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吉林省最早的 官办女子学堂
本篇文章3655字,读完约9分钟
“白山松水,女权之始,我们学校是青芬;不缺机械师,乐群健身,进德传承先辈……”1908年,随着学校高亢有力的歌声,吉林省政府女子师范学校在当时的省会吉林市成立。这是自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吉林正式建省以来的一件大事,也是同类事件中的第一件。从此女子教育被写入吉林教育史册。
吉林省政府女子师范学校成立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面临严峻挑战,晚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挽救危机。其中,女子教育的发展引起了维新派梁启超等人的关注:女性占中国人口的一半,只有创办女子学校,才能“内开胸襟,外助谋生”。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起草了《钦定学堂章程》,并于1904年1月13日(光绪三十年)颁布了《奏钦定学堂章程》,又称《贵茂学堂制度》。《癸卯学制》规定家庭教育包括女子教育,标志着清政府将女子教育提上日程。
1907年,在腐朽的清帝国即将衰落、新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清政府先后颁布了《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章程》,对办学宗旨、入学年龄、课程设置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每个县、州都要成立女子师范学校。于是,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束缚着女性的网被推倒了,女性教育在各地展开了,吉林政府女子师范学校也从面对时代曙光的茧中走了出来。
由于地处偏远,当时吉林的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但在20世纪初,中国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和发展女性教育的呼声也通过各种渠道在这里传播开来。在刚刚成立的吉林省,虽然女子学校的成立被一些死忠官僚阻挠,但已经提上日程。《东三省政治方略》第九卷《教务·吉林省学科·教师科》显示,清光绪三十三年,吉林设省,陆吾奉命组织吉林女子师范学校。在初期运营的基础上,先考虑省会试运行,再酌情追加。经过近一年的筹备,1908年5月23日,学校建成开学,校名确定为“吉林省政府女子师范学校”。据记载,女子师范学校招收14、15岁的女生,女生毕业于高等女子小学或具有同等学历,且“头脑干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需要有人担保。还建立了女子二级小学,以发展妇女研究。当时的校监(校长)是由直隶、周知、吉林交替的近代教育家王文山担任的。
女生入学是当时吉林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民国时期,徐世昌编撰的文件《东三省政治方略》中说:“吉林正在向女性学习,这是学校的开放,也是女性为之学习的趋势。”伴随着千里松花江水,女子大声朗读的声音传遍了北方的河流和吉林的土地。
女子师范学校的历史变迁
吉林省政府女子师范学校成立后,当年招收了一个车间,一个初中班,三个师范班,共208名学生。第二年成立保姆班,第三年成立幼儿园。与附属的女子二级小学一起,形成了“一站式”女子教育体系。
学制四年(后来改为三年),学生全部住校,不收任何费用。当时教育的要点是:一是强调女性道德的教育,懂得做女人,做女人,做母亲,严格遵守旧的封建礼教;二是了解家国关系,女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三是获得一定的技能,也就是独立生活的手段。学校的教育理念虽然脱离不了封建礼教,但课程设置却与时俱进。除了四书、孝道、修身之外,还有语文、历史、地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博物、手工艺、音乐、图片、体操等新潮科目。辛亥革命后,增加了“三民主义”课程,提倡民主和科学。至于女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根据《吉林教育回忆——吉林市文史资料》,清政府规定,女师大毕业生有义务在领取毕业证之日起三年内担任女子小学教师或养老院保姆。毕业生如因意外事故无法履行此项义务,需经当地官员鉴定并报导师批准,并酌情缴纳一定的学费后,方可免除义务。如果有毕业生拒不履行义务或者取消教师资格证的,我要交公派学习时的学费。“这个规定,一方面是针对社会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当时读书的女学生大多很有钱,毕业后不用赚钱谋生。但从大趋势来看,女师大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社会工作。他们不肯放弃胡须,教导和教育人民,为社会进步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付出自己的才华和汗水。
