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闻}让国产果突出重围
本篇文章2623字,读完约7分钟
农民日报祖一义
“‘红关2号’薄,耐贮运,肉质脆,口感好。“进口大理石”含糖量高,酸度适中,风味较好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秦永华在基地展示了团队选择的火龙果新品种。盛夏,太阳如火。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一排排茂盛的树枝和藤蔓用支架覆盖,点缀着一圈圈不同颜色的火龙果,旖旎淋漓,十分喜人。7月28日,在全国火龙果良种联合研究暨新品种现场观摩品尝会上,各领域研究单位齐聚一堂,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评价。
2018年5月,农业农村部将火龙果列入国家良种联合研究项目特色作物群,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省13个研究、教学、推广单位和12家企业组成研究联合体,围绕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我国火龙果良种繁育和关键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两年来,研究团队加强了育种技术研究,分阶段取得进展,培育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优质品种,为我国火龙果品种升级换代注入了强大动力。
多元化品种选育解决产业发展瓶颈
与其他特色作物不同,火龙果育种在中国起步较晚。2005年以前,中国开始开放红皮白肉品种,但以越南品种为主,口味清淡,品质一般。从2006年到2012年,红皮红肉品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一度严重依赖火龙果的进口。然而,近年来,由于其产值高、生产周期长、风险低、效益可观,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火龙果种植的行列,中国火龙果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目前,就产值而言,火龙果已成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第五大热带水果。”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秦永华表示,2019年,中国火龙果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值超过100亿元。
但今年随着前期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火龙果进入高产期,受新冠肺炎肺炎影响价格持续下跌。
据统计,中国是越南最大的火龙果销售市场,每年约有90%通过边境口岸出口到中国。此外,印尼火龙果获准向中国出口,加剧了火龙果市场的竞争压力。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积累,中国火龙果在优质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技术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如果优质品种只追求推广区域,最终会制约行业的发展。”该研究团队首席专家陈业源表示,该研究团队的目标是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一流火龙果品种,打造世界知名的火龙果品牌。但同时也要避免品种单一的情况。
根据火龙果产业的现状,秦永华表示,未来的育种方向应该更加注重多样化优质品种的选育。我们在自花授粉、优质高产的基础上,专注于耐高温、耐晒、抗病、抗寒的目标,培育不同肉色、口感硬脆的特殊品种,以满足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研究团队根据市场需求,筛选出了一批具有市场推广价值的红肉、粉肉、双色火龙果新品种,如“红关二号”、“双色二号”、“进口大理石”、“米白”,为市场品种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聚焦突出问题,突破痛点和难点
在新品种的选育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中,研究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
“原红肉品种在种植上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人工授粉才能产生效果,否则对产量影响很大。”秦永华表示,由于人工成本高,授粉时间特殊,人工授粉品种的市场推广非常有限。“火龙果一般晚上开花,早上凋谢,所以晚上授粉,天气很热。300块钱不能天天招传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不断取得突破,从育种上解决了火龙果自交不亲和的问题,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现在随着自花授粉品种的推广,人工授粉品种基本没有市场了。”秦永华说。
除了“隔夜授粉”的问题外,围绕抗病、优质等育种目标,研究团队不断深入研究,在桂中、海南、滇南等优势地区培育抗溃疡病、炭疽病、耐热、冬春季易开花的品种,在云贵川干热河谷等优势地区培育适应高海拔、抗旱的品种。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创造了一批优良的新种质用于生产
此外,耐贮运性也是火龙果育种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的火龙果主要用于国内消费。现有的保鲜技术只能保鲜30天左右。如果要出口到欧洲,海运至少需要50天。”中国热科学研究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表示,耐贮运品种的选育和保鲜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扩大火龙果在中国的海外销售市场。
同时,针对其他育种关键技术的突破,研究团队开展了诱变技术、倍性育种和短周期高效杂交育种技术的系统研究,开展了分子遗传图谱和功能基因挖掘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分子鉴定平台,全面开展了火龙果育种技术及配套技术的研发,大大加快了育种进程。
培育品种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推广。在海南、广西、广东等地的10个示范基地,研究团队示范推广了大红、米红、双色1号等20个品种,引进优质品种5个,推广应用面积4000亩,得到当地种植者的认可。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共享是品种创新的坚实基础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挖掘是品种创新的基础。近两年来,研究所不断收集和筛选火龙果种质资源,新收集108份火龙果种质资源,共享1000次,完成397份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筛选出26份优良种质资源,为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192个审定品种、商品品种和主要品种的遗传分析,发现我国现有种质资源虽然丰富多样,但现有商品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基本在0.9以上,说明现有主要品种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胡文斌表示,在育种时,选择遗传差异较大的种质作为亲本,可以扩大亲本的遗传基础,提高火龙果的育种效率。因此,加强乡土物种和野生种质资源的引进和收集十分重要。
“我国热带作物资源收集的多样性普遍不足,准确的评价工作相对滞后。”陈业源指出,原产于中国的热带作物资源不多,可应用于育种创新的资源不足。如何利用国外资源在中国进行品种创新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解决这个问题,培育一流品种,需要研究联合体的共同努力。首先要从素材和平台的共享机制入手。为了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2018年6月9日,在全国特色作物(火龙果)良种联合研究项目启动会上,研究团队签署了《全国火龙果良种重大科学研究种质资源、信息和人才共享协议》,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了联合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的利益,促进了育种材料和育种技术的共享与交流,通过机制创新促进了科研力量的大联合与合作。
为方便种质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研究团队搭建了火龙果育种信息平台,平台内容包括我国火龙果种质资源、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种的基础信息、评价信息和生产管理信息,为联合体成员提供高效的育种信息共享和生产数据支持,共享利用1000份。
标题:{健康新闻}让国产果突出重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吉林福音时报致力于让您的生活多姿多彩,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吉林今日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吉林福音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