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兴版画运动中的木刻连环画
本篇文章6794字,读完约17分钟
鲁迅先生看到了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新版画,欣喜地亲自编辑参与了装帧设计。1934年10月,他以铁木美术社的名义,自费出版了新的版画系列《木刻史(一)》,其中收录了黄新波、何、、陈延桥、、、罗庆贞、陈朴之等24位青年版画家的木刻版画。
鲁迅先生(1881-1936)自1928年在上海创办“潮华社”以来,千方百计收集外国“创意版画”(即由一位画家在起草、雕刻、拓印过程中独立完成的版画作品),并编辑出版了《艺术花园潮华》系列《现代木刻作品选编(一)》。随后,又编辑出版了《玉器集》、《苏联版画集》、比利时麦穗莱木刻漫画书《一种苦难》、德国《卡尔·科尔维茨版画作品选编》,并向广大年轻艺术家介绍了大量的外国版画,以感染和激发他们对版画的渴望。特别是,他们举办了“木刻工作坊”,直接指导年轻艺术家学习如何创作版画,从而开启了中国新兴版画的积极创作活动,形成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
作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重要标志,与时俱进的年轻艺术家们相继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版画群体。例如,上海成立了木刻研究会、叶穗木刻学会、无名木刻学会、马铁木刻学会等。;杭州有18个美术社和木铃木木刻研究会;广州有现代创意版画研究会;北京有平金木刻研究会等。上述新兴版画群体的成员大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的成员,从而有计划地开展新兴版画的创作、研究、展览和出版活动。其中有大量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掠夺和旧中国黑暗社会制度下不合理社会生活的版画。同时,也有许多反映中国民俗、充满中国文化氛围的印刷品,以及促进人们阅读、喜爱和收藏书籍的印刷品和书籍收藏票。
鲁迅先生看到了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新版画,欣喜地亲自编辑参与了装帧设计。1934年10月,他以铁木美术社的名义,自费出版了新的版画系列《木刻史(一)》,其中收录了黄新波、何、、陈延桥、、、罗庆贞、陈朴之等24位青年版画家的木刻版画。
回顾以往一些艺术史学家撰写的论文和专著,大多集中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的单一版画或群体版画。因此,笔者对新兴版画运动中的木刻漫画进行了一些研究。
应该说木刻连环画在选择题材和意境后,在表现题材和思想深度上,要比单幅版画或群体版画好得多。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木刻漫画的创作和研究。
在中国新兴的版画运动中,最早的木刻漫画之一是1933年郑也夫的《卖盐》,表现的是盐民进城正常买卖,被国民党当局捆绑为非法卖盐者,受到敲诈勒索。严谨的构图,在形象塑造和雕刻上的努力,是新兴版画运动早期少有的作品。作品立意和思想深度显著,盐民被捆绑的地方被安排在一栋标有“青峰”字样的建筑内,揭露国民党政府在所谓的“青峰”下进行欺骗和“肮脏的勾当”。郑也夫(1909-1972),浙江乐清人,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西画系。毕业前响应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是新兴版画运动的早期骨干之一。曾在上海参加春地美术研究院、野风画社、mk木刻研究会、铁马版画社,负责编辑《铁马版画》杂志。“铁马版画”第一、二期是手工木刻版画的原始拓本,第三期是机印版。《铁马版画》最初不定期出版,每期精选木刻版画约20幅。计划是双月刊或者月刊。收藏作品不限于铁马版画社成员,设想逐步成为全国性出版物。《铁马版画》所编作品既注重革命内容的传播,又注重民俗、风景、静物、花鸟等多元主题,旨在促进中国新兴版画的全面发展。可以说,郑也夫是中国早期新兴版画运动的重要贡献者。当年,郑也夫会在每一期《铁马版画》上签名并交给鲁迅。1936年4月9日,《鲁迅日记》记载并收到郑也夫的来信和《铁马版画》第二期。抗日战争时期,郑也夫当选为在武汉成立的中华全国抗敌木雕学会理事,并担任在重庆成立的中国木雕研究会理事。同时长期主持浙江“中国木雕制品合作厂”,生产木刻版画工具以满足全国抗日版画的需要,还出版了《木雕艺术》杂志。郑也夫的《木刻手册》、陈延桥的《鲁迅与木刻》等木刻书刊,以及木刻函授班,都大力支持和宣传抗日救国的版画活动。抗战胜利后,任上海中国木雕研究会改组成立的中华全国木雕协会理事,开展反对内战、求和平、迎解放的版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副秘书长。
在抗日战争的篝火中,陶文创作并于1936年出版的第一本中篇木刻漫画《她的觉醒》问世了。
