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吉林福音时报”,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榆树、德惠、蛟河、桦甸、舒兰、磐石、公主岭、双辽、梅河口、吉安、临江、扶余、洮南、大安、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等各市发生的最新资讯。

主页 > 新闻 > (文化)东北师范大学校名书法的故事

(文化)东北师范大学校名书法的故事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作者:阙永春更新时间:2020-10-19 12:04:02 阅读:

本篇文章1381字,读完约3分钟

【/s2/】编者按:【/s2/】本文作者为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范秋英教授,回忆其父范振声先生,以及东北师范大学校牌制作的一些趣闻。这里专门转载,表达对为东北师范大学做出贡献的前辈们的崇敬之情。

15年前,父亲匆匆走过他77年的人生历程。父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太多值得回放的片段。其中我最看重的是父亲给母校东北师范大学做的校牌。每次回长春,走近东师大,心里都有一种自豪感。

父亲范振声在东北师范大学工作了40多年。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和才华都奉献给了这所受人爱戴的师范大学。他是东师大美术工作和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管理者,美术系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在朴成俊博士为他写的墓志铭中,有一句“为美院奠基,却苦于苦”。我不太清楚父亲和他的同事是如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办艺术系的,也不太清楚如何让分离出来的艺术系,也就是美院的前身成长和发展。不过听前辈们讲自己感人的经历还是很感动的。父亲一生画了多少作品,为学校写了多少美术作品都数不清,今天也很难找到。他能看到的一些书法都在朋友手里,但只有东北师范大学的校牌挂在学校的每一扇门上近40年了。

(文化)东北师范大学校名书法的故事


特别是老校区的正门,顶上有巨大的横幅,两边都是横幅。校门装饰着三张校牌,成为东北师范大学的标志性景观。东师大的校友和学生不仅经常停下来拍照,还经常吸引游客来这里拍照。记得80年代初,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名字。父亲接到做校园卡的任务时,社会上好像没有牌匾公司,就动员全家一起做。打磨木板、油漆和刻字是有分工的。我父亲当然是整体设计。“东北师范大学”的字体是我父亲参考郭沫若的行书,收集文字而做的。因为是师大的校卡,所以决定用。当时可用的资料有限,郭沫若的书法里也找不到这六个简体字。比如“番”字找不到,父亲只能按照郭体的规律拼。其他的字因为是在同一个校牌上使用,所以需要在字号、笔画粗细、笔画风格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处理,这样便于草稿。我的专业不是书法,所以我不能评论学校名字的书法,但我想引用当代著名书法家孟云飞教授的话与你分享他的评论。孟教授曾在《东北师范大学校名书法欣赏》一文中写道:“这个校名虽然是一个字集,但也体现了字集者的匠心和艺术修养...东北师范大学的六个人物都是行书,清冷洒脱,操作灵活,韵味无穷。‘东’字肥用笔,尤其是竖钩,圆润饱满,颇有苏轼遗风;“被”字的起止,基本上是铁血的特点;“樊氏”是典型的郭字体。笔不拘一格,不在乎点画的来源,是融合铭文的典范;“大”字庄重厚重,“学”字优美潇洒。整个景色瑰丽厚重,特别是学古技,透笔,形神结合,给人一种清新自由、严谨的感觉。”与郭沫若为吉林大学等学校所写的校名相比,这种校名书法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再创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东北师范大学校名书法的独特性,在全国大学卡中独树一帜。所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爱,然后我爸被邀请为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和附属小学制作了同样的书体校卡。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东师耀眼的地标,将被东师人民和世界永远铭记。

(文化)东北师范大学校名书法的故事

值此父亲逝世1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他在天堂的灵魂致敬。在我写作的这一点上,父亲来来去去匆匆忙忙,一天到晚忙忙碌碌,还有他豁达老实坦白的性格,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他勤奋无私的工作精神。

我努力了一辈子,

在自己的祖国寻求忠诚和孝顺。

孩子们最放松的地方,

天道无忧。

永远想念你——我亲爱的父亲。

秋英写于2020年4月5日清明节期间

标题:(文化)东北师范大学校名书法的故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吉林福音时报介绍

吉林福音时报立足本地,服务市民,是吉林省内比较知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媒体之一,专业的编辑、记者团队为网民提供新鲜、真实、有用的新闻资讯。在吉林福音时报不仅可以看到最快最全的长春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还将要闻、焦点、社会、民生、财经、房产、汽车、教育、健康、旅游等一网打尽。特色鲜明、内容丰厚的吉林新闻网让您的视野丰富多彩,让您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