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冰雪为媒 文化为魂
本篇文章1606字,读完约4分钟
吉林日报陈婷婷
清晨,踩着吱嘎作响的积雪,走在老白山的雪村上,一排排小木屋错落有致,白雪覆盖的屋檐下,红灯笼在风中摇曳,几只喜讯鸟振翅飞来飞去,远处山谷里回荡着雄浑的“号角声”。
老白山雪村位于敦化市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团北林场。作为木邦的重要发祥地,在68年的伐木史上,一个完整的木邦文化已经在这里凝聚。2015年,在国家完全停止砍伐天然林后,老白山的雪村将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到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中。
“白航,当你弯腰时,举起你的手掌,抓住你的辫子,看着你的脚……”在老白山木榜文化基地,一场给游客抬柴的表演如火如荼,只有六首强劲的丧门歌曲把一块盆口厚实的木头抬了起来,而且稳扎稳打,很有默契。现场导游告诉我,壮士们反复吟诵的是过去长白山地区最常听到的川坡号子。
自从有了森林和伐木业,森林就从未停止过。对于森林工作者来说,喊号角声不仅可以保持节奏,平等分享力量,还可以解除烦恼和无聊。近年来,由于森林处于停采保护阶段,机械化木材运输可以依靠木材堆场的起重机,提升木材的活动越来越少,因此这种森林角越来越少。
省级民俗学专家曹宝明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那些具有明显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最容易消亡和改变。虽然老白山地区“关斧不锯”,但灿烂的森林文化依然存在。为了保护这一森林文化遗产,在发展冰雪旅游的同时,老白山雪村修复了木邦文化基地,让游客近距离观看木邦人祭祀山神的仪式,体验木邦人砍伐、牵引、装载、提升木材的日常工作,真正了解并融入森林生活。
“听说这里有半年的雪季,想体验一下冰雪工程。没想到会被这里的木帮文化圈起来。”来自海南的刘女士说,通过短短十分钟的现场展示,她不仅了解了长白山地区伐木工人的工作流程和生活条件,还学会了如何当场用头辨别木材品种和树龄。“新颖实用!”她动情地说。
60岁的吴宝财是老白山雪村木邦的“老老板”。作为一名30多年的伐木工人,他总是乐于与游客分享木帮的故事:过去,由于自然条件和原始工作方法的限制,木帮有严格遵循的规则。比如放第一棵树叫“锯”。锯之前,你要在山神们总把头放在的小庙前供给。第一次看到应该选择下山,以表达这个季节可以顺利和安全...
“我一直以为伐木停止后,这些故事就不再为人所知了。自从村里的木邦文化基地建立后,我们伐木工人又有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吴宝财反复背诵发展旅游业的好处。“村里很多人都有副业,干林蛙和加工过的坚果...一切都很好。”趁着冰雪旅游的东风,他还在村里开了个民宿,生活已经达到了超级小康的水平。
敦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鑫说,老白山雪村还有很多像吴宝财这样的伐木者。她说,老白山雪村每个家庭的收入现在是原来的两倍多,双职工家庭的月收入可以达到7000到8000元。她告诉记者,在老白山,冰雪旅游不仅复兴了木邦文化,也拓宽了许多“林二一代”的职业道路。
“我在北京工作7年了。我父母一直想让我回来,但是在林区伐木、测量、装载...哪种工作不是一个女孩能做的。这几年开始发展旅游业才意识到。该回家了。”邓鑫说,村里的工人大多是“林二一代”,他们在冰雪旅游的号召下匆匆赶回家乡,结束了流浪生活,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力量。“以我自己为例,因为我有文化传媒工作经验,知道很多先进的营销方法,对于景区的品牌推广意义重大。”
“冰雪资源是我们吸引游客的媒介。我想不断注入文化,给发展带来灵魂。老白山地区不仅有木帮文化,还有关东文化和渔猎文化,是未来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邓鑫说,鉴于游客对深入了解穆邦文化的普遍需求,老白山的雪村可能会考虑在未来建设一个穆邦博物馆,让游客充分了解美丽的森林和雪域的故事。
对于老白山的雪村来说,“收斧止锯”不是森林文化的终结,而是保护和拓宽森林文化的开始,奋进中的冰雪旅游无疑是弘扬这一文化复兴的最佳载体。
从困难重重的林场到迷人的旅游胜地,这个冬天的白山雪村旧貌换新颜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标题:{健康新闻}冰雪为媒 文化为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健康新闻}“新村”迎春春不远
下一篇:{健康新闻}江西抚州:乡村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