陶文(1907-1950),广东梅县人,1928年来到上海,就读于中国艺术大学绘画系,致力于鲁迅先生倡导的新版画创作。他是中国新印刷运动早期活跃的版画艺术家之一。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与江枫一起组织了铁马版画会议。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陶文收集了一位参加抗日战争的上海少女的资料,构思并创作了木刻漫画《她的觉醒》。作品由二十五幅版画组成,黑白对比色块,线条粗犷有力,造型略显夸张,描绘了一个少女的故事:她出身贫寒,父母被债主逼死,被卖到妓院还债,满目疮痍,颜面尽失;1932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上海和“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人民抗日的氛围中,少女们逃出妓院,报名参加上海市救亡联合会各路救援医疗队,奔赴前线,然后在一次为伤员进行的救援行动中惨死。这套木刻连环画最早参加了1935年元旦在北平举行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新兴木刻展——“全国木刻联展”。之后,陶文在12厘米× 17厘米的宣纸上手工拓印了25张木刻版画,并在原外延背上用约16张波尔多厚纸装订成册,共制作了50册手工拓印装帧。手工印刷的木刻版画是原作。因此,即使在那个时候,手工制作的五十幅木刻漫画《她的觉醒》也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出版物。今天,其珍贵的成都无论从艺术性、学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不言而喻。木刻漫画的封面和封底都是灰褐色的布和厚纸,版权页标有:“版权所有,禁止转载。每本书的实际价格是80美分。营业部:上海市福州路38号神州国光社,上海市福州路大众图书公司。2005年3月8日出版。手印限量50份。”民国二十五年是1936年,3月8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意义非凡。在陶文将《觉醒》装订成一本书后,她在版权页上用数字打印了这些数字。01号卷,署名后送给鲁迅先生,现收藏于上海鲁迅纪念馆。在扉页上,用毛笔写了“鲁迅先生纠正了我,陶,1936,3,18”。笔者有幸于20世纪50年代在福州路上海第二书店购买了一套编号为02号的“她的觉醒”木刻漫画的拓本,显得格外珍贵和幸运。陶文在《她的觉醒》的序言中写道:“木雕有明亮朴素的黑白对比线条,可以刻画时代的一切动态,直接而有力。”创作时间和地点是“1936年2月29日,虹口李斯达”。李斯达是他们“铁马版画俱乐部”的所在地。他还说:“这是我最近完成的第三个作业。”也就是说,陶文当时在上海完成了三部木刻漫画。然而,作者没有找到另外两个木刻漫画。就现有的艺术史料而言,《她的觉醒》只能归为新兴版画史上第一本展现抗日战争的木刻漫画。1936年冬,陶文来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工作。20世纪40年代,他在桂林和香港担任书店和报纸的编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于1950年去世,享年43岁。
无独有偶,抗战时期又出了一本中篇木刻漫画《秋》的作者张,和前面提到的1933年的木刻漫画《卖盐》的作者,都是温州同乡,上海艺术学院的同学。
张(1911-1978)毕业于浙江温州瓯海中学,考入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为响应鲁迅对新版画运动的倡导,他加入了野风绘社、mk木雕研究会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在此期间,他会见了中国共产党成员,被邀请负责左翼美国联盟的组织,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是新兴版画运动的早期骨干之一。其中,他在创建mk木雕研究会方面尤为活跃。他举办了四次mk木雕研究会的作品展览,鲁迅先生去观看并购买了一些作品。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回到浙江温州乐清老家,组织“黑白木雕研究会”,举办“战时木雕传播班”,在温州街头绘制了大量抗日救国宣传壁画,掀起了抗日艺术宣传热潮。还创办编辑《漫画抗敌》杂志,创办游击文化社出版抗日书刊。他的中篇木刻漫画《仇》讲述了抗日战争的故事,被游击队文化学会作为第二个游击队系列出版。
木刻漫画《复仇》共有20部作品,描绘了一个铁匠的家在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中被毁。他不得不带着妻儿逃离,却在半路上遇到了日军。日本人羞辱并杀害了他的妻子,并强迫他为日军当苦力。一天晚上,他趁警卫队的日本兵不备,拿着武器杀了日本兵,第一次报仇。铁匠逃跑后投奔抗日游击队,经过军训,不断杀死日本侵略者报效国家,为敌人报仇。难得的是,“仇”的20张版画基本统一在充满节奏的裁刀与线团组合画面中。从1938年11月的第一版1000册到1939年3月的第三版4000册,《仇》是一部颇受读者欢迎的著名木刻漫画。
