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农商文旅联动 乡村旅游“热”起来
本篇文章2880字,读完约7分钟
进入夏季旅游季节,加上疫情的影响,干净美丽的村庄成为人们夏季休息的热门选择。近年来,乡村旅游正从简单的“农家乐”发展成为由农业、商业、文化和旅游联系在一起的“全球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村消费和产业振兴的方方面面。
乡村旅游“火爆”
受到新冠肺炎肺炎严重影响的旅游业正在复苏。进入夏季旅游的旺季,干净美丽的乡村成为人们夏季放松的热门选择。
上海白领李文静正在上海金山嘴渔村和家人共度周末。“这是去年上海新开的一家‘五星级’民宿。房间干净宽敞,零散的房子外面有个小花园可以乘凉。店主还开了个茶室聊天。”几十米外就是金山嘴渔村景区老街入口,那里到处都是特色餐厅、小吃店、有音乐表演的酒吧、土特产和新鲜海鲜店。“上半年,远程办公,家里带宝宝,心里蹲着,需要一个安静方便的放松环境。”李文静说。
根据马蜂窝旅游的大数据,今年夏天,游客更喜欢寻找人少、风景优美的小众目的地。7月以来,平台上“乡村游”关键词搜索人气环比增长184%。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表示,大多数乡村旅游以户外活动为主,很少有人聚集,这非常符合目前国内游客对“安全旅行”的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冯分析说,舒适的民宿可以延长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停留时间,放松心情,安心生活,增加消费;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的传承是游客更喜欢靠近农村的根本原因。
随着市场需求的复苏,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企业推动产业复苏的切入点之一。根据几个旅游平台的预订数据,西北是今年夏天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春秋旅游是在甘南“醉美人村”文化游等旅游产品恢复跨省团队游后新推出的,深受消费者欢迎。
美团点评相关负责人近日介绍,该平台正计划形成“景区农民”、“旅游企业农民”、“合作农民”等扶贫模式,深入挖掘和解码特色乡村文化基因,巧打“吕雯+”品牌以文化赋能,使乡村非物质文化和田园文化在这个夏季旅游季更受游客和消费者欢迎。
从简单的“农家乐”到农业、商业、文化、旅游的联动
如今,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农家乐”。从需求终端来看,消费者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食、住、行、娱”;从产业层面来看,农业、商业、文化和旅游的联动已经成为乡村旅游优质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
上海金山区杨珊镇中兴村民宿业主赖兴才正在把自己的民宿发展成“宝袋”:他的民宿是在自己的“农家乐”基础上改建的,五间卧室以“秋分”、“小雪”等节气命名;小楼周围有5亩左右的面积,分为动物之家、香草园、竹园,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疫情期间,他还开了一家“微店”,卖“六月黄”、“童子鸡”、“松茸”等时令产品,深受老客户喜爱。
这样的“全面发展”也给赖兴才带来了“全面”的乐趣。平日里,他和妻子还有一个村民一起打理民宿;忙的时候就要多雇附近的村民,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额外收入。很多客人出店后经常联系他,成为朋友。
杭州市临安区近年来引入“村办”概念,鼓励地方企业与当地村庄的传统村集体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经营村庄旅游资源;吸引市场化人才成为“运营官”,用现代手段和创意为农村农业经营和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近日举行的“临安农村经营沙龙”上,杭州市临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伟洪以当地一个“网络名人”农场为例,分析了如何将农业经营与文化旅游联系起来:大型粮食种植者在通过一些节日吸引游客体验的同时,研究并提高了大米的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大米的知名度和价格。随着市场化和专业化运营团队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文化赋能,“农业+文化创新+旅游”为稻田增值,部分精品大米成为“文化创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特产的价值。
许多文化旅游平台或企业也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商业和文化旅游的联系。疫情期间,由绿妈在靖宇主办的“全国百县治安官义卖直播大会”上,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的旅游景点和当地农业特产门票大卖。在春秋旅游等旅游企业的一些线下旅行社门店里,新疆等地的特产和旅游产品一样耀眼。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十八大以来,中国旅游扶贫呈现出“精准”和“整合”的特征。在更广阔的领域,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深度融合,休闲农业、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在云南、广西、湖南、内蒙古等地,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来振兴农村的案例很多。
甘肃省约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农村,地方当局克服疫情影响,努力为旅游业升级提供新的动能。今年上半年,甘肃省乡村旅游接待量达2381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3.6亿元。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陕西省宁陕县铜川湾镇七里村180名村民全部加入旅游产业链,2019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1300多元,其中20户贫困户依靠旅游业脱帽。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代斌说,乡村旅游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旅游发展使目的地居民和游客意识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从而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为各个地方的发展增添动力。
乡村旅游需要实现差异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火热是中国乡村工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乡村旅游达到30.9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总数的一半以上,总收入1.81万亿元。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农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艳德表示,农村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跨越第一、第二产业、与生产生活生态相适应、工农一体化的新业态。"但它也面临着同质化的突出问题."
陈伟洪还分析说,目前一些地方的美丽农村建设还停留在基础设施上,容易被复制和同质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ip。因此,如何挖掘村庄的特色资源,发展村庄旅游,实现农村振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模式,这也是一个需要各行各业探索的课题。
对此,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近日发布的《全国农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推进布局优化和差异化发展。建设城市周边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和风景名胜区、自然风景区、民俗风情区和传统农业区。依托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农业和农村资源,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村休闲旅游服务产品。
许多地方也在促进乡村旅游差异化和提高服务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上海市出台了《农村民宿服务质量评分细则》,相关民宿可以自愿接受基础、质量、特色三级评价。一些评价项目不仅是游客最关心的内容,也是对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鼓励。比如主持人是否有特长,是否熟悉当地风俗习惯,是否了解当地及周边的旅游资源;B&B能组织像看星星、钓鱼和耕作这样的野外休闲活动吗?
从短期来看,加快乡村旅游的扩张和恢复生产更为紧迫。文化旅游部近日发布通知指出,在落实“防外进、防内反弹”要求的前提下,各级文化旅游部门应采取更多措施,推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恢复乡村旅游。在金融领域,引导乡村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利用好减免税、金融贷款、融资担保等政策;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各地有计划的旅游公共设施建设进度;各级文化旅游部门将重点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文化旅游部鼓励各地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开设网店和销售网点,拓展农村物流配送,方便游客的农村购物。
在近日举行的“长三角杭州都市旅游合作采购大会”上,杭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市、县(区)、乡(镇)(陈爱平)
标题:{健康新闻}农商文旅联动 乡村旅游“热”起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健康新闻}浙江农民书屋进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