女子师范学校对教师的选拔要求也很高,省长亲自给选拔出来的教师发聘书。当时的“女教师”都是有才华的人,著名学者孙被聘为这里的汉语教师。这所学校有很多著名的学生,比如东北著名女作家梅娘就在这里学习过。她在《我的大学生活》中说:“1936年,我从吉林省女子师范学校高中毕业。”媚娘在学校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生。再看陈主编的《媚娘》,介绍说,在孙先生的帮助下,媚娘和他的同学们在学校图书馆里发起了读书俱乐部和创作活动,而当时图书馆的馆长正是孙先生。媚娘和他的同学在那里读进步的书,使他们思想丰富,所以他们想建立自己的出版物。不料,情况突然变了,伪满警方要查抄《反满抗日战争》手稿和物证。于是,孙先生和他的同学们把小小的编辑室伪装成刻甲骨文的作坊,而媚娘和他的同学们则成了刚刚开始学习的“刻书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文学明星诞生了。1937年,媚娘的第一部作品《纪小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然而,处于历史变革过程中的女教师却不断受到历史潮流的冲刷。1911年(宣彤元年),农历四月初十,即建校后第三年,吉林市发生火灾,燃烧了两天两夜。全市5万多间房屋被烧成灰烬,大火的历史被称为“烧船厂”。受大火影响,建于1742年(乾隆七年)的永济文庙被废。吉林省第二使曹光珍下令将女子师范学校及附属的“女子二级小学”迁到新开门内教部(学院政府)的苗文文昌宫、香仙寺(原寺内)。原校舍留作女教师宿舍,增加一班蒙古养老院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共有152所女教师学校和附属小学和幼儿园。1912年,女教师改名为“吉林女子师范学校”。此后,吉林省先后在吉林市建立了第一中学和宇文中学。女教师、一中、宇文学校当时被称为“吉林省三大人才的摇篮”。
1921年,吉林省创办女子中学。在准备女中的过程中,一时没有校舍,建议暂借女师的校舍。因此,吉林省教育厅决定,省女子中学暂划归女子师范学院。“今年秋天先招一个班,等两个班以上的时候再找相当大的地方分班……”经过一段时间,吉林女子中学和吉林女子中学在同一校舍上课,形成了双校并肩的局面。两所女子学校的学生来自吉林省各地,但只有少数来自市民和农民家庭,大多数是来自官员、绅士、地主和商人的妇女。接下来的十年,吉林省女子教育稳步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乱世,吉林教育瘫痪。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时,伪满洲国文教部发出指示,废除三民主义和一切排外的教科书,用所谓“建国精神”代替三民主义教育。
日本侵略者竭力对女教师进行法西斯奴役教育,并将其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吉林女教师并入吉林女子中学,原永济文庙校址改建为吉林市立信开门国学、全国优秀学校。今天,它已经成为吉林第一实验小学的校址。
王文山校长参与校歌创作
王文山,吉林玉树黑林子镇人,光绪八年(1882年)在仁武科举,后编直隶周知,吉林省近代教育家、教育先驱。王文山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参加入学考试后,她开始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他和家人一起办学,后来成为博登尼榆树院的山主和讲师,吉林省崇文学院的山主和讲师。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后,在省立师范任教,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办省教育会,任会长。吉林省政府女子师范学校成立后,她被聘为主管(校长),后来担任吉林省图书馆馆长。
女师大预科期间,受封建思想影响,女生不愿上学,家长也不愿意让女生出现在公共场合。校长王文山和老师们一个个走到门口劝他们招一些学生。他还多次探索学校开设的课程,并决心对学生进行女性道德、家庭国家关系和技能的教育,废除学校中“问候”、“鞠躬”等旧仪式。
为了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倡导校园文化,展示校训和校风,王文山还参与创作校歌:
白山松水,女权之始,我们学校是青芬;
不缺机械师,乐群健康,德国是先辈继往开来;
文章的艺术推旧的意义,科学贵新;
争取成功,珍惜尹的奉献,争取不巡逻。
时至今日,当我们读到这首校歌的歌词时,仍能感受到大胆宣示女权、倡导科学创新的清新气息。这首校歌总是激励着学生写诗,孜孜以求。
学生积极参加爱国主义和校爱活动
因为当时学校位于省会,又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女教师的学生思想也很活跃,每节课都要隔两周打一场,互相竞争”。其他学校的学生来看剧的时候,也会出去看其他学校学生的表演,邀请家长来看。
1928年,北伐军占领平金地区,东北军向东北撤退,民族团结的呼声日益高涨。吉林省其他学校的女师生走上街头,向省长张请愿,要求东北改旗易帜,全国统一。同时,女教师的学生也积极参与爱校活动,反对守旧势力。
之后,随着日本占领东北,女教师学生运动融合到吉林省学生抗日运动中。
世纪激荡,时代变迁。现在,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然而,在吉林省漫长的教育历史中,吉林女教师的喷点依然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作者赵雪峰是吉林省历史文化研究者)
参考材料
1.《吉林女子学校的历史变迁》(王)
2.《吉林教育记忆——吉林市文史资料》
标题:(文化)吉林省最早的 官办女子学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重庆路上的丰乐剧场旧址
下一篇:(文化)长春地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