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8 18:04:02 阅读:

本篇文章2238字,读完约6分钟

马胡戏,满语“马胡竹腔”,是满族民间以歌舞祭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戏剧。剧中的神仙都是戴着面具出现的,也就是满语的“麻虎”,中文翻译的“面具”。麻虎古剧的剧情大多是以遇神、娱神、赏神为背景,为人类祈祷,为纳吉祈祷。它具有古代巫舞和萨满舞的鲜艳色彩,剧中的“莽撞舞”也反映了满族及其祖先生产劳动的欢乐景象。这种满族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被称为带有古代文化痕迹的“戏剧活化石”。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戏曲(繁体字“戏曲”),出自“虎、豆、葛”、“紫苑”,理解为:祭祀或宴饮时,有人戴着虎面具,与葛共舞。这就说明了马胡戏的起源。《尚书·舜典》有“掷石掷石,百兽共舞”,描写的是打石器械,带着动物面具跳舞的场景。汉代演出的话剧《东海皇岗》有戴白虎面具的演员;唐代有一部大面戏,《兰陵勇士》是其代表作。还有隋唐时期的“渤海乐”和“乐舞”,金代的“马克辛舞”,清代的蟒蛇舞和杨烈舞等。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近年来,考古界发现的一些洞穴壁画和出土文物也证明,中国早在古代就出现了以狩猎和游牧生活为主题的面具舞。在古代,歌舞在形式上一般是歌唱、音乐伴奏和舞蹈三位一体,在表演内容上反映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此外,它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不得不顺从自然。人们心中有许多自然之神,他们经常用歌舞来表达对上帝的崇拜和祈求上帝的保护。牺牲,表达了对好天气、人和动物安全的愿望,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他音乐和舞蹈都是关于人类和部落的起源。原始人有很多图腾崇拜,也产生了很多图腾音乐和舞蹈。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麻胡戏的起源也是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开始的。根据部落的需要,我们歌舞娱神,祈求灾难,祈求丰收。麻胡戏是萨满巫祭与文学表演之间的桥梁,因此被视为带有萨满痕迹的戏剧“活化石”。

麻虎古剧最大的特点是剧中人物大多戴面具,载歌载舞,表演形式活泼。剧情中所有的神怪都是靠面具来揭示人物本质,进而突出戏剧冲突,强化人物性格。在祭祀神灵的歌舞中,一些躲在面具后面的神灵往往是荒诞的,疯狂的舞蹈,这和萨满祭祀的“出神”没有什么区别。这些都体现了满族先民强烈的感情,就是把个人的思想、信仰、家庭的命运和前途都投入到神灵的保护之中。面具作为歌舞剧的道具,通过“隔离”达到了“不分离”的意境,这是麻虎剧面具演绎的精髓。同时,这些面具所代表的自然神大多是满族部落祭祀的对象,所以戏剧表演有明显的萨满祭祀活动痕迹,也是一种自然的民俗文化现象。而拟人化、情感化的直观表达,以及不同色彩所象征的真善美、假、丑、丑的内涵差异,都值得当代人的赞美。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麻胡戏在东北满族聚居地广为流传,经常在祭神、祭祖、过年、过生日等场合表演。它还有很强的娱乐功能。马胡团进入乡镇,可以室内、庭院、街头、舞台表演。表演时间可长可短,有的穿插各种杂耍表演,如捞油锅、砸磨盘、过火坑、爬刀梯等。这些优美的杂剧元素让观众频频惊叹。作为一种流行的民间戏剧,它结合了萨满魔法、魔术、脸谱、歌舞,并融合了武术、舞蹈、喜剧和杂耍技巧。所以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表现形式,都有赏心悦目的心态和引人入胜的视听效果。可以说,满族民间文化遗存马胡戏具有自然、原生态的传统民间文化特征,是真正植根于黑土地的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作为长白山原生态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麻胡戏不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艺术魅力。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传统戏剧必须按照时代的要求服务大众,更新剧本内容,剔除糟粕,改造演绎形式,丰富艺术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毫无疑问,麻虎古戏内容复杂,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到目前为止,主要的继承者为多特、张福来、傅、等。

张福来是满族,是宁古塔马胡戏北派传人傅的表妹。生于1889年,木匠出身,能表演二三十个麻胡戏节目。一个人可以演几个角色,即兴发挥,惊叹四个。他的主人是他的父亲多提特,他是八旗的老师,文武双全。他熟悉麻胡戏的剧目、音乐卡、唱腔和面具。张福来是满族麻胡戏艺人,经过家族长辈的严格选拔、培养和传承。清末民初,每年春节期间,宁古塔东西园林都要举行秧歌和马胡戏,这离不开多特的指导。多特经常带领儿子张福来表演。后来经过家传,张福来在1931年之前正式成为宁安马胡戏的主要工头。他也热爱满族秧歌,为了学艺术,卖掉自己的大牛去参观,成为当时的跑秧歌、跳马和老虎的能手,继承了当地的女真秧歌。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作为满族文化的著名传承人,傅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马胡戏的各种脸谱情有独钟。他也喜欢唱歌和跳舞。3岁时被家人选为小萨满。虽然族内纪律严明,不允许萨满擅长杂艺,但他还是偷偷注意征求马虎大师的意见。张福来、梅崇阿、关震川、卜清河等人都给他指导。在宁安,往年也有跳马虎活动,主要是祭奠“马虎恩李杜”。早期有萨满祭祀的形式。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跳马虎变得生活化、民俗化、娱乐化,纯粹是一些满族姓氏自发形成的群众性歌舞活动。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从1997年到2002年,笔者曾十多次拜访先生。傅先生向作者移交了他收集的128张马胡面具地图、张福来继承的2张葫芦面具、7篇满族叙事文、约160万字的满族民间故事和民歌。由作者完成后,它已被共同签署和公开出版,实现了傅先生的最后愿望。著名满族文化学者傅玉光先生也郑重地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十多首《马胡调》乐谱传给了作者。这些致力于满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传承人,一直期待着马胡戏这一朵绚丽的国花,在新时代中国戏曲百花园的沃土上继续绽放,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增添光彩。

(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作者王松林,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协会萨满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标题:(文化)玛虎戏:长白山民间戏剧艺术“活化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