抗战胜利后,张明和曹重燃创作中国画的热情,精心创作了100幅中国画,并在上海西藏路八仙桥青年协会举办了展览。新中国诞生后,当选为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温州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1952年回到上海后,他申请成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专职漫画家,先后创作了《瑞典火柴》、《威尼斯商人》、《追强盗》、《云中渡船》等十多部中外题材的漫画。他还担任上海仁美学会编辑人员培训班的讲师。谢天谢地,他的三个女儿(张迪平、张莱平和张春)继承了他的艺术脉搏,成为了成功的中国画家。1999年6月,张女士、王炳联女士(上海市文史研究总院图书馆员)及其子女将张的抗战版画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并永久展出。
另一位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木刻版画家是来自浙江遂昌的杨可杨(1914-2010)。1935年秋,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学院西画系。三个月后他辍学回家了。1936年8月,李华主持广州市美术学校“现代版画研究会”,发起“第二届全国木雕手机展”,赴杭州巡展。参观后,杨可杨被大量新木刻版画的魅力深深感染,决心从事新木刻版画。他意识到鲁迅倡导的新版画是以上海为基地的,于是于1937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了由新版画运动早期骨干之一马达创办的“刀剪木刻研究会”,并担任艺术总监。杨可杨很快掌握了从构思稿到最后雕版拓印的全过程的技法和技巧,从而在新兴的版画运动中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第二代版画制作人。杨可杨在国共合作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在1939年1月创办的《浙江民族日报》担任作家兼美术编辑,连续出版木刻版画,其间经党组织考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郑也夫主持的“中国木雕制品合作厂”工作,参与编辑《木雕艺术》杂志,与郑也夫、邵可平合著《木雕初学者》,撰写专著《新艺术与对话》,并创作版画集《国民健康》等。抗战胜利后,随中国木雕制品合作厂迁往上海,出任中华全国木雕协会理事。他的办公室位于上海市大明路65号。他被选为驻地工作,负责《木雕艺术》杂志的重新出版,参与举办“抗战八年木雕展”,编辑出版《抗战八年木雕作品选》,并在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出版的《时代日报》上编辑《新木雕》。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构思创作了长篇木刻漫画《英英的遭遇》。
《英英的遭遇》由五十五张照片组成,展示了一个来自日常生活的故事:一个农妇在重男轻女的旧观念下生了一个女婴,她的祖母主张淹死女婴,但她被她的生母救了,取名英英。英英孤独地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五岁时,她被送到另一个贫困家庭做童养媳。她年纪轻轻每天都很辛苦,在农业饥荒的年代更是艰难。没想到,英英未来的丈夫不幸去世,于是她被卖到房东家,遭受苦役。英英慢慢成长为一个美丽的女孩,房东做了一个坏心,但英英努力奋斗,所以他被驱逐出境,踏上了未来的迷茫之路。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英英在流浪途中遇到日本士兵,被欺负时被抗日游击队救出。于是英英加入了游击队,参加了抗日斗争。在与游击队的相处中,中国和英国感受到了同志之间的温暖,同时也有机会与同志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并与一名游击队员发展了爱情。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投降,她和游击队到达上海结婚。英英在街上设立报摊出售有进步思想的书籍和期刊,而她的丈夫则为自己的事业拉车。解放战争开始后不久,英英的报摊被国民党当局取缔,她的丈夫被拖去打仗。不久之后,英英生了一个孩子,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带着孩子乞讨...这本木刻漫画于1949年4月9日上海解放前夕开始在上海《大公报》连载,但当它出版到第43幅时,却嘎然而止。《大公报》停刊当天的《编者按》含蓄地说:“杨柯先生的《英英的遭遇》分为上下两集。很明显,因为整个木刻漫画都涉及到揭露国民党政府发动大规模内战的真相,《大公报》被迫停刊。事实上,未发表的《英英的遭遇》也显示了她丈夫的国民党军队后来反叛并转向解放军的情节,以及上海解放后,夫妻团聚,最终过上稳定幸福的新生活。后来,《英英的遭遇》的全套木刻版画被整合成单独的一本书,由郑也夫、陈雁桥主持的上海大众美术出版社于1950年出版。
杨可杨的长篇木刻漫画《英英的遭遇》可谓是一部构思深刻、雕刻精美的木刻艺术精品。所有的画框都统一在一个简单、朴实、诚实的艺术风格中,耐人寻味。
