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雪覆盖了松辽,却覆盖不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努力成为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吉林人的发展道路。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今年,我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分解落实35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7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引导市县落实具体区域、项目和地块,明确时序安排、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入库以上,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跨越。
“粮田”变成“良田”,是生态经济的双赢
田是方的,渠是网的,路是通的,沟是通的,干能灌溉,排涝能排水,土壤施肥,无污染。在高标准农田中,新技术、新模式成为丰收、稳产的保障,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七月的盛夏,我驱车前往舒兰市西河镇吉米粮食有限公司的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的是一整平的高标准农田(180多公顷)。“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字样特别醒目。空旷的稻田里,满眼绿意,微风徐来,稻浪起伏。一群毛茸茸、满是灰尘的小鸭子在稻田里玩了一会儿,然后停下来觅食...
“过去,这里的土地凹凸不平,像蜘蛛网一样。全是小池子,乱七八糟的,没有运河和硬化的道路。没有大户愿意承包,收割机也进不去。”农民易建光介绍记者,走进稻田:“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耕地被平整重新划分,道路硬化。硬化的运河把每块田地串联起来。”
“现在提倡绿色种植,放心吃高标准农田种植的粮食!”在农田里,高倍监视器被密集覆盖,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吉米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雪说:“鸭子在稻田里吃虫草,鸭粪直接还田当肥料,鸭子和水稻共存,动植物和谐发展。这不仅避免了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而且使土壤更加肥沃,农民增加了收入。”
自2006年种植水稻以来,从纯有机水稻种植到2018年水稻、鱼、稻、蟹、稻、鸭共生,吉米粮有限公司水稻种植面积从30公顷扩大到180公顷。
“今天,每年大约可以生产900吨有机大米。除了大米销售500多万元,去年引进的鱼、鸭、蟹卖了20多万元,增加了额外收入。”谈到未来的发展,蔡雪满心欢喜。“今年我们举办了舒兰市插秧节,被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定为教学科研基地。今后还将扩大合作成员,增加土地流通面积,逐步扩大旅游项目,建设美食街,建设现代农业观光综合体,让游客边学边看水稻种植,边吃边住边玩的“一站式”服务。
提高粮食生产率,确保水利设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农业机械、农艺、水利等技术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针对农田排灌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我省全面加强农业排灌工程建设,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升级改造。
金秋时节,碧波荡漾的河边,一万亩稻田卷起层层波浪。伴随着轰鸣声,水稻联合收割机在中德东辽河源头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忙碌着,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秋收后,东辽县料河源镇辽河村土生土长的村民王面对着一望无际的稻田,指着裸露在外的管道笑着说:“你看,我们都铺设了地下管网,新修的灌溉渠都可以倒灌排水。春天注水的时候,就像自己的水龙头。拧开阀门,水就会流到田里。”与常规稻田用的井不同,前两天一公顷的土地不能灌溉,现在15小时左右就可以注入,地表沟渠漏水现象不复存在。
“春耕时无论何时往田里注水,都怕水温过低,井结冰。这一次地下管网接河,你再也不用害怕了。还是高科技。”谈到目前的变化,王感慨地说,与以前靠艰苦劳动种地相比,产量和收入不仅增加了几倍,而且生活也更加轻松舒适。
目前,东辽县作为全省首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县之一,在保护东辽河水源的同时,建设了14万亩高标准农田。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发展模式,有机整合了农户的利益,引进了日本田间管理、以色列滴灌、德国有机种植等技术。农作物种植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80%。
平安镇永丰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是集稻作文化展示、仓储物流和乡村观光为一体的观光农业。“2018年,我公司建成高标准农田472亩,转让土地1200亩,种植绿色水稻200多公顷。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基本达到“成田、渠网、路联、沟联、干能灌溉、排涝能、土壤施肥、无污染”的标准,实现了稻田综合利用。永丰米业负责人曹洪峰说。
2018年,舒兰市新建高标准农田8.9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27万亩,林特工业基地1.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44万亩。建立了舒兰大米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和舒兰特殊产品质量追溯平台。
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转移省份,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地储粮、科技兴粮”战略,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该省今年粮食净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增长的41.2%。
记者严宏宇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民生)“藏粮于地”保障安全 我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走笔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