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讯}“体教融合”或有望缓解学校体育的割裂之痛
本篇文章2928字,读完约7分钟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近日发布。该文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体教结合的要求,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一些解决办法。作为加强学校体育的一系列文件之一,这份文件会给我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带来哪些变化?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采访了很多这方面的专家。
学校体育将继续加强
“与以前的文件相比,《体教结合》文件对责任主体的认定更加明确,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各自的任务写得比较清楚。”南京科技大学商业研究中心主任王教授认为这是该文件的亮点之一。
文件还提到,要求大、中、小学建立广泛的校队,特别是三大篮球赛事。王说:“篮球队三球的共同特点是团队项目,这就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也要有一定的身体基础和身体对抗能力。因此,广泛开展三大球类项目,举办各级各类比赛,将有助于解决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三无”(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体育课问题。”
看文献资料,其实对于普通学生如何加强体育锻炼的规定很少,大部分笔墨落在学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上。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炳书认为,这是因为这次发布的文件只是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之一。此外,只有加强学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制度建设,才能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
钟秉书说:“以前我们学校的体育工作基本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并没有给竞技体育和竞赛活动注入更多的力量。“这份文件强调建设校队,参加地区乃至全国联赛。对于表现优异的学校,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在教师和教练员的培训方面给予适当奖励。钟秉书说,这是给学校体育更多的责任。教育部体育运动司司长王登峰曾提出学校体育的六字方针,即教书育人、勤于实践、定期竞赛。定期竞赛是指学校体育的竞赛,是原有学校体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人格教育。”中国教育科学院体育健康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竞争是人类的天性。体育比赛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复杂,而集体球类运动则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这份文件强调了比赛的重要性,并鼓励发展三大球。在吴健看来,这是一场希望加强薄弱学校体育的竞赛。
比赛对于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是如此之高,因为比赛是体育活动的核心。钟秉书说:“就像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考试一样,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考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是比赛。我们可以看到,这份文件提到了青奥会和学生运动会合并,教育部门的校际赛事和体育部的U系列赛事合并。赛制的变化会导致训练体制的变化,训练体制会从原来的运动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分离走向两者的融合。”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重返校园
这也引出了文件的另一个方向,正如钟秉书所说:“这份文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文件开头提到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设计和推进什么?一个核心变化是未来学校体育将承担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任务,同时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国家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换句话说,就是为我国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改革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三级培养网络,即传统体校、业余体校和专业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相对封闭,而且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培养而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造成了一系列弊端。
钟炳书说:“我们以前培养年轻运动员的目标是为国家争光,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忽略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这份文件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把培养青年运动员纳入学校体育体系,把这些人培养成为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份文件明确指出,要鼓励各地建立和完善以传统体育特色学校为基础的“一站式”人才体系。钟秉书说,这其实说明,一方面,我国原有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职业队、职业队的一站式新模式;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应发挥个体协会的作用。我们来看看周边日韩的赛制。钟秉书说:“比如日韩足球,从小学比赛到职业联赛,都是足协主办的。”
目前,中国正在推进单项体育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这也是中国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件中还提到,社会体育组织应在发展学校体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钟秉枢看来,“社会组织的介入,将使中国原有的国家体系三级培训网络框架发生巨大变化。以前的国家体制只给了体育部门的力量,以后真的是全国,包括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力量都会发挥出来。”
当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回归校园,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运动员,才能消除体育生与普通生之间长期存在的差距。
根据文件规定,原本是培养中国竞技体育人才摇篮的体校将推进改革。“在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促进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的建立。”
王对文件中提到的“在不降低学术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的条款印象深刻。王认为:“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提高,乃至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都与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在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时,一般情况下,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课要求不高,甚至高水平运动员也可以用自己的比赛成绩换取学分或获得更低的学分。在这种情况下,高水平运动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不是很好。但是,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学生运动员在大学里通常没有更低的学术要求和学分。"
在钟秉书看来,“这份文件的公布,说明就学校体育而言,教育部门今后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反过来也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体育系正在适应社会的变化,适应世界范围内体育与教育一体化的大趋势。”
政策交叉需要解决
“体教结合”文件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改革方向,但在行业专家看来,有些内容仍需改进。
王说:“就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而言,全国有条件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只有300多所,而全国高校有3000多所,太低了。”此外,指挥棒的作用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提出:“我们可以把自己放在中学。如果我是中学校长或者学生家长,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我会让学生和孩子加强运动。热情能有多高?”
吴健指出,该文件“支持在大、中、小学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制定了体育教师课外辅导和组织比赛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这与“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开设课外辅导班或在课外辅导班授课”的现行规定相交叉。此外,“鼓励各地以传统体育特色学校为基础,以小学、初中、高中为对口单位,建立和完善“一站式”人才体系,在同一项目中开展体育锻炼,解决体育人才无法升学的问题”的政策,也与现有切块升学、就近升学的政策相交叉。因此,在后续操作中,需要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来解决不一致的问题。
吴健还认为“学校体育现在已经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且在学科内进行。国内学校普遍重视智育,轻视体育,但从人的培养来看,智育和体育应该同步发展。从学校体育内部来说,体育课,课间练习,课外活动,课余训练,比赛往往是分开的。现在我们经常问,为什么体育课不能竞争?事实上,体育教育模式是一种以竞赛为主导的有效教学模式,现在已经被抛弃了。学校体育的这种分裂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慈欣)
来源:新华网
标题:{教育快讯}“体教融合”或有望缓解学校体育的割裂之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