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老长春的行政长官
本篇文章2908字,读完约7分钟
从1800年长春会馆的建立到1948年10月长春解放,长春经历了清朝、民国初期、日伪时期、苏联军事管制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这段辉煌的历史中,长春的行政长官是谁?
首任行政长官被任命为刘亚图
1800年,嘉庆皇帝第五年掌管中国。这一年,他做了一件对长春影响深远的事情。他批准了在吉林将军林岫设置长春堂的请求。尽管省政府有“借地立市”、“分蒙古之民”的做法,但蒙古人仍由郭尔罗斯前旗管理,辖区内的税收仍全部归蒙古王侯所有。但是,长春地区汉族居民的行政、司法、诉讼等事宜,一直由长春省政府第一任局长管理。
被判为正六品官,年薪六十两银子,俸禄三百两银子。一两银子相当于1000便士。有人说那一年一公斤猪肉需要40便士,看来一般判断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据史书记载,曾担任长春堂主任的人有:刘亚图、阿城、、那灵台、长溪、大庆、博罗、西春、庆福、富恩、常山、全福、温泉、保康、桂林、、松河、柏林、三阳A、、吴延庆,其中刘亚图、那灵台、庆福、三阳A曾两次担任长春堂主任,长庆在短短八年时间里三次担任长春堂主任。
1882年,长春厅行政长官的名字由总监的一般判断改为总督的一般判断加总监的称号,“民有、民有、民有”。从此,长春“借地立市”的历史结束,长春会馆转型为全面治理地方事务的政治权威。孙侃、双全、李今庸、于斌、山青担任长春堂评委。
长春市政府24年19年任知府
1889年,光绪皇帝批准长春堂升格为长春府,长春行政长官由傅敏通改为知府。长春府仍属吉林将军,是四品大员,年薪银105两,养贱银2000两,官职银100两。曾任长春市市长的有:珏罗统勋、、王鸣科、、杨同贵、淮复、鄂陵、舒蕊、谢汝琴、连慈、王、宋春婷、张凤台、张少竹、孟、许、何厚琦、德毅。其中,爵罗统勋两度担任此职。
与长春堂的一般判决相比,我们从长春府知府名单中可以发现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汉人官员的姓名相当多,这与19世纪70年代中期清政府在东北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军政改革、《奉天吏治变通条例》的实施,以及地方官员“满汉并用”的主张密切相关。
1907年,清政府改革东北地方官制,废除了将军盛京、吉林、黑龙江,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长春地区归吉林省管理。1908年,吉林在吉林西路设警备道,路政署设在长春。随行的有、颜、李淑恩、孟等。
九一八事变前的长春官员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1912年1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1913年1月8日,中华民国颁布法令,所有的政府、部门、郡县都改名为郡县,所有的郡守都称为郡守。1929年县府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令。在此期间,苏定明、易祥、彭树堂、林韩石、齐斌、赵鹏迪、张舒涵、马中原担任长春县行政长官。
这期间长春县由机场道银管理,机场道银办事处设在长春。所以有人说长春处于道阴和县长共管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20年代,长春市成立了市政办,由蔡监制,后又成立了市政筹备办,由周、金必东任筹备办主任。
伪新北京市长
九一八事变后,长春落入日本军国主义的魔掌。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长春被命名为新津,成为日本傀儡政权下伪满洲国的首都。从伪满洲国成立到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金必东、韩、、、徐、于景元、金、、担任伪新北京市长。需要注意的是,在日伪政权中,新疆伪市长是省行政长官。
8月15日后长春市市长
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后,伪满洲国最后一任市长于镜涛发表讲话,呼吁国民“不要轻举妄动,等待中央政府接受”。8月30日,苏军任命伪满洲里官员曹召元为长春市长。9月5日,国民党政府任命赵君劢为长春市长,但这一时期长春仍处于苏维埃管理之下,赵未能上任。11月8日,苏军同意中共山东支部领导人刘菊英以不公开身份出任长春市市长,11月15日移交给原市长曹兆元。11月中旬后,受《雅尔塔协定》约束,苏军要求中共撤出长春,刘菊英不得不将市长一职交还给曹兆元。12月,赵君劢接任长春市长。
1946年4月14日12时,苏军撤出长春,国民党政府接管长春。两个小时后,共产党开始进攻长春。4月18日,长春第一次解放,俘虏了国民党政府长春市长赵君劢。这个位置又一次被刘菊英占据。
1946年5月23日,共产党战略撤离长春,国民党重新进入长春,担任长春市长。1946年7月12日,赵君劢被我党释放,7月27日再次出任长春市市长。1947年10月14日,孙桂吉接替赵君劢担任长春市市长。1948年3月1日,商被重新任命为长春市市长,直到1948年10月19日我军解放长春时,商才被俘虏。
长春最早的衙门是什么?
翻开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一定会问,长春建的时候,政府所在地在哪里?当时是什么情况?长春市以南20公里的新立镇,是清政府于1800年建立的长春会馆所在地。但遗憾的是,历史档案中没有关于长春市政府机关建筑的文字,无论是《吉林将军志》还是《长春县志》,也无从谈起照片、图纸等这些直观材料。
这方面唯一有价值的是《吉林方志》,写于嘉庆末年。书中对长春堂的描述是这样的:“嘉庆五年,童渊衙门建成:一门一造,两边各设一间听书室。门前有一个照壁,一个仪门,两边各一个门,东西三间,大堂三间,大厅三间,二厅三间,住房三间,卵巢三间。政府办公室周围建了一堵土墙,周长50英尺,高7英尺。”另一个是:“视察政府办公室,建一个大门,一个二门,一个前墙,一个科室,三个大厅,三栋房子。在政府办公室周围建了一堵土墙,高七英尺,高二十五英尺。”巡察项目附有监狱建筑介绍:“监狱砖墙长23英尺,2英尺。有两个犯人主房,六个犯人东西房,一个狱庙,一个监前子房。”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知道建筑的房间数量和建筑面积,但我们不清楚它的风格、高度和材料。匆忙建造的政府办公室只用了25年就被废弃了。按照清朝的惯例,官邸是不能挪作他用的,只能闲置失修,倒塌。
从1906年到1912年,长春老城区南北大街共有银行、钱庄、银灶数十家,百货商店13家,粮库、大车店5家,药店3家。马来西亚的商业港口有几十家商店。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老长春的这条主干道聚集了长春的著名商家和商店,如早期的玉明奎、一发千庄、谢赫商场、南师一堂、大仁堂、大陆书店、一智书店、汇通达食品店,以及后来的太法河商场(前身为今日长春第一百货)、振兴河商场(前身为东北商场)等。在主干道两侧,著名的商号有圆台、同兴茂、中原洋行、吉盛斋、恒达里、怡和谦、鼎丰镇等。当年,除了百货、鞋帽、服装、医药、食品等商店,长春最热闹的新老市场,即新民胡同和老市场,也在主干道附近。
长春沦陷期间,主干道上的店铺颇有影响。当时的协和商场(后为长春橡胶八厂办公地址)、太发柏荷商场、振兴河百货,以及商埠大道及其两侧,尤其是三马路与司马路之间,都是生意兴隆的地方。1935年,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理发烫发店——冯丹理发烫发店出现了。同年,永春路市场建成。
后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国内物资贫乏,加剧了掠夺,导致长春各种华商企业逐渐倒闭。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杀民养兵”的政策,主要道路沿线的商店和其他地方一样,处于崩溃的边缘,解放前夕只剩下50多家商店。
标题:(文化)老长春的行政长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吴学周在长春应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