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8字,读完约7分钟
编辑前的文字:
这是一个很长的“假期”。北师大长春附中小学近日召开网上家长会。父母在网上和孩子分享他们在家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其中一个开私人诊所的妈妈回忆说“10岁的女儿给5岁的女儿做了一坨汤当午餐”,眼泪夺眶而出。
这个漫长的“假期”让很多在职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锻炼了部分孩子的自立能力。但是这个假期带给更多父母的是育儿教育的负担。吉林大学犍为校区的王老师表示,经过两个多月的网络教学,她不得不在家在线给30多名大学生讲课,同时还要督促上小学的儿子上网络课。有的同学不交作业,她想冲;淘气的儿子每天都需要监督学习,这让他们更累。两头的长期紧张让懂教育方式的她很累,和儿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很难保持“孝顺”。无奈,她发出“神兽在家,怎么爱他?”!”“灵魂折磨”。
在疫情下经历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后,有人为未来担忧,有人为现在担忧,有人沉迷于囤积口罩等...面对诸多心理问题,记者采访了心理学和教育专家,请他们帮助读者构筑心理防线。
冷静化解“负能量”的渠道很多
去年从通化师范学院毕业后,小茹再次为考研而战,只为体验疫情的冲击。她说她有一个男同学很喜欢在武汉工作,所以这次申请了武汉某大学的研究生。疫情开始后,她坐立不安,不断刷新武汉信息,责怪自己不注意阅读。“当时除了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都有些缺席,学习效率特别低。再加上家里运动量减少,经常凌晨3点醒来,晚上11点睡不着,白天无精打采。”
在吉林市经营两家药店的徐女士是一位“长跑运动员”。她过去每周至少在户外跑4次5公里。她加入的小团队丰富了她的生活。疫情爆发后,她只能把跑步活动转移到家里的跑步机上。“当时我的药房进不去口罩,很困扰。居民住在家里,店内收入减少,但开销多,压力大。情侣每天回来很晚,不太在意店里的东西。”有一天跑步机突然坏了,想到事业家庭生活不如意,她自己也开始哭了。她觉得自己就像这个停滞不前的跑步机,看不到希望。
由于无法外出社交、锻炼身体、收入减少,有些人会保留手机,每隔三两分钟就刷新一次信息,搞得坐立不安。
为了应对疫情后群众的心理问题,各地设立了心理救助热线,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宣传,以扩大惠民范围。吉林省心理协会成立了心理咨询专家服务小组,卫健委等部门合作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每条热线至少有两个座位,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服务。
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林冬梅开了一个“解谜”药方:每次出现重大危机时,人都可能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反应,应该理性认识。要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不要相信谣言;要落实各种个人防护措施,降低感染几率;相信科学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战胜疫情;多关注积极有意义的事情,让生活如常;即使是民宿,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和习惯,有利于增强抵抗力;要通过微信、网络、电话等方式和熟悉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稳定心态。
有必要囤积和转移注意力
“把闹钟调零,在线抢口罩。白天去网上超市下单买卫生纸,大米,面条,油,消毒液...只要有促销,就买吧,买吧。”白领宝妈郭女士谈防疫物资储备措施。记者在郭女士位于长春邮电小区的家中看到,那里有近10张卫生纸、几张抽纸、6袋10公斤重的真空包装大米、4桶大豆油,以及一个装满口罩、消毒剂和消毒湿巾的10升专用清洗盒。“如果超市现在有什么活动,我必须下订单补货。疫情刚发生时我什么都买不到的恐慌过后,我下单的冲动根本停不下来。”郭女士的爱人王先生无奈地说:“别让她买,她真的睡不着!”
在电信企业从事通信工程工作的“理工科男”小许看完泉州酒店事故幸存者被埋的消息后,在家中多处放置瓶装水,并在网上搜索应对灾害的物资储备策略。我家有三个人的饮用水,罐头食品,不依赖通讯网络的收音机,还有两个星期的备用电池...“现在真想买防辐射服,朋友说我是末日生存狂魔。我认为,如果有条件,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好应急物资。”小许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材料清单”——纸质地图、指南针、火柴(带防水包装)、高楼逃生绳、急救毯...
过度囤积者陷入“末日心态”,也是心理误区造成的。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调节减压门诊主任吴波对此进行了分析:疫情发生后,适当囤积口罩和消毒产品,可视为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的提升。部分老年人过度囤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与他们的信息来源偏差有关。家里的年轻人有必要向他们传递更科学、更权威的信息。过度囤积的人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焦虑素质,导致他们在危机来临时表现出相关的表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他们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过分的。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你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如果你意识到但无法克制自己,影响学习、工作或生活,就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运动将注意力转移到更积极的事情上,有利于缓解囤积物品的焦虑障碍。
亲子陪伴相互尊重,收获更多
"孩子出生后第一次挨打,也就是在这个假期里."韩的母亲是一名四年级学生,她说。她和丈夫在长春青衣坊经营花卉生意。在这个“超长”假期里,他们担心不能开门做生意,同时又为孩子的在线学习状态而疯狂。“这孩子自制力差。我只是走开了一会儿,他偷偷在电脑上玩游戏。看到他没有专心学习,我对家庭和孩子未来的焦虑都爆发了。我真的是毫无控制地打了他。”说到这里,小韩的母亲不禁叹了口气。
在网络媒体工作的李明,为了在家照顾上小学的女儿,请了三周的年假。她觉得让其他同事分担她的工作很内疚,但是带孩子上班影响了别人的工作,所以和孩子在家的时候总是很烦躁。“有时候孩子问太多问题,让人心烦。他们忍不住想发火,发火之后又后悔。我曾经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是这段时间我一直很压抑。我觉得我是个失败者,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我的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投资。”
“长假”期间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吉林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杨宇给家长的建议是: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科学地了解疫情,学会如何保护孩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把孩子带到社区广场等安全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活动,消除孩子待在家里缺乏同伴交流的心理影响。家庭式学习确实有些不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难得的亲子时光。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分享在线课程,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纠正学习态度,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设定合理,方案简单易操作,实施过程中奖惩为主。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要抱着自律的生活态度,不要沉迷电子产品,不要拖延。和孩子一起阅读和练习书法,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我相信父母和孩子如果能坚持这样做,会收获很多。
带走这些抗击“流行病”的“灵魂密码”,以最积极的态度构筑心理健康防线。相信风暴过后你会更精神。
记者张会勇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城市热点)战“疫”:请记下这份“心灵密码”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