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1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张春)由刘江导演、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创作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于7月1日在横店开播。该剧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以全景的方式揭示和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社会复杂而辉煌的历史进程。

日前,导演刘江在横店拍摄现场接受采访,讲述了该剧的拍摄进度和创作理念。

恢复和权衡:重现鲜为人知的细节

第一次执导重大革命历史剧的导演刘江,这次接受了作品《光荣与梦想》。他坦言自己是“发自内心的感兴趣”,“说实话,研究了党的历史之后,发现这段历史特别精彩,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接受这部剧”。

《光荣与梦想》展现的历史事件多,时间跨度大。“从第一专业到抗美援朝战争,这个范围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表现过,也没有时间让大家做出这么伟大的体系。”刘江说,剧中的时间辐射半径几乎涵盖了20世纪上半叶党的历史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这意味着故事线将贯穿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阶层赢得抗日战争、三大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电视剧)刘江:解读史实拍出诗意 凝练手法展现鸿篇巨制

剧中突出了遵义会议前后复杂多变的国内形势。“可以说这是第一次用电视剧完整生动地呈现中共一大期间鲜为人知的细节”。至于之前多次呈现的事件,“比如《四渡赤水》在之前的影视作品中有很多描述,这次就不突出了。我们的重点是湘江之战,然后就跳到红一、红四方面军与曾国藩的斗争。在这方面,我们可能会更详细一些。”

细节的捕捉,既体现了刘江导演和剧组在学习党的历史方面的努力,也体现了创作团队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全剧围绕黄埔军校只有12个场景,但对于这12个场景,剧组通过设置场景还原黄埔军校的场景,只是为了当时环境最真实的还原。“为了拍黄埔军校,我们成立了黄埔军校。总共只有12部剧,我们成立了一所学校。作为一部献给100周年的作品,我们要求在创作中精益求精。”

(电视剧)刘江:解读史实拍出诗意 凝练手法展现鸿篇巨制

美学与创新:消隐能带来真正的回味

《荣耀与梦想》7月1日在横店开播。为了完成巨大的工作量,三组同时开始拍摄,已经完成了将近三分之二的进度。当被问及疫情是否给拍摄带来困难时,刘江直言不讳地说:“疫情给了我们(时间)认真研究党史,为以后的拍摄做好充分准备”。

建党的历程,被各种影视作品演绎演绎过多次。如果我们想在类似的学科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就必须创新:“我们创新的原则包括几个方面:新内容、新技术、新美学。我觉得审美可能是最重要的。”

在内容上,刘江导演专注于自己从未涉猎过的东西。“比如黄埔军校的校园生活,过去从来没有表达过,包括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的发展。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刘江导演对创作手法也有自己的见解。“这次创作的剧本不长,而且都是用电影手法写的,非常简洁。其实也没必要说什么。得留白,才能真正回味。”

技术手段也有很大的提升。“我们使用了很多技术来完成一些图片。比如红军八万人长征,就是一种行军尺度,我们会用特效拍一个镜头来表现。然后通过水下摄影还原湘江战役,还有飞机轰炸...这些视觉习惯在以往的剧集中是找不到的。”大量特效的运用,会呈现出与以往题材相近的戏剧不同的视觉奇观。

诗歌与人性:艺术离不开人

与以往的创作不同,《荣耀与梦想》的拍摄过程让刘江感受到了“心潮澎湃”的感觉。“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让我变成这样,因为它拼的是你对人性的理解。看你对人性了解有多深,对历史了解有多深,对人生了解有多深。”

在刘江看来,现实主义戏剧具有沟通艺术作品与大众的功能。创作这样一部题材厚重、内涵深刻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他并没有刻意迎合年轻人,而是希望影响他们:“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红色经典的到达率。除了让每一个镜头都尽可能的体现出新意,还必须对当下的一些影视手法有所了解,但不要跟风,不要迎合。只有打动创作者本身,才能打动观众。”

(电视剧)刘江:解读史实拍出诗意 凝练手法展现鸿篇巨制

《荣耀与梦想》的主要故事是一大群人的肖像。面对观众熟悉的人,刘江选择从“凡人”的角度拍摄“伟人”。“只有这样,观众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伟人’在做出‘非凡选择’时的艰难,从而真正理解‘伟人’的伟大。”

关注人性是刘江贯穿整部剧的坚持。“当人到达爱的深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我们可以在艺术中展开一种想象,当观众发现过去观念中的‘伟人’会哭、会笑、会痛苦时,观众的代入感就会逐渐建立起来。把这些‘真正的伟人’放到观众更愿意接受的节奏中,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励志故事。”

来源:新华网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电视剧)刘江:解读史实拍出诗意 凝练手法展现鸿篇巨制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