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才大市场 “我”该怎样抉择」
本篇文章2262字,读完约6分钟
毕业季,选季节!大学毕业生必须做出选择
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的电子招聘信息屏前,总有人来找工作。
“七年后,请给我回信,告诉我你是谁。”这是北华大学的一位老师写给她的每个学生的毕业致辞。老师说,她希望学生们能够成功地踏上更美好的人生旅程。同时,这条信息的真正含义是提醒她的学生认识并迈出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求职。
7月21日,我市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提供300多个岗位,招聘2000多人。当天,1800多名大学毕业生用懵懂的眼神看着城市人才服务中心这个巨大的社会人才市场。面对社会求职的大门,很多人不得不寻找答案,告诉自己“我是谁”。
国有企业有些“高调”:
大学生退一小步
八点半的招聘会上,八点左右陆续来了一些求职者。其中有大学毕业生,也有社会求职者。那些拿着崭新的档案袋,早早在这里等候的人,通常都是一脸稚嫩。他们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容易与许多求职者区分开来。
记者手里拿着一份“简历”,直接跑到一个人最多的招聘亭。这是会场唯一的国企招聘台。与其他摊位前的两三个人不同,这个摊位周围有十几个人。这也是唯一一个只有背景板,不向考生发送任何纸质材料的展位。工作人员没有热情地让任何候选人入座。
尽管如此,背景板上一家工厂亮眼的“知名国企”和“五险一金”依然吸引人。在这些人中,大约有一半有大学毕业生的“logo”。
记者交了“简历”,工作人员说不用先看,让记者先看背景板。博士、硕士、本科学历都可以求职。工作人员说:“乐观点,前三个月要实习,工资1500。”工作人员还表示,体重超过180公斤的男性不允许申请。一个求职者直接被问到体重,然后离开现场。记者身后,一个明显是大学毕业生的女生问工作人员:“要倒班吗?”工作人员说:“可以。”经过这些问答,半数以上的年轻求职者转身离开了。
记者带来的两名实习生作为“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体验式采访。
首次求职:
报酬不是第一位的
第一个向我抛出橄榄枝的人是一家教育信息咨询公司。招聘人员可能看到了我的犹豫,有些人迫不及待地给我介绍了他们公司招聘的职位:研究生客服和接线客服。工作人员说当天下午他们公司有面试,要我留下联系方式。但是,我想找一个和自己专业匹配的职业,委婉的拒绝了他们。我发现这样的企业对工人的需求比我们对工作的需求更迫切。
我去应聘了一家知名培训学校的数学老师。我发现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很快就有了招聘员工的主动权。于是,这个过程变成了他让我回答。在问了我的家庭教育经历和一些专业知识后,他建议像我这样的大学生两个月后再申请。与“淡季”相比,“旺季”的招聘门槛会更低。
在另一个教育服务中心,虽然不符合招聘条件的年龄,但是工作人员接待了我。感觉这么新成立的公司缺人,招聘的时候可能会“上门”。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薪酬。我咨询了一些同行。他们说最后忘了问工资。
没遇到喜欢的工作:
不是我想的那样
没找到喜欢的工作,但看到人才市场有很多销售岗位,就抱着有经验的想法问。
印象深刻的三家公司都是理财公司。工作人员都很热情,能感觉到他们属于竞争和竞争的关系。一家公司说他们是世界500强公司。工作人员问我是想舒服还是想多交朋友。但是有什么区别呢?他说,可以分为两种:内部和现场。中层在后台两到三年就可以达到,而外地赚的钱更多,但是职位提升的速度可能没有后台快。
后来公司让我去做性格测试。工作人员一直在劝我,希望我能出去实地吸引客户。我在招聘会上走来走去,遇到这家公司两三次,不停游说我加入他们公司。
在某外语培训学校的招聘会上,工作人员问我有没有教国学的经验。我说“没有”她的态度明显冷淡了。另一家教育信息公司主要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提供信息。我不太了解他们的业务。他们给了我客服人员的职位,没有提到其他职位。
这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市场
有人说:“生活费还是可以从父母那拿的。在这个成本的支撑下,我们还有很多选择。”还有人说:“在很多选择下,大学毕业生要有一个理性清晰的职业规划。”
大量数据显示,近年来,应届大学生在求职选择上变得更加多样化。据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每年举办的招聘会很多,平均每个招聘会约有3000人参加。
勇敢迈出第一步
神威
找工作不难,但找好工作不容易。经过一次体验式面试,笔者发现这句话表达了很多求职者的心声。
7月份举行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3000多名候选人,其中包括1800多名大学毕业生。很多人是带着梦想来的:热情,冷遇,警惕。几个小时后,有人脸上带着笑容走了,也有人紧锁眉头走了。
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说,这次旅行是他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作者在深思的同时,为自己勇敢的一步喝彩。
不走这一步,就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就算不走这一步,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这一步就像踩在一块秤砣上,踩上去,在社会面前掂量自己的体重。这其实是自我认同的试金石。
我市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曾告诉笔者,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适应形势,自我调整,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就业心理过于僵化,坚持较高的职业导向和薪酬导向。也有一些同学不着急,因为没有方向。事实证明,社会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刚性”太强,需要放低心态,努力找到合适的位置。没有方向的人要目标明确,不断进步。
如果不尝试就不知道水深,不走路怎么走在路上?许多人需要清除有形和无形的障碍,打破心中的高墙。社会需要自信、自立、有技能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需要勇敢地面对社会迈出第一步,因为“许多学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人才受益于巨大的成就”。
记者沈巍实习生李东垣张泽翻译
标题:「面对人才大市场 “我”该怎样抉择」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