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2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流行文化中流量为王的趋势越来越受到关注,即一部网剧的点击数达到数百亿,单曲发行当天的销量全球第一。知名编剧汪海林最近访问bilibili,炮轰交通文化模式。按照汪海林的解释,交通文化实际上是网络平台控制下的一个完全封闭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明星和作品都是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的。同时,由于资本和媒体的融合控制了舆论,交通明星没有演技,知识精英缺席,导致影视作品水准越来越差。在流量明星粉丝飙升的同时,观众越来越少。
截至目前,时长72分钟的视频《我与流量的战争》在bilibili首页排名第一,点击率超过80万。首先,汪海林分析了流动文化的起源。他介绍最早是收视率出流量。在中国电视剧刚刚起步的时代,业内精英舆论决定了电视剧的口碑。2009年电视分级制度出台后,收视率与投资直接挂钩,成为评价电视剧的唯一指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种结算方式已经成为流量。
根据汪海林的观察,交通文化的负面影响之一是控制交通的明星不再有表演能力和认可度。以前的演员大多来自戏剧学校或者电影学校,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很多班招生的时候都是按照《雷雨》这样的戏剧角色来完成学生比例的。经过四年的打磨,不同角色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演技巧。但是现在,偶像行业建立了新的体系。明星不需要读高校。他们可以通过选秀在几个月内成名。但是这些交通明星没有表演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不同角色的需要,甚至造型严重。融合是流线型的。“有同行说已经很久不写超过两行了,流量明星都回不去。”
汪海林还指出,基于偶像产业的流动文化不是文化战略的发展方向。“我们有什么样的青年文化取向,就代表着我们有什么样的未来。”汪海林谈到了青少年的“氪金”问题,即粉丝为偶像买单的文化,大量青少年要为偶像带来的商品买单,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北京晚报记者秋微
来源:北京晚报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电视剧)汪海林做客B站 直斥偶像流量文化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