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讯}从大包小包到轻装出行 藏在高校新生行囊中的时代变迁
本篇文章1741字,读完约4分钟
从“粮票、饭盒、被褥”到“水壶、银行卡、随身听”,再到现在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大一新生包里的“标准”正在慢慢改变-
藏在后备箱里的时代变迁
9月中旬,大学新生开始陆续报名,经历过疫情的学长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步入大学大门,体验着与以往不同的新生活。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口罩、抗菌洗手液、酒精湿巾成为大一新生的必需品。除了日用品,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几乎成了大一新生的“标配”。
从20世纪末的“粮票、饭盒、被褥”,到21世纪初的“水壶、银行卡、随身听”,再到今天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大一新生“书包”的变化,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时代变化的记忆。
“三件套”:生活学习双标
“我带了两件行李,一个行李箱和一双肩膀,都是换洗的衣服。”航空航天大学大一新生空·张南来自湖南。在他的个人物品中,口罩、抗菌洗手液和酒精消毒湿巾整齐地放在后备箱里。“临走前,我妈再三叮嘱我注意个人卫生和安全,不要聚会,保持社交距离。”
“我们还是不放心,跟着。”在校门外,很多家长知道目前禁止家长入学,但还是想送孩子去学校看看。“因为疫情防控,家长只能送到学校门口,但我想看看孩子走进大学大门的那一刻。我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刘明做大学辅导员快十年了。在他看来,“00后”出生的新生基本都是电子产品的追求者,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几乎就是“一套手”。
“以前大部分学生都在宿舍装台式电脑。一般一个宿舍很少,只有少数学生有笔记本电脑,也很繁琐。现在,除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有一些学生购买了平衡车和单反相机。”刘明说。
回忆自己刚进大学的时候,刘明说自己比以前好多了,不需要自带饭盒、水壶、脸盆等日常用品。除了携带被褥、衣服等大件物品进学校,他还带了一张银行卡和一个他觉得很时尚的随身听。他笑着叹了口气,“今天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随身听。”
手提箱:网络时代的轻装旅行
在各大高校的现场值机点,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一新生现在出行比往年大包小包都要轻松。
“学校里很多东西都可以买到,网购很方便。除了基本的衣服和日用品,我都是网上买的,直接寄到学校。”北京邮电大学大一新生黄岩,只带了一个行李箱来报到。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学校要求今年新生报到时家长不得进入校园。没有父母的帮助,有的女生甚至只背着一个肩膀去举报。“我带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其他日用品都是快递从家里送来的。他们比我先到学校。”
在报名现场,可以看到现在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小。大一新生普遍认为,只要人和手机一起上学,其他的都可以在网上购买。
“这和那一年完全不同。当时,我不得不从家里背卷。“一位来送孩子的家长说,80年代,他们报大学的时候,需要的东西就是粮油关系的迁移证明和户口迁移证明。”大学的时候,我们是根据粮油关系,通过发馒头票和饭票吃饭的。没有这个迁移证明,我们不能保证口粮。另外床上用品衣服都是两个大包,一路坐火车回学校。"
给新生的信息:在适应中创造更好的希望
除了行李的变化,与往年最大的区别就是疫情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和世界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确实时间不能重来,失去的生命也不能回来,但是被灾难侵蚀的人心不是被病毒吓倒的,也不是被病毒打败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活跃的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向新生发出了一条信息:“学风建设不是空式的空谈,不是道德说教,而是人的境界和追求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大数据研究发现,自2020年以来,人们的积极情绪比2019年显著下降,但他们的成就、投入和意义感却有所增加。对比发现,2020年,有10项优势上升到统计显著水平,分别是原谅、勇敢、自制、诚实、公平、谦虚、好学、公民精神、希望和善良。唯一滴就是幽默,玩家更少。
显然,在对抗病毒的日子里,虽然人类悲剧很多,但人们可以看到更多人面对灾难时的无畏和积极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病毒造成的痛苦的执着,也体现在失去亲人后的坚强,凸显了作为人的崇高精神。
谈到一些高校招生后的封闭管理,彭凯平认为,虽然全球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我们已经进入了疫情正常化的生活,这与以往的生活有很大不同,这要求新生以新的理念适应,并在这种适应中创造更好的希望。
来源:新华网
标题:{教育快讯}从大包小包到轻装出行 藏在高校新生行囊中的时代变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