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8字,读完约5分钟
他原来的工作令人羡慕,整天和项目打交道,现在却和村民们一起打滚,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什么行业能致富增收,什么时候能脱贫致富。这种职能的转变对他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挑战。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有资格担任这个角色。他不仅赢得了村民的赞扬,也赢得了领导的肯定。他被亲切地称为“2016年春节刚过,韩龙珍告别了家人和同事,来到三河村开始了他的第一秘书生涯。
三河村是惠南镇著名的贫困村,被誉为西部“四穷”。村里有一千多人,都是五十多岁的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因为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集体经济很弱,村里的街道、巷道、桥涵损坏严重,村里无力支付维修费用,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债村”。
在村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韩龙珍感到压力很大,担心自己可能无法摆脱贫困,解决关键问题。有一段时间,他整天在村子里游荡。村民们在锄头上、地上和车棚里留下了他的脚印。有些村民不止一次去过那所房子。村民林说:“村里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如果市发改委能帮忙琢磨一个好行业,村里发家致富还是不尴尬的。”他的话打动了韩龙珍的心,然后他与村队和镇领导交换了意见。他觉得要在某些点上给予援助,还要得到村民的认可和市场的认可,才能产生效益。他整理了县镇领导的想法和意见,送给市发改委领导,市发改委领导根据市领导的指示,决定在村里发展蓝莓产业。有了主攻方向,韩龙真就放心不下了。如果在这个行业出现偏差,他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会损害党的形象,还会使村民脱贫的梦想落到空.身上当年的韩龙真吃不好,睡不着,一遍遍总结可能出现的问题。村民心里没底。从目前国内外市场分析,蓝莓的前景不会是问题,但村民们并不知道这一切。韩龙珍又忙起来了,和村支部的成员开村民会议、康头会议、实地会议,不厌其烦地向村民解释,打消他们的顾虑。所有人都看到他说得有道理,心里一亮。
该种蓝莓了。韩龙珍根本不敢大意。他白天和村民一起去地里施肥、耙地、起垄和浇水。晚上,他拖着疲惫的双腿,总结第二天的工作。他不时与市内相关部门沟通,汇报蓝莓移植的进展情况。细心细致,种植蓝莓是一项技术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他和村支书一起动员了所有的支部委员会,分兵把守。每道工序都指定一个分支委员会负责,一个接一个。有时他像一个生产队长,有时他扮演一个“领导者”,带头与村民合作。支部书记曹宗安说:“一秘真好,跟全家大事一样认真。如果三河村这次不能脱贫,那也不能怪别人,因为我们辜负了期望。”
三河村种蓝莓的时候,正是春耕的旺季。村民们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有的村民只忙于自己的土地,劳动有限。韩龙真着急了。一方面,他要求镇上的干部投入战斗,并与村支部书记一起,说服村民放下土地,种植蓝莓。村民们见韩龙珍着急,就加入了移植蓝莓的大军。妇女主任李辉说:“我不想让我们尽快摘下贫穷的帽子。我们的地是两天后种的,不能错过什么。”村民理解,有足够的精力。短短三天时间,44000颗蓝莓按时移植到地面。看着一排排蓝莓,韩龙珍紧绷的心弦放下了。
按理说蓝莓顺利下架,是时候让韩龙珍喘口气歇歇脚了。当他看到蓝莓基地没有围栏时,他放松的心弦又一次舒展开来。他害怕猪拱、啃牛、刨鸡,这些是村民们盼望致富的产业,是各级部门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产业,却因为保护不当而失去了。他不能再呆下去了,一直忙着,找领导汇报,找相关部门沟通。在他的努力下,三河村的蓝莓基地配备了围栏。
产业扶持是增加村民收入致富,基础设施援助也是村里一秘的重点。当他的脚走在三河村损坏的村道上时,他责怪自己的工作作风不健全,对此视而不见。他及时向领导汇报了情况。他的想法得到了市发改委的全力支持。在市政府领导的协调下,施工队在烈日下进入三河村。白天施工不堪,晚上熬夜;蚊虫叮咬,他们无法顾及驱赶;困了就找个地方睡午觉;渴了就喝自来水。那几天晚上,韩龙珍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一起吃了苦头。第三天太阳升起,村民们睁开好奇的眼睛,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涌起热浪。老党员高斯言说:“真的感觉土改专案组回来了,讲政策,送产业,修桥涵。我们所想的,却没想到,扶贫专案组做到了。
在韩龙珍的努力下,在市发改委和市领导的支持下,三河村开发蓝莓110亩,种植4.4万株,修复水泥路240平方米,新建桥涵一座,新建工作道路1600米,围栏3200米,总投资144万元。三河村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干净,桥梁宽阔,工业发达,广场上满是油渣。镇党委书记感慨道:“真心帮忙,真正解决困难,产业才会兴旺,村民才会富裕。”(刘正邦陈立波毕慧)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好人)韩龙祯:真心帮扶 实意解困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