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百》从8月14日开始提前上映,片尾曲《苏州河》低沉深情,让观众压抑已久的情绪慢慢释放。近日,电影《八湾》的音乐制作人于飞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好的电影音乐不容易被发现。看电影的时候,希望观众能牢牢锁定在故事里。看完电影,从片尾曲中寻找希望。”
“没想到一个女生会发这么硬的音乐”
85后的于飞可谓电影界的“老江湖”,今年是他职业生涯的第十年。看完《八百》,很难想象激动人心的音乐和眼前这个瘦瘦的女孩有关。就连管虎也感慨地对于飞说:“没想到一个女生会贴这么难的曲子。”
虽然外人对费的名字并不熟悉,但在影视圈和音乐界提起这个女孩,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于飞从北京电影学院音乐录制和影视音乐创作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影集团声音绘画中心,负责音乐剪辑工作。三年后,他辞职去加拿大读音乐录制与监督硕士。这两年我每天只睡不到四个小时。通过强化训练,培养了耳朵对声音比例平衡的敏感度,最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137届洛杉矶国际音响协会录音比赛中获得金牌。
八百年前,于飞曾在《滚蛋》、《肿瘤君》、《鬼吹灯的九层妖塔》等多部热门电影中担任音乐导演和音乐制作人,还参与了《小时代4》、《为什么笙箫默》、《让子弹飞》等多部高票房电影的音乐制作。
电影很多,于飞从不缺少机会。这次八百的船员主动邀请她加入。“我平时习惯干预剧本创作的过程,导演管虎邀请我的时候,电影基本上已经拍完了,所以没有很快做出决定。”2018年3月,第一次在观虎工作室看了五小时导演剪辑版《八卦》。于飞忍不住大哭起来。“这是一部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电影。我一定要跟着这部电影走。”
在合作过程中,导演关虎给了于飞一个很棒的创作空空间:“这次我基本上实现了我所有的想法,至少在目前的范围内,我认为我已经达到了极致
“八百的音乐是减法的过程”
音乐制作人这个职位在好莱坞很常见,在国内很少见,作曲家本人也是音乐制作人。于飞透露,在一定程度上,电影音乐制作人更像是一个音乐导演,负责设计和制作整部电影所需的音乐,包括根据故事情节设计音乐,组织和安排制作预算和资源,寻找作曲家和表演者,监督母带的录制、混音和后期制作,这意味着整部电影的音乐呈现与电影制作人有关。
通常作曲者会先写主题曲,是关于主角的,但《八百》是组曲,所以费要敲定主题曲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导演不是想突出任何一个人,而是想突出每一个活着的个体,给大家写一首主题曲是不现实的。”经过几次争论,于飞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士兵统一制作一个音乐主题,更加旋律化、积极化;敌人统一做一个音乐主题,就是音效。
为了让音乐更贴近《八百书》的背景和故事,于飞送了几千首中国作品给作曲家感受。详细研究了每个角色的背景音乐:“打麻将的上海太太,大概是听了当时上海所谓的流行歌曲。赌场老板穿西装听外国唱片,所以我们选择了1937年以前的外国爵士乐版本。在选择京剧唱段的时候,我们也有专门的戏剧指导老师来写剧本。”
另一件让于飞感到更困难的事是音乐的使用。战争剧里音乐很容易粘满。于飞坦言:“刚入行的时候,我觉得音乐越饱满越好。现在觉得好的电影音乐是不易察觉的。如果观众注意到了音乐的盛衰,说明他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音乐吸引了。这是一个减法的过程,这个减法其实很难做。”
苏州河促成了波切利与纳英的首次合作
《八百》片尾曲《苏州河》8月11日全球上映。这首歌改编自爱尔兰民间小调《伦敦德里小调》。电影中“伦敦德里小调”的旋律是由吹口琴的士兵向观众呈现的。于飞透露,这个片段来自拍摄期间军事顾问的建议:第88师是一支装备有德国式武器并由德国军方训练的德国精锐武装师。他们平时训练、演唱的军歌,都是从欧洲民歌改编、复制而来的。88军1932年1月28日事变时在上海,后驻无锡、苏州。用几首外国小调来体现88师官兵的“特殊”地位,是合理的,也是恰当的。为了形成开头和结尾的呼应,在影片结尾再用这个旋律。歌曲还是口琴介绍的,男女对唱,像南北岸的对话,像生死的呼唤,更像炼狱战场上对和平的憧憬和祈祷。
片尾曲《苏州河》邀请了华语乐坛天后那英与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合唱,这是两人首次合作。
于飞透露,两位艺术家都非常敬业和专业。为了把这段男女二重唱录得最好,波切利通过反复听预先录制好的样本,熟练地背诵了这段完整的歌词。于飞透露,波切利是一首在意大利的船上录制的歌曲。虽然他看不见,但他能感受到周围的气氛。有了好心情,他可以放松下来,录制更好的音乐。那英已经录下来了。听完波伽利录的东西,她带着波伽利的感觉回到录音室重新录了一遍。
北京青年报记者田玉婷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影讯)《八佰》今日公映 音乐监制于飞:让观众从片尾曲中找到希望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