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者韩晗:我们一定要有母语自信
本篇文章4317字,读完约11分钟
“山河异域,风月同天”这样意味深长的诗句能从日本渡海,与今天的日本修辞关系不大,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日本深刻影响的结果
可以留下的修辞不是因为新奇,也不是因为庸俗,而是因为它超越了历史
语言美学是一切美学的基础。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人各方面看起来都不错,但是语言不好,这个人还是得给个优惠
一流汉语修辞的标准,第一是用词准确,第二是用词优雅,第三是词中有物
日本友好团体捐赠的中国抗疫物资包装盒上写着“山川异域,气象相同”。“是裸体吗?”“带着孩子”,“青山在同云同雨,明月曾两乡。”“辽河融雪,富山花开;同精神,望春”等等。隽永的古诗,优雅的感同身受,我们外交部发言人称赞这是日本人民的“暖心之举”。
在中国互联网上,还是因为过去很少听到和使用,“同一个天气”似乎让网民“发现新大陆”,引发了关于文化传承的讨论,热度“出圈”。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韩寒也参与了此次讨论,并“无意中”让原本“小众”的学术微信官方账号产生了“爆炸”。韩寒呐喊:要继承中华文化,就要“填鸭式”地学习汉语修辞;文化自信必须保护我们的母语自信。
汉语的美在于修辞
草:因为抗击疫情,几首优雅的古诗词“出口国内市场”,让很多人再次惊叹我们中国人的美。作为语言学家,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韩寒:我觉得汉语的美在于修辞。什么是修辞?“修”是装饰,“辞”是文字,意思是让人能舒服地接受你的文字或文章。狭义的修辞是指文章写作中常用的拟人、隐喻等修辞方法,广义的修辞是指说话和写作的方式。
修辞可以说是伴随着汉语。想想看,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在乎说和写。早在《周易》中就有“修辞诚”,意思是说和写都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韩愈还说“辞令明道”,意思是你在讲话和写作中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充满地址不明和虚假的空.
修辞可以说是人类从古至今追求语言优美的一种方式。在西方,古希腊罗马也有一种“修辞学”,主要是训练一个人如何恰当地说话。
在中国,修辞主要体现在古诗中。能自如地背诵和引用古诗,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标准”,在民间也有不少老人能背诵几首唐诗宋词。孩子会背古诗,这在中国很常见。
古诗词的魅力,除了朗朗上口的音韵美,在修辞美上也是很重要的。“飞降三千尺,疑银河落九天”,这是天才的说辞。不需要太多例子。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古诗的美。电视上的“诗词大会”和“经典唱和传播”吸引了这么多观众,恰恰说明了我们中国人对母语的无限热爱。
日本朋友的“文化意图”
草:那么,为什么日本朋友寄回来的中国古诗会让网友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韩寒:首先,日本朋友已经认真动了心思,表达了对中国抗疫的支持和“同情”。几首古诗,看似近在咫尺,实则“悄悄”拉近了与中国人的感情。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虽然在表达类似的表达方式上很大方,也很实用,但是并不太注重巧用文化力。说到底,我们母语的优雅与美好并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我们日常的说和写中。
有网友考证“同一个天气”这几个字是日本华侨写的。我曾经说过,永远不要低估海外华人的文化能力。世界各地的许多中国港口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横滨中华街就有近150年的历史,其中的很多生活方式、交往礼仪、修辞都保留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特征。
我有一个同学,十几年前在横滨国立大学读书,后来就住在那个唐人街。久而久之,他竟然发展出了一种优美的书法风格。他告诉我,是地主教他写的,清朝乾隆年间老人的客厅里还挂着“父子进士”的牌匾,是祖上传下来的。
像“山河不同,天气一样”这样意味深长的诗句能从日本渡海,与今天的日本修辞关系不大,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日本深刻影响的结果。这是历史事实。例如,在17和18世纪,日本硬币上铸有“宽用鲍彤”的字样。看看明治以前很多“和刻”的古籍,都是中文的。当时,许多日本武士能够写出非常好的中国诗歌。据我所知,日本高中有一门课程叫“国语综合”,涉及大量中国文学经典。所以很多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并不陌生。
日语形成后,汉语也在日本流传。日语的一流修辞有自己的民族性,也有汉语修辞的影子。被认为是日本经典的《连歌》源于唐代绝句。比如日语中的庄重语言、恭敬语言、自嘲语言等也与中国文化有关。
守护汉语的修辞之美
草:很多网友说想不到“山河异域,天气一样”这句话。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韩寒:一句话,很多人知道什么是丑,却不知道什么是美。这是修辞美育的第一步。首先你要知道“今天来你家,明年去你坟”这种话是不能说的。那我该怎么说?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努力。
知识分子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韩愈、欧阳修、范仲淹、李梦阳、梁启超、黄遵宪...几乎每个时代,知识分子都主动改革文风,为中国修辞学辩护,这是中国优秀文化繁荣的重要动力。
我经常说,五四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实现了“文化权力”的下放,开始消除“文盲”现象。今天,我们不妨再掀起一场“古文运动”,把几千年形成的优美修辞发扬光大,让我们从“说”到“说得好”。
草:你说的“古文运动”是什么意思?
