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二月二:淘气孩子的童谣
本篇文章2117字,读完约5分钟
现在是2月2日,刮胡子的日子;我想起了儿时伙伴们顽皮的童谣。
2月2日,龙抬起头
天气好,收成好
一个大仓库满了,但一个小仓库却在流动
新年好,春天开始了
农历二月初二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简称“二月二”,也赋予了它一个非同寻常的内涵:“龙抬头”。自然,围绕这一天,各地都有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讲究和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的一句名言,也可以说是一句谚语。
2月2日是一个与这个节日密切相关的传统民间节日,因为大约在农历的这一天,它是24个节气的刺痛和下雨。在这个节气,地球上的一切开始复苏。冬眠的巨龙,此时被春雷的隆隆声惊醒,抬起头来。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所以2月2日有春节、春耕节、龙头节、青龙节等称谓。
因此,在“龙抬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人们应该虔诚地放置灯,烧香,献祭,并为龙王祈雨,希望他们在未来的一年里有一个美好的一年。
围绕龙的兴起,全国各地有许多庆祝的方式和习俗。
在老北京,根据清末“燕京年”的说法,“二月二日……今天,人们呼唤龙抬头。吃米粉的叫龙麟糕,吃米粉的叫龙旭面。在闺房里停缝,可能会伤了龙的眼睛。”
2月2日,饮食方面,除了燕京时代的记载,吃龙麟饼和龙须面,老北京还有以下习俗:
吃饺子。叫“吃龙耳”。
吃炸糕。叫“吃龙胆草”。
吃驴打滚。叫“滚钱”。
吃猪头。因为猪头肉是上层供应,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
总之,在老北京,2月2日吃饭是沾了龙息之光的。它不仅吃好吃的,还祈求平安吉祥,从内心得到安慰和寄托。
另一个习俗是把“阿姨”带回家。经过一年的努力,新的一年的工作又要开始了。因为正月结婚的女生不能回娘家的习俗,2月2日老北京人会带着“阿姨”回娘家好好休息,奖励她们。
吸虫、打梁、清洁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天气变暖,各种昆虫开始繁殖和移动。人们摊煎饼,烧香,用木棍或竹竿敲梁,驱赶毒虫,确保安全。
2月2日,老北京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烧香拜神。男人和女人把金字放在额头上,骑着驴,一个接一个地来到郊区的寺庙,踏青祈祷。
禁忌方面,除了“闺房停缝,恐伤龙眼”外,还禁止洗衣服,以免蹭到龙皮。
此外,还有许多农场谚语,如:
2月2日,龙抬头,大家都去当农民了。
2月2日,龙抬头,大仓库里全是小仓库。
2月2日,龙抬头,蝎子蜈蚣没有出现。
2月2日,十窝九只老鼠瞎了。
2月2日也是期待学业成功的一天。以前薛先生在这一天收学生,叫“带头”。学生们挂在嘴边的儿歌是:“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另外,这一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禁忌习俗,至今为人们所熟知,甚至约定不灭——“正月不剃头,剃头而死。”
出于什么原因,这个民俗是从哪个朝代哪个世代开始的,这里就不讨论了。再来说说老北京刮胡子的相关事情。
老北京的剃须业据说和满清政府加强统治有关。扎头发包毛巾是千百年来汉族人的习俗。清朝入关后,汉人为了加强统治,被迫改变发型:“剃周围,留中原”。但是汉人不愿意执行这个命令,也不愿意扎辫子。现在,顺治皇帝生气了,2002年6月,顺治下了圣旨:留头发的不留头发!违令者斩!圣旨一下达,就有官兵拿着武器,扛着剃头刀,在最繁华的前门、东单、西四等地设卡,逼迫汉人剃头。如有反抗,立即斩首。
理发师这个行业诞生了。
老北京剃须刀的标准着装是一把剃须刀。一根杆子,两头扛着一个烧煤的炉子和柜子。炉子里有一堆煤火,上面放着一个吱吱作响的铁锅。柜子漆成红色,上面有三个抽屉。抽屉里都是刮胡子的家伙。此外,柜子顶部还有一个长凳和毛巾架,毛巾架上挂着一个一尺多长两寸宽的刀布,用来磨刀。据说柜箱上的猩红色是皇帝给的特殊颜色,刀布是顺治皇帝的圣旨演变而来的。当你遇到一个顾客,理发师把他的负荷堆起来,把凳子递给客人,把洗脸架和脸盆放在客人面前,提起炉子上的铁锅,往盆子里倒热水,然后给客人洗头,用热毛巾在客人头上盖半根烟,拉开柜子盒子,拿出剃须刀,试刀片,然后在刀布上叽叽喳喳几下。
老北京的理发师一般不喊生意,只靠手里一个拨浪鼓。喇叭叫“换头”。我在一些资料上看到过一些专家称之为“换头”。前者是从声音上说的,后者是“终身剃头”的意思。头就像一把大镊子。理发师拿在手里,用钢棒在中间搅动,发出“嗡嗡”的声音。噪音又长又远。
理发师为了招揽生意,一般除了“做生意”剃光头,也有“副业”割耳朵,揉捏按摩。
小时候有个同学,他爸爸是个“训练有素”的理发师,会“掐”。每当我同学打架吃了大亏,他都会让他爸爸出去。他爸爸摸了摸同学身上的某个穴位,啪的一声,胳膊被“脱”了,再也动弹不得。小时候,理发代替了刮胡子。即使是走过街道的理发师也仍然在呼唤他们的头,但他们不再大惊小怪。在一个轻书包里,有一把理发推子。
老北京,第一个月不剃光头。2月2日,人们,主要是男人和男孩,聚集在理发师周围,剃光头,刮脸,割耳朵,以新的面貌、标志和形式完成新年幸福的祈祷。
在这里,重要的是要提到那些男生。2月2日,剃完头,他们还得跟着理发师,唱着世代流传在孩子们嘴里的儿歌——
理发师技术高超。
没有剪刀或刀子,
一个个往下挖,
在我脑袋里装个大包,
绿包绿包大紫包。
……
伴随着这样的歌声,2月2日的节日气氛变得更加浓郁。
标题:(文化)二月二:淘气孩子的童谣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今日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