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战争片拍过,但正在上映的《1917》依然以其出色的创意和技巧做出新意。
片中“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是很多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明眼人看到其中的很多剪辑点也不难。以现在的电脑特效和合成技术,拍一部“一镜到底”的片子并不难。难的是把影片的主题和镜头的运用巧妙结合起来,这是最大的考验。
《1917》中只有几个活着的敌人,从两个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和布雷克的主观角度看战争的残酷。影片中的“一面镜子到底”有着丰富的视觉层次,“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从一开始的空空洞的敌人战壕,到后来的河流。
导演萨姆.门德斯以舞台剧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这一次,他以两个士兵的信使之旅的路线为舞台,对风景的运用也带有典型的隐喻色彩。最典型的是樱桃树。当它第一次出现时,布雷克刚刚从坍塌的战壕中救出斯科菲尔德,两个人对未来有了余生的憧憬。这时,两人走过一座倒塌的房子前的一棵樱桃树,两眼开满了鲜艳的白花。当他们回忆起童年时,充满了生活的喜悦;当我再次看到樱桃树时,布雷克已经被一名德国飞行员刺死了。斯科菲尔德独自去送信。九死一生后,他跳进了一条湍急的河里,河两岸的樱桃树像雪花一样飘落。“所有的风景都充满了爱。”这时候斯科菲尔德的心情甚至和林黛玉葬花《红楼梦》的时候差不多。他们中的一些人抱怨战争,对战争绝望。
影片中两人在送信之初在战壕里遇到的一只胖老鼠也很有意义。从头部来看,这只老鼠并不比猫小。为什么这么巨大?原因无非是“食物来源丰富”。战争给老鼠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就是这只胖老鼠摸到了炸药的引线,差点害死两个人。如果说《诗经》中的“说”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控诉,那么1917年的“说”实际上是对战争的控诉。
电影《1917》背后的《烈火中的教堂》场景,舞台感很强。斯科菲尔德在地下室遇到一对母子,略显刻意直白,受制于“一面镜子到底”的拍摄手法。影片自然无法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通过蒙太奇剪辑将战争的残酷细节尽收眼底,但《1917》似乎缓解了镜头的移动。
“意境”是形容中国古典美学最常用的词。所谓意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所表现的情调和境界,以及抒情作品中的无限诗意的空室,其特点是情景交融、现实与现实并存、生活节奏活跃。《小城之春》《黄土地》《红高粱》等电影。都具有强烈的中国古典审美特征,这一点已为大众所熟知。但一部1917年这样的外国战争片,也体现了很多中国古典的审美特征,所以不得不说,好的艺术作品是相通的,艺术和情感是没有国界的。
王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影讯)《1917》拍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