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蒙古族长篇叙事琴书:陶克陶胡
本篇文章1671字,读完约4分钟
民族英雄陶克·胡涛雕塑(数据图片)
郭尔罗斯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和渗透,形成了独特的郭尔罗斯文化风格。广阔的蒙古族民间文学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荣誉。桃客胡涛是一种起源于19世纪初的说唱民间文学。是民间艺人根据真人真事和故事创作的。主要是蒙古族叙事钢琴曲,即乌力格尔说唱、民歌和各种传说故事的文学版本。在蒙古族聚居区仍广泛流传。
陶克·(1864-1922),蒙古人,译名鲍。他于1864年农历四月初八出生在郭尔罗斯前旗(今郭谦县巴郎镇桃可桃湖村)塔湖市三家屯,是一个毫克级的太极(最后的贵族,俗称穷太极)家庭。我父亲叫恩和毕力格,我母亲叫巴英加。
陶克·胡涛从小就聪明勇敢,他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心。十八岁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英俊而充满活力的男人。“智在他心,武在他马”。今年正月,以搞村民联防为宗旨的塔湖市努托克军事组织正式成立,陶克·胡涛当选为军事协会领导人。回民组织成立后,陶克·胡涛领导回民,救了村民于水火,做了许多好事。人们仰慕他,欣赏他,爱戴他,尊称他为“道爷”。
1905年,墨子木桩郭尔罗斯前旗的扎萨克(旗手)下令在二龙索口、赛音胡硕和塔胡城周围开荒。为了谋生,塔胡城人民公开推陶克到王(当时叫公也甫)请愿,要求停止开放和移民,但被以抵抗的罪名责骂和殴打。1906年9月23日凌晨,包括三个儿子和亲友在内的32人宣誓起义。一是二龙索口垦局被毁,缴获枪支20余支。当晚11点,他到达茂林站,处决了12名日本测绘人员和警卫,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装。清廷紧急下令哲梦十旗派骑兵追击陶克胡涛。1907年6月,东三省巡抚徐世昌派率领张、等巡逻兵进行围剿。同年7月,陶克胡涛率军占领礼泉县德隆锅庄大院,与8000余名官军激战六昼夜后突围。次年3月,移至扎赉特旗和图西图旗,与图西图旗5000余名忠臣战斗三昼夜。
陶陶虎反抗蒙古封建王公和清廷的起义,在东北和东蒙古广大地区,以数十人的兵力,与数千名官兵进行了百余场激战。起义四年间,他带兵至郭尔罗斯、乌珠穆沁、呼伦贝尔等广大地区。他两次南下,三次上梭伦山,歼灭敌人二千余人,成绩斐然。1910年春,他率部经锡林郭勒盟到达中俄边境,在众多清兵追击下进入俄罗斯。几经波折,进入外蒙古库伦。他于1922年4月在库伦(今乌兰巴托)去世,享年58岁。
陶克胡涛起义配合辛亥革命前的全国反清斗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打响了反清反封建的第一枪。陶克陶虎义军用“少胜多”的游击战术恫吓天下,甚至在外国报刊杂志上报道。
陶克·胡涛是历史上罕见的领导军队起义取得胜利的民族英雄。为了纪念这位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祖国的民族英雄,民间艺术家肖兴阿创作了蒙古钢琴曲《桃可胡涛》,肖兴阿于1947年赴乌兰浩特,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上演唱了这本书。后来由著名歌手桑如布、康哈里巴拉(郭谦县东三家子乡五道营子村村民中的艺人)作曲演唱,趋于优秀,立即受到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
几年后,内蒙古克左中旗的嘎达梅林听了这本关于陶克胡涛英雄事迹的琴书和民歌后造反,成了民族英雄。随后,民歌《嘎达梅林》应运而生。
半个多世纪以来,陶克·胡涛的传奇故事在中国东北的蒙古草原上广为流传。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陶克·胡涛,人们还创作了长篇叙事钢琴曲和民歌《陶克·胡涛》,全面叙述了陶克·胡涛领导的贫困牧民反对开垦和清朝,反对封建王公和军阀政府掠夺土地的正义斗争。作品塑造了崇尚正义、为人民辩护、不畏暴力保卫家乡土地的陶克·胡涛英雄形象,讴歌了蒙古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淘客胡涛》主要由蒙古族钢琴书籍演唱,后来出现了演唱民歌和出版文学作品。无论是钢琴书、民谣还是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旋律铿锵,旋律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民间文学价值极其珍贵,同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民族学价值。
蒙古族长篇叙事钢琴曲和民歌《淘客胡涛》在郭尔罗斯乃至整个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兴安盟乃至呼伦贝尔盟都很有名。作品虽产于郭尔罗斯,但广泛流传于吉林省西部和北部,并影响到我国蒙古族地区。
标题:(文化)蒙古族长篇叙事琴书:陶克陶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