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快讯}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探究
本篇文章3689字,读完约9分钟
[摘要]
培养“德劳结合、知行结合”的高级技能复合型人才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目前,职业教育已进入加快发展、提升内涵的快车道。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2019年教育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418所,在校生1134万人,设置专业700余个,专业点近4万个,覆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市场需求的所有岗位。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然而,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总数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卖方”变成了“买方”,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在考察毕业生技能时,会将职业道德、职业定位、职业认同和抗挫折能力纳入评价范围,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迫在眉睫。
一、新时期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意义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就业优先的方针,把职业教育放在“促进就业”的重要位置,体现了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学是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扩大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范围,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为高职学生未来进入职业道路奠定基础。[1]根据Michaels《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15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49%的高职院校在毕业三年内转行;毕业三年内,高职院校转行的50%。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毕业生就业预期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此外,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困扰。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与职业心理素质要求差距较大。在新的时代,企业不仅需要专业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具有敬业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抗挫折能力的员工。企业的需求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了路线图,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高职教育需要积极应对挑战,解决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分析
(1)价值取向偏离,口碑评价不高
“00后”出生的高职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丑恶社会现象的影响,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查和面试中,发现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信用评价不高。受高校就业率考核的影响,学校往往要求学生“先找工作,再择业”。然而,进入企业后,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信,从众心理严重,缺乏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对企业忠诚度低,择业态度不正确,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较少考虑企业的发展利益。
(2)缺乏职业导向和自我意识缺陷
高职院校扩招后,学生来源类型复杂,文化知识基础低,专业知识理解困难,学习目标不足。高职学生的学习期望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都听从父母的建议,也有一些学生选择在入学后重新调整职业规划。进入学校后,一些学生产生消极、抑郁、放纵和自我毁灭的心理,导致自我意识缺陷、抑郁敏感等心理素养问题。有些学生毕业后自尊心很强,缺乏沟通和团队精神。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可以归咎于困难、运气不好,甚至抱怨别人。
(3)心理学教学方法落后,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普遍更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而不是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设备投入不足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专业心理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大多没有单独开设专业心理素质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心理教育教师集中上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课堂互动性不强,日常教育中专业心理素质综合训练不足,学生专业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不准确。
(4)职业规划脱节,专业内涵建设不足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虽然专业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有所提及,但在就业指导中需要强调,但它只是简单地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专业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动态匹配专业岗位的新变化,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职业和职业发展深入研究专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学生缺乏奋斗目标、进取精神、工作动力和职业规划。
三、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
(1)树立职业教育大课堂的理念,职业道德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一,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感,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二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心理教育实践,在各种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心理素质,推进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互联网+职业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模块化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专业潜能,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使学生具备核心政治素养;第三,构建“心理教育”中学术教育、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协调机制。教育产业部在育人管理和服务中,要充分发挥团委和辅导员的作用,利用云课堂、学校微信、微博、班级qq群等信息手段,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心理动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加强人际交往、人生价值观和情绪管理的团体辅导,加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
(2)强化校企融合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应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校企合作效率,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结合行业、企业、专业特点、学生实际等。,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标准,共同建设和教育人才,帮助学生职业发展。一是走走出去的道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完善学生实习制度。利用实训实习机会,工学结合,向老师学习。其次,采用介绍的方法,运用导师制和项目驱动教学法,邀请企业决策者和高技能人才来学校,举办优秀校友报告会,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促进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在企业设立师徒辅导室,及时关注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变化,给予适当的干预和分析,形成知行结合、师生结合、校企结合、校内校外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构建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立体工作网络。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专业经验。发扬光荣劳动和宝贵技能的风尚,积极与企业对接,加强实训活动,增强信息反馈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职业心理评估,提升职业认同感。
(3)完善培训体系,积极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
以学生为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完善专业心理素质线上线下协同培养体系。一是建立学生职业心理评价体系,掌握学生特点、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模式,减少外部环境影响,为人才培养提供“大数据”。第二,课内外结合,运用多样化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第一堂课,设计专业心理素质小组培训班,增强特色专业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置网上教室,通过网上学习、网上评价、网上心理咨询问卷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积极性[2];规范整合第二课堂,教育学生认识职业道德,强化职业信念,培养职业道德,加强职业自律。第三,加大对学生线下问题的解决力度,利用心理咨询、心理游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的专业兴趣。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在社团活动中开展“我的就业观”等活动,开展职业心理素质培训,模拟企业的hr招聘场景,体验就业招聘过程,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4)实施职业素质心理教育,实施职业规划
高职学生生源规划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实现学习与职业的联系,提高就业竞争力。一是建立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内容体系,根据企业对员工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中进行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诊断,帮助学生分析职业特点,增强职业意识,实现职业认同。第二,专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在体验式团队环境中完成专业心理的成长。三是串行设计不同年级的学生,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使之协同工作,发挥1+1+1大于3的作用,通过持续、连贯、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素质。大一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启发自己打好理论基础,根据行业实例制定职业前景规划。大二学生的职业道德或其他职业心理素质根据实例进行分析。大三可以从低到高,从简单到简单,从粗到细,改善行业的求职心态、技能和相关态度,以促进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均衡健康发展,不断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迎接职场挑战,完成从“学校认同”到“职业人”的延伸。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个人需求、职业特点和群体特点激发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分阶段、分层次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学习和生活信心,构建立体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的责任。
作者:罗素,川南幼儿师范学院
标题:{教育快讯}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探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