杨可杨工作一直兢兢业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致力于出版各种新兴版画集及相关期刊。例如,自1956年6月以来,他一直担任执行编辑(其他编辑有李华、李群、郑也夫和赖少其),并主持出版双月刊;自1980年6月以来,他编辑出版了《印刷艺术》季刊;为纪念鲁迅百年诞辰和鲁迅倡导新版画运动50周年,他与李华商量发起并征集作品,编辑了《中国新版画五十年文选》,于1981年9月出版。亲自组稿,发表邵可平《木雕的实践与创作》、赵延年等集体合著《版画技法的体验》等版画新技法、新体验;此外,他还协助上海鲁迅纪念馆将鲁迅收藏的近2000幅中国青年版画编辑成五卷本《版画史——鲁迅收藏的中国现代木刻全集》,并于1991年9月出版,等等。杨可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新兴版画的优良传统,促进新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新版画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四军版画家在1942年创作的长木刻漫画《铁佛寺》也值得关注。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指导下,把一部分从事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简称“新四军”)。新四军主要活动地区是苏皖浙。由于靠近上海,上海的许多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在抗日爱国主义的鼓舞下投奔新四军,其中包括版画艺术家、陆芒、莫普、、吴。长木刻漫画《铁佛寺》主要由梦露组成,莫普、程亚军参与创作。
铁佛寺的创作是在几次剧本定稿后,以每天创作三四幅甚至五幅的速度进行的。其间,程亚军调离淮南,到皖中新四军第四师工作,莫普调到延安陆毅任教,只留下吕蒙继续创作。在革命责任感的驱使下,梦露一天创作了五六幅画,超过了原来三个人每天的工作量,于是他很快完成了铁佛寺的111幅作品。
这组木刻版画的艺术风格统一,刀法简单从容,没有分工协作的痕迹。
铁佛寺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复杂斗争的一个片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多次与日军作战失败,在华中各城市和乡村被日寇占领。一群流氓、散兵游勇、恶霸、土匪、汉奸相互勾结,趁机进行叛国和反革命活动。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发动抗日斗争,从日寇手里收复了许多城镇和村庄的时候,这些民族败类就把自己的进步掩盖起来,混进了革命的“三三制政权”,被敌伪暗中消灭了。所以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得不与日寇和这些隐藏在抗日阵营中的坏人作战。《铁佛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故事来源于真人真事,具有典型性。因此,铁佛寺被装订成册,传递给新四军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时,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同时,这套木刻连环画艺术品质高,影响大,也推动了新四军连环画的创作。后来在浙东新四军,出了一套木刻连环画《血战与大鱼岛》,颇有影响。
《铁佛寺》的主要作者梦露(1915-1996)是浙江永康人。十七岁时考入广州市美术学校西洋画专业。为响应鲁迅对新兴版画运动的倡导,他参加了“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的组织工作,后赴上海参加上海文化救国会,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迁到皖南,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文艺科科长,兼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美术系系主任,参与新四军《对敌画报》的创办和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业余时间坚持木刻版画创作,晚年转向创新中国画创作。他出版了《梦露的画》等。
从上述新兴版画运动中木刻漫画创作的总体情况来看,作者在实践中有所体会,经过对生活素材艺术的提炼和总结,是自编、自绘、原创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继承的艺术创作传统。我们不难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才能不断感染、打动和激发民族精神,推动历史的步伐。
标题:(文化)新兴版画运动中的木刻连环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风俗画里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