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舒兰皮影:东北民间的文化娱乐活动
本篇文章1048字,读完约3分钟
舒兰皮影戏是一种以表演“影子人子”为主题的娱乐演唱形式,流行于中国东北吉林省舒兰市的民间。东北文化走廊有着悠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舒兰的皮影戏是献给佛陀的。根据传说,佛陀以皮影戏的形式传播,以传递经文。经文中的文字干涩无味,信徒难以接受。佛教弟子将经书中的文字编织成有趣的故事,用兽皮固定,通过影窗上灯光的影射,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化,让好男女接受,在娱乐中接受经书的内容。当它开始形成时,被称为《影经》。皮影经传到唐肃宗的渤海国(756-761年),即现在的吉林省舒兰市,深受人民喜爱。其表演活动分为唱庙会、唱沟壑、唱村庄,即在村庄和村落中演唱。几百年来,一直在东北各地追查。
《影子》是皮影戏的艺术核心,大部分都是用驴皮雕刻而成。人、武器、野兽、车辆、船只统称为影子。人的刻影儿,表演时拽连接线,表现坐卧、行走、打斗、翻筋斗、逃跑等。自由表演。一般是四个人唱。分为玩和接活。要唱的剧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写好的剧本唱,叫影卷,一种是随便唱,比较能被观众接受。唱歌皮影戏分为打现场和拍现场。玩两个动画师,擅长吹、玩、玩、拉、配;带动画师上下,配合精准,画面生动。剧分两种,一种是剧本卷,一种是即兴演唱,比较生动,比较贴心。
舒兰皮影戏既有歌剧艺术的共性,又有与歌剧艺术的差异。歌剧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而皮影戏是影子人在影子窗上的表演。在中国戏曲中,演员在舞台上说、唱、读、写、演,皮影戏则由影子窗后的影子工匠说、唱、读。做和玩都是由负责接活和操纵影子窗上影子人的影子制作者来完成的。戏曲演员从出场到最后表演都是固定的人物,皮影戏从出场到最后表演都不是固定的人物。皮影纸上的歌词可以根据观众的喜好来使用,也可以添加和扔掉,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况且皮影戏没有戏台和古装道具,只有几百个皮影戏和简单的乐器装在盒子里,很简单。
舒兰皮影戏的皮影卷是各种民间故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人们赞美真善美,鞭挞虚实,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历史脉络,接受美德教育。
舒兰皮影戏的曲调是传统的、优秀的民间音乐,是对音乐的巨大贡献。目前东北二人转、评剧等剧都借鉴了皮影戏。在没有电影和电视的时代,舒兰皮影戏是东北民间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新的文化形式取代了旧的文化形式的历史性变化,使舒兰皮影戏这种过去一度受到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黯然失色,没有后继者。因此,舒兰皮影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迫切需要人们的关注和保护。
标题:(文化)舒兰皮影:东北民间的文化娱乐活动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