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二人台:老百姓常看常新的不老艺术
本篇文章5000字,读完约13分钟
2019年9月23日,国家一级演员、呼和浩特市民族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院长段作为革命历史题材二人转《多松年》总导演,在精心指导演员排练。
多松年是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蒙古党员。1925年,他与乌兰夫、奎璧等人一起创办了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925年9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担任中共察哈尔特区工委书记;1927年4月,作为热度、视察、尴尬的唯一代表,赴武汉出席中共五大;他于1927年8月英勇就义,年仅22岁。
《多松年》是二人台地方戏史上第一部带有革命历史人物的大型戏剧。是二人台民间文化与地方戏曲红色文化有机融合的文艺作品。段说:“我们努力把《多松年》打造成一部融思想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精品剧,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献礼。”。用实际行动把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给丢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动实践
“呼和浩特国家大剧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是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单位。”段说,“保护就是最大限度地抢救文化瑰宝;传承就是最大限度的培养人才。没有一支具有梯队结构的人才队伍,传承就是一句空的话”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作为二人台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多年来始终坚持传承、发展、保护并举,扛起了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的大旗。
二人台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长期存在于民间,数据的收集和保存大多不完整。如何把历史的不足转化为当代的优势?呼和浩特国家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时代问题”,即以不争时间、争朝夕的精神双管齐下:一是对二人台传统剧目和剧目进行挖掘、整理、重新编排;二是抢救录制老艺人和非世袭传承人的经典剧目和唱段,建立非遗办公室,建立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数据库,逐步完成二人台数字影像传播平台的基础建设。
自2010年起,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对二人台《方思杰》、《五个女孩》、《墙头》、《茶瓶子》、《兄弟》、《花烛恨》等六部传统剧目进行了编曲和改编;整理重排经典传统剧《闹元宵》《卖碗》《探病》《顶灯》《西走》《爱大叔》《放风筝》《玩钱》《挂红灯》《两个阿姨直播》《借冠》11;录制两人台湾品牌歌曲《刘》《推轮》《巫山顶》《大黄鹂亮翅》《绣荷包》《西江月》《喜迎》《万年欢》《刘庆娘》《巴音杭盖》《出古镇》《森吉》《筒仓带》《八盘》《吴和》完成了闫、任芬珍、宋、、段、段、段、王美蓉、任三女、贾全贵、张兰英等优秀民间艺人的经典演唱《怀孕》《给女婿》《绣麒麟》 完成康、、、段、李桂梅、宋、刘泉等经典代表剧目《闹元宵》、《走西口》的配声工作。
呼和浩特民族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场不仅整理了传统优秀剧目,还自2008年以来创作编导了二人台的八部新剧,如《落花怒放》《千灯梦》《千灯合一梦》《山村九官》《钦定醉酒》《让我们来做梦吧》《松木多年》《黄河恋》。《百花齐放》获文华戏剧奖,《千灯千梦》获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千灯千梦团结》获内蒙古人华那戏剧节“戏剧精选奖”、“优秀编剧奖”,“山村九官”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舞台艺术创作扶持项目,“御醉”入选文化部戏剧剧本孵化计划。《让我们来梦想》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舞台艺术创作支撑项目,《多松年》入选文化旅游部2019年戏剧剧本孵化计划、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舞台艺术创作支撑项目,《黄河之恋》入选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表演。
梯队人才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
传承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养,人才需要老师。呼和浩特民族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积极参与文化旅游部“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规划及名剧传承——当代戏曲大师收购传承项目”项目。段、孙润元、宋、任芬珍、段、、白、等八人进入“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传承与名剧传承发展规划——当代戏曲大师收购与传承项目”
舞台是演员成长最好的地方。2008年,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团(201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推出了反映现实生活的二人台原创作品《花开花落》。该剧以现实生活为例,讲述了一场车祸造成的曲折感人的故事。“跨灾-争-吐真言-秀真心-幸福”的主要情节是故事发展的线索。,2010年至2013年,修订、加工、排练7次的《落花与开花》,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在北京、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宁夏、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巡回演出。它是二人台历史上表演最多、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
《落花怒放》10年来演出600次,让三代演员在舞台上淬炼经验。同时,《落花》和《花儿朵朵》也被打磨成了两个人歌剧的里程碑作品。2009年参加第二届少数民族戏剧演出获银奖,同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10月,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中国文化奖展览“文华戏剧奖”。2018年10月22日,由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主办,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和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承办的600场纪念“百花齐放”十周年演出在呼和浩特国家剧院举行。三代老、中、青演员用精湛的技艺在同一个舞台上诠释了《落花》和《花开》的艺术内涵。在同时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国戏曲》杂志总编辑、原《中国戏曲》杂志副总编高杨、原《中国戏剧年鉴》副总编兼主编李晓庆等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对二人台艺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贡献。
为确保二人台地方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呼和浩特国家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先后与内蒙古艺术学院、呼和浩特市旺旺艺术学校等开设二人台专业的机构签订实习协议,为年轻戏曲人才直接进入艺术团开辟了渠道,演员平均年龄降低至30岁。不仅要“招进来”,还要“带出去”。老一辈优秀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以“以旧带新”的艺术实践,着力全面培养青年人才,确保青年戏曲演员有戏可演,有平台可登,青年演员平均每年可演出50场。2018年12月,推出一系列青年演员专场。青年演员如罗尔、、朱、、殷国祥、、季光华、张、刘兆扬、、范雪芹、卫华、张飞飞、崔、张文娥、、李敏等分别单独或组合表演过特别节目,并接受过舞台实践训练。
