足道,能力有限,但他就是想做点什么。所以,他可以勇敢面对。”

经过多年的准备,影片终于上映了,于是梁静不禁感叹:“好的东西需要一些波折,好的东西更磨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对于梁静来说,无论是在电影中扮演教授的妻子,还是在现实中扮演制作人,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场景:还原战场场景,让演员身临其境

新华网:从准备到八百的拍摄,第一个遇到的困难是场景设置吗?

梁静:是的,其实从构思到准备拍摄,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当关虎心里发芽,终于长出一棵小树的时候,他一直想怎么拍,怎么找场地。2013年项目成立后,2015年才找到场地,因为当时我们就想着怎么在棚子里拍,或者在真实场景里拍。然而现实是,真实的场景是拍不出来的。四排仓库已经是博物馆了,不能放大也不能拍照,更不能体会到关胡导演最后想呈现的两岸关系。好在最后找到了一块很有缘的土地,搭建了一个真实的场景。这个场景已经建了一两年了,也就是说2016年底就要开始准备了。真的很费精力和时间,但是现在特别值得。

(影讯)《八佰》:直面生死 在残酷的战争中蜕变重生

新华网:你第一次走近这一幕是什么感受?

黄志忠: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场景,应该是在施工阶段。当时管虎导演让演员分批来场子。他带每个人四处看看,告诉每个人每个场景将在哪里发生,以及他想如何拍摄。我记得我们还带着安全帽的时候,还是工地。那是第一次。

新华网:建成后进入体育场是否受到了震撼?

黄志忠:我觉得一个演员要想建立起强烈的演技信仰,首先要相信场景,然后还要相信戏服造型,这样才能有代入感,仿佛自己就在那里,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

新华网:第一次进体育场是什么感觉?

欧欧:会有代入感。因为我的戏主要在仓库,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进仓库拍。其实没过多久我们就觉得整个感觉都压抑了。整个色彩,包括整个氛围,每个人的情绪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你用心投入,就很容易进入那种情绪。

梁静:这个场景带来的真实感真的和棚子里拍的很不一样。举个例子,我们也讲过他(Oho Ou)在棚里骑着白马,但他只能想象前面有几千人的部队,但如果真正的射击能给他(几千人),那么他的表现就不一样了。所以,其实有时候演员是靠周围的环境,对手,氛围来衬托表演的。

性格:四天四夜在残酷的战争中迅速成长

新华网:你怎么看龙舟节这个人物?

欧欧:其实他的出发点都是跟着叔叔带弟弟去看看上海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是这个人物最基本的想法。但没想到意外卷入了这场持续了4天4夜的战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他从男孩变成男人。那是四天四夜,我想他经历了他这辈子如果没去过上海可能体会不到的心情和心态的变化,但是如果不能就不得不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亲人的死亡,身边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他心中的这种折磨成长的非常迅速。总觉得4天4夜能经历多少事?但是看到端午节,感觉真的可以体验到人生中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影讯)《八佰》:直面生死 在残酷的战争中蜕变重生

新华网:端午骑白马是什么形象表达?

欧欧:这其实是“小湖北”的梦想。端午节的时候,我看着大人们这几天的遭遇,然后在“小湖北”的眼里,我也看着他哥哥一路走来的变化。最后,他看到了他哥哥勇敢的一幕,所以当他做梦的时候,他梦见他哥哥变成了赵子龙,他仍然足够勇敢面对成群结队的敌人。

新华网:影片展现了河两岸的对比,这里繁华,那里废墟。端午看着窗外的另一面是什么感觉,你怎么解读?

欧:其实不拍戏的时候,我们会站在那里看。当我们在仓库里的时候,我们看着对面,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心情。贺(端午节)有一次差点游到对岸。事实上,他离对方很近。他本可以走,但他还是没有走。他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他来上海只是为了看看大上海,没想到……

转型:向死去的英雄致敬,留下一座不屈的纪念碑

新华网:你演的教授老婆也由不着边际变成感动落泪。你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梁静:我当时和导演谈了很多。其实我觉得这是在探索人性真实的一面。当这些人住在租界的时候,他不在乎外面发生了什么,因为他住得很好,很舒服。其实那时候这样的人很多。

但是当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面前,他们震惊的时候,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被触动,这种触动一定会促进他的反思,自我认知,自我反思。比如她在那边开始打架的老公,回家吃豆浆油条。(对战争),他只是回头看看。说到底,她老公拿起枪的时候,其实是有感情的。我觉得南安代表了一些真实的人的心态,但是当对面的勇士最后做出一些惊艳的举动时,所有人都被感动了。

(影讯)《八佰》:直面生死 在残酷的战争中蜕变重生

新华网:你玩“老葫芦”,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上海,却悄悄逃走了。你觉得这个角色怎么样?

黄志忠:首先,他是一个维和兵团的组织,不是正规军。他被县长忽悠了,以为只要去那里站起来加油就行了。然后到了那里,看到不是这样,就害怕了。然后他找到了逃跑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一种本能的安全感。他只是想留青不怕烧柴,最后还是被敌人抓住了。

最后,他被绑在了柱子上。那时候离端午节很远。我觉得直线距离至少要500米。然后导演说你要使劲喊,喊出来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这也是血缘关系,让血缘传承下去,想给孩子这样的希望。

新华网:说到成长,端午节从第一次受伤到最后一次真正死亡,都是很平静的。这种变化怎么解释?

欧欧:你要投资,就要相信他。其实我们真的不能连续拍4天4夜,但是中间会停下来,但是你一定要沉浸在这样一种情绪里,就是像管虎导演告诉我们的那样,这是你感情的真实反映。其实可能只是皮外伤,但你感觉自己好像要死了,只是因为这种恐惧会让你变成那样。但是端午结束的时候,他已经看透了一切,他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可能微不足道,能力有限,但他就是想做点什么。所以,他可以勇敢面对。

(影讯)《八佰》:直面生死 在残酷的战争中蜕变重生

新华网:这部电影今天最想说什么?

梁静:我觉得只要是好事,都会有一些波折。太容易走出来不一定是好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我觉得这些曲折也让我们成长,无论是4天还是4夜,4年还是40年还是400年,我觉得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影讯)《八佰》:直面生死 在残酷的战争中蜕变重生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