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二月二”民俗专家详解“龙抬头”

(文化)“二月二”民俗专家详解“龙抬头”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04:04:01 阅读:

本篇文章931字,读完约2分钟

农历三月八日,俗称“龙抬头”的“二月二日”,标志着春天回到地球,万物复苏。那么,“龙抬头”这句话从何而来呢?有些习俗的寓意是什么?民间专家对此有所解释。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说,龙作为黄帝子孙的精神图腾,不仅是幸运的东西,也是风化雨的主人。古人认为,负责传播云和雨的龙和其他动物一样处于休眠状态,“一声惊雷动”,“春分到天”可以看作是“龙抬头”这句话的由来。

从节气来看,农历二月初,在“雨”、“惊”、“春分”之间。温度上升,地球融化。许多地方,尤其是北部地区,开始下雨。为了不失去农忙季节,“二月二,龙抬头,人人造牛。”春耕之初,拜龙祈雨,目的是盼丰收。

从天文学上来说,在中国古代,28个夜晚被用来表示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空被分为东、西、北、南四个宫殿,东宫的7个夜晚由30颗星星组成,想象成一条从北向南延伸的龙。春分过后的黄昏,青龙七夜中的两颗“龙角星”会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由其他星星组成的龙身会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就像一条“龙在仰望”。

2月2日有“理发”、“舞龙”等民俗。罗说,“二月二日”习俗始于元代,形成于北方城乡。元人熊记载了元大都的风俗,说“二月二日,龙抬头”。明代沈邦曾在《万树杂记》中说:“大家都称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亲们用骨灰绕进厨房,绕过水箱,称之为‘引龙归来’。用面条铺煎饼。熏床,使一切昆虫不生。”

清朝时,男人头发凋零,但有个“禁忌”,正月不动刀。所以2月2日都是“成行成列,上面写着‘龙抬头’的意思”。潘荣弼在《季声》中说的是清朝景帝时的事。今天,甚至女士们也在这一天做头发。“2月2日”,人们走进理发店,重塑发型,以使自己一年到头都有好运和“精神”。

为了吉利,2月2日的饮食也以“龙”命名。吃糕点叫“龙麟糕”,吃面叫“龙须面”,吃饺子叫“龙牙”,吃馄饨叫“桂圆”,吃炸糕叫“龙胆草”,吃麻花叫“吃龙骨”,吃米饭叫“吃龙子”

三八不仅是“龙抬头”,也是三八妇女节。罗说,2月2日,有许多与妇女有关的民俗.更常见的是女性不准缝纫和“怕伤了龙的眼睛”;有些地方,女人怕伤了龙皮,不能洗衣服。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有在2月2日接已婚女儿回娘家的习俗。所谓“二月二,抱起宝宝,却不来,眼泪就下来了”。(记者周润健)


标题:(文化)“二月二”民俗专家详解“龙抬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