2018年7月,呼和浩特市民族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组织中国戏曲大师传承人段、孙润源、等专家学者,编写了包括《二人台基本功训练法》在内的《二人台艺术表演教程》。《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表演的区别》《二人台人物性格的分析与体现》《二人台的表演形式与风格》《如何控制人物内心的戏剧性和舞台表演的节奏》二人台的艺术表演过程规范了二人台的歌舞动作和交流过程中缺失的传统艺术特征,填补了空在基本功和艺术理论综合训练方面的空白,对今后二人台的传承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生动实践
呼和浩特民族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作为中国最大的二人台专业艺术团体,肩负着领导、示范、研究、传承、挖掘、创新蒙古、山西、河北四省二人台的重任。
呼和浩特国家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申报的“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被列入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这是二人台艺术首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呼和浩特国家表演艺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彭飞说:“我们能够赢得这个项目,并深深感受到国家艺术基金对二人台艺术的重视。我们没有经验,但可以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办好培训班,培养好人才。”
2018年1月,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通过官网和微信官方账号发布招生简章,先后收到了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四省近60名学生的报名材料。项目组组织专家进行了两次评选评审,最终录取了30名学生。
为了顺利开展“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讨论和示范。段、任芬珍、宋、孙润源、是国家一级演员,是二人台在自治区、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二人台的艺术研究、表演和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影响广泛,同时项目组和教学老师综合考虑了戏剧传播的艺术性、时代性、传承性、地域性、社会意识、观众接受度以及对演员表演能力的要求。在双人平台的100多部传统剧目中,最终选择了5部经典剧目《玩钱》《闹灯》《借冠》《走西出口》《顶灯》作为教材,旨在强化演员的表演能力。
2018年4月20日,呼和浩特大胜奎剧院上演了一场毕业报告表演,并录制了表演视频。从4月27日开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奇、山西省河曲县、陕西省府谷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进行了为期15天的巡回演出。演出反响热烈,艺术交流气氛活跃。四省二人台专业剧团和未经培训的演员强烈要求为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举办更多的培训活动,真正促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地方戏的传承和发展。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原主任韩子勇对此评价很高。
得益于“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的出色完成,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二人台音乐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也落户呼和浩特国家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场。2019年8月24日晚,经过40多天的教学和训练,来自蒙、陕、陕、冀四省市自治区的28名学生在呼和浩特市群艺馆群星剧场表演了《大宛环》、《巴音杭盖》、《西江月》、《五梆子》等8张双人舞台经典卡作为汇报表演。随着演出的结束,所有的学生都向教授这个项目的五位老师致敬,他们是郝华、王成、郝体军、夏梦和郭根虎。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二人转这一主要乐器演奏体裁的发展也得到更好的延续。受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委托,呼和浩特国家大剧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还承办了2019年二人台表演人才培训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二人台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段说:“两人平台不仅在国内艺术百花园中竞争,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散发着芬芳。”
2017年12月13日,呼和浩特国家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赴日本大阪参加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演出。此次演出坚持“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将内蒙古地方戏曲纳入国际文化视野。12月14日,日本京都市长、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等各界人士观看了演出,并接待了所有演员。
呼和浩特国家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老艺人杨秀华应邀参加第三届国际艺术节,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二人台二重唱《草原飞歌》获得个人表演金奖,为二人台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
由呼和浩特国家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出品的《多宋年》将于10月9日在呼和浩特国家剧院首映。届时,人们将在舞台上看到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蒙古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链接
二人台是中国348个地方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省150多个县。
二人台源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移民事件“西进”,是在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碰撞、融合、发展的沃土上绽放的艺术花朵。
土默特蒙古族云双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在多年打坐的演唱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吸收了民间火中踩高跷、踢股、跑圈等秧歌表演和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动作,创造了用乐器伴奏演唱的演唱形式。
新中国成立前,二人台的演出散在民间。1951年3月,绥远省人民政府文教部门和文联筹委会从各县文艺宣传队中选拔爱玩花样的青年,按照“变剧、变剧、变人”的精神,举办了14期二人转培训班,先后在绥远开设了二人转。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杨志森按照“一丑一次”的表演形式,将这一表演艺术命名为“二人台”。二人台不仅具有民族性,还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现代性,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融的代表性地方戏剧。
1953年1月,以表演二人转为主的绥远前进实验剧团成立后,排演了一批传统的二人转剧目,如《打樱桃》、《尼姑》、《走西口》、《打钱》等。,并改编喧闹的元宵节,创造了借冠,使二人转艺术得以传入be/き だ
1956年,前进实验团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民族剧团,1987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2014年,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民族表演艺术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地方戏曲创作与表演重点专科学校,二人台也被文化部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戏曲。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佳琪·陶格鲁)
标题:(文化)二人台:老百姓常看常新的不老艺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