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由“打尖儿”客栈到民俗特色村
本篇文章1742字,读完约4分钟
农民日报严宏宇
暮春时节,我走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眼前的景象瞬间感染了我:一群穿着朝鲜族民族服装的女孩在载歌载舞,欢迎着热情的民族舞蹈前来游玩的游客;受这种气氛的影响,许多游客加入了舞蹈队,跟着音乐和女孩们一起跳舞。这里就是著名的“中国朝鲜族第一村”——红旗村。
历史厚重,旧貌换新颜
红旗村位于安图县中部,长白山北坡,林区腹地,森林茂密。沿孤东河中游而建,地势平坦开阔,俗称“大甸子”,86户,326户村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朝鲜族聚居区相继解放,红旗村划归安图县万宝区,1946年进行土地改革。
1958年命名为“红旗大队”,1983年成立“红旗村”。
据镇党委书记潘介绍,红旗村于1985年开始规划建设,已完全保留了大量的朝鲜族传统民族风情、民族建筑风格、民间传统文化等特色,并拥有长白山特药园、大顶子生态沟、孤东河漂流旅游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红旗村依托长白山的旅游优势和朝鲜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在民间集市和央视《秋天在乡下》、《中国人的骄傲》等大型节目的帮助下,红旗村的旅游业不断升温。
2012年,红旗村成功与旅游企业对接,使旅游发展走上专业化道路,接待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目前,红旗村每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形成了以民俗文化和民俗餐饮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全村从事旅游业的有60户,其中旅游饭店15家,民宿26家,旅游购物网点5家,民俗表演队2个。
发展成果惠及村民
新中国的摇篮红旗村,以改革开放的强大声音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红旗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以成为长白山景区必经之路为优势,以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为重点,以美食、特产和地方文化为重点,全力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第一村”品牌。
74岁的金春子,因为妻子多年前去世,一个人住在村子里,所以家里很穷。近年来,金春子的民居被改造成了村里的旅游景点,每个旅游团都要按游客数量付给金春子一笔参观费。旺季,金春子每个月能赚5000元;一年后,金春子可以赚2万元。
80岁的朴明春,一生都住在红旗村。1954年,他来到现在的红旗村定居。他说:“当时地广人稀,没有村庄。周围都是柳树,一转身就看不到人了。耕地用的牛很少,都是靠人力开荒。虽然他们很努力,但一年后产量仍然很低。1978年,我们一家五口干了一年,除去口粮只剩下3分钱和2分钱。”转折点出现在1981年,当时土地家庭合同改革为家庭。朴明春带领两名村民承包了村里8亩地。承包后种田积极性高,亩产由1200斤提高到1500斤,一年盈余2000多元。
安图县文史资料室主任安说:“红旗村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见证了从最初的‘大间儿’客栈到民俗旅游的历史发展。红旗村是第一个将韩国民俗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村庄。红旗村是延边地区第一个旅游收入过百万的村庄。”
村委会主任赵哲凡说:“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村里农副产业的发展。房前屋后种的玉米在绿色食品季可以卖到两元一穗,每个村民平均收入2000元。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生产的木耳、鹿茸、蜂蜜等产品的销售。”
[/s2/]迈向新时代的村庄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
十八大后,红旗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2年至2017年,红旗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0多万元。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近百万元。2018年,红旗村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入住2万余人,村内直接经济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赵哲凡手指了一下算村集体收入账:村里建的停车场一次停放100多辆车,一年净收入16万元;民间住宿一年村内净收入13万元;村里的采摘园净收入每年8万元;村里养鸡场一年净收入3万元等等。村集体收入用于扶贫公益支出、村道修复、村民围墙修复、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改造。今年,村里还花了80万元修复美化村民的围墙。
关于下一步的计划和意向,赵哲凡表示,“我们村正在积极向县里请示,准备在红旗村建一个朝鲜族民俗酒店,投资1500万左右。酒店建成开业后,每年村集体收入约200万元,也将带动村民家农副产品的销售。今年4月底,该村将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向全国各地展示和销售我村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村民农副产品,提升我村旅游品牌和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标题:{健康新闻}由“打尖儿”客栈到民俗特色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健康新闻}朝鲜族小村故事多
下一篇:{健康新闻}抗日英雄王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