韩寒:我说的“古文运动”不是什么时代的“古文”,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流修辞。韩愈古文运动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借“旧”创造“新”。
韩愈古文运动实际上是对六朝以来的“骈文”进行改革。什么是骈文?这是一种由刻板华丽的辞藻组成的风格,看上去气势磅礴,但空洞是空的。韩愈认为这种风格是“引入坑”的诱饵。
韩愈推崇古文,但“除非是三代两汉写的,否则不敢看”。其实他是希望还原汉代那种言辞饱满、措词严谨、真情实感的修辞。
在我们今天的一些官方文件和新闻稿中,也有很多刻板的辞藻,看似华丽,但内容却很空空洞,这当然不是一种好的中国辞藻,而是一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文体表现。
韩愈已经离开今天一千多年了。在这1000年的时间里,汉语修辞不断得到完善。直到近代,如鲁迅、朱自清、钱钟书等,他们的作品都是一流的中国修辞学。我们要反对形式主义,主动标注汉语修辞一流,保护汉语修辞之美。
汉语修辞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草原:语言有没有超越时间和文化的评价标准?中国古代强烈的汉语审美是否与诗词歌赋只是“知识分子”的少数专利有关?
韩寒:“一代有一代文学”,自然,“一代有一代修辞学”,但修辞学也有超越时代的评价标准。一级汉语修辞的第一标准是用词精准,用词优雅,用词实质——这里的“实质”可以是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心中之物”。所以,我不这么认为,中国人的审美是否只有少数人在诗词歌赋中享受。
古代老百姓的语言朴实简单,但不乏一流的汉语修辞,这在很多小说中都可以看到。比如元曲里的例子“有人问我事情怎么样?海阔天空,每天都没有风暴。”无论什么是好是坏,以德报怨,愚者天道”,等等。王国维先生评论说“元丰其实是用新词新体”,元曲本身就是民间文学。
宋元方言小说中的许多妙句,如快嘴李翠莲、三国志平话等,都来源于当时人民的一流修辞。
当然也会有一些粗俗的黑话,骂人的话,一些粗俗的段子。最著名的是李悝·jy的口头禅“鸟”,我们经常嘲笑它。因为李悝·jy从来没有读过什么书,他的很多话也代表了当时底层人民的说话方式。我认为这些不雅的言论当然不需要被尊重。
能留下来的修辞,不是因为新奇或者庸俗,而是因为超越了历史。比如清末,中国从日本翻译了大量的专业术语,最终超越了历史,植根于中国修辞学。和许多说法,但没有停留。
现在的网络语言中有没有超越历史的词汇?我觉得可能有,比如“给力”。但我觉得“好吃”“奥利给”这种人是不可能的。至于“尼玛”和“卧槽”,他们的命运一定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语感比语法更重要
草:基础教育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汉语修辞?
韩寒:我觉得中国课本上的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作品还是不够。我认为整个家庭教育和教育体系应该把语言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语言,尤其是修辞,不是用来考的,一旦考了就成了死板的模式。
看古代科举八股文,没有传世之作,为什么?因为是考试的模型。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我们的学习路径都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特别注重语法而忽略了语感,这是修辞学习中最大的问题。
语言不是数学物理化学,而是活的,有趣的。语法重要,语感更重要。所以一定要读一流的修辞,培养最好的语感。中英文都是如此。
我中学的时候英语不好。后来我从小培养语文学会了诀窍,自学学好了英语。怎么学?大量背诵莎士比亚的戏剧、华兹华斯的诗歌和维多利亚时期的散文,并在你看到人们如何造句时使用它们。这是违反标准的一流说辞。
我对孩子没有严格的修辞教育,而是鼓励她自己看书。我只负责帮她选书。读书是我自己的事。首先,我要读儿童文学和古诗的最佳译本。后来,我会让她读一些古文,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草:优雅精致的语言表达会带来什么变化?
韩寒:语言美学是一切美学的基础。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人各方面看起来都不错,但是语言不好,还是要给个折扣的。
有一年,我认识了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女明星,优雅端庄。席间,我们几乎同时在餐厅的阳台上出来接电话。突然听到她一脚踩在阳台的椅子上,然后在电话那头用方言骂人。各种污言秽语如洪流,不堪忍受。我立刻知道,她展示的所有“美”都是经过训练的,或者更通俗地说是“假的”。
归根结底,语言不仅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灵魂的外衣,也是最难隐藏的灵魂。
语言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恰当含义
草原:如何营造良好的中国审美环境?
韩寒:不用说,我们现在的中国审美环境是有问题的。
首先,世界上一定程度上存在“语言霸权主义”,给我们的语言带来压力。比如现在一些高校对教师出版英语专著和论文给予更多的奖励。其实学业成绩的好坏和写出来的语言无关。
第二,新文化运动以来书面语标准的变化喜忧参半。是的,白话文实现了“语言权力”的下放,尤其是书面语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这是一件好事。失落,是在大众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庸俗化,在网络上,“雅”似乎越来越高,“凶言”越来越流行,甚至出现了“口号诗”等奇怪的文体。
第三,“新世界语”在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对许多本土语言构成了威胁。比如国际上流行的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语言本身的象征意义。作为象形文字,汉字,如果“切香肠”不断被抹去,实际上是不断地减损我们语言背后的文化代码。
我们要破除“语言霸权主义”,当然不是排斥英语;今天我们有一个汉语修辞的问题,不能说是学英语造成的。我们不仅要学习英语,还要有机会学习更多的语言,但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基本的心态: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一定要对自己的母语有自信,守护优美优雅的汉语修辞。语言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标题:(文化)语言学者韩晗:我们一定要有母语自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