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凡

作为影院复工后推出的第一批新片,国产动画《苗先生》获得的不是原本以为的赞誉和鼓励,而是意想不到的吐槽。仔细看了电影,发现粉丝们这样不太老实。翻看评论,发现大部分槽点都集中在电影的画风和过度的说教意味上,但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说电影宣传的时候确实有火爆的嫌疑,但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不能作为判断电影质量的依据。的确,“苗先生”作为宣传上的“伴片”,画风一点也不像“达摩”。整体风格更接近吉卜力的现实主义,背景水墨风格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60年前创作风格的延续。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胶片的油墨背景更加充分的涂抹,所以细节更加立体。相比于旧的写意和对环境的美好,这部电影更注重乡村生活的现实主义,这也使得这部电影透露出的中国味道更加浓郁。

(影讯)对国产动画《妙先生》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部电影的粗糙动画不够连贯,但实际上是“多余的”。早在40年前,被称为日本动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就开创了三帧动画。著名动画导演押井守表示,与全帧动画的谨慎相比,三帧动画会让重要部分在观众视野中停留更长时间,从而增强作品的整体表现力。动画,尤其是2d动画的存在是为了让天马空的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展现,或者更方便地处理电影中的奇幻元素,而不是追求逼真。说白了,3d动画比2d动画更高级,整帧比三帧更强大的观点,只是外行人的片面理解。

(影讯)对国产动画《妙先生》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上面列举的这部片子上的这些“吐槽”在技术层面上还是可以算是一种家族说法的,我就听听。但是,那些批评这部电影讲道理的人,就有点看不懂了。不知道我们的观众什么时候开始对听“真理”这么反感了?

电影从一开始就很直白的表现出电影适合13岁以上的人,相当于告诉观众电影本来就是要讲道理的,这个道理是对成年人讲的。故事讲的是探路者闫亮和学徒郭顶,想找到彼岸花的主人,采集彼岸花,然后想办法拯救人类的灵魂。然而奇怪的是,这朵邪恶的花必须活在最纯净的心灵中,这就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悖论:要拯救坏人,必须先杀死好人。

(影讯)对国产动画《妙先生》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苗先生》的结构采用了非常标准的三幕工业模式,所以在第一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孝顺父亲而甘愿牺牲的儿子,一个为了丈夫的承诺而牺牲自己的妻子,一个义无反顾地与邪念作斗争,拯救全村孩子的年轻赌徒。都是有缺点却坚持善良的普通人。他们的牺牲是否有意义,完全取决于郭顶后来的努力和坚持。也就是说,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成为郭顶和闫亮,通过自己来解释和传播牺牲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需要我们先选择做一个好人。

(影讯)对国产动画《妙先生》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有些东西不存在,只是因为你不忍直视。一些批评电影太黑的粉丝,大概是在美好的新世界里呆了很久,真的不愿意面对人类的懦弱;其他指责影片说教的大多是愤世嫉俗的粉丝,他们否认牺牲的意义,鼓吹努力和救赎都是苍白无力的。他们说,《苗先生》金句太多。这些鸡汤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什么用呢?在指责了理想主义者的固执之后,他们往往会转身再去拿一份鸡汤,这被视为标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种态度真的很可悲。

(影讯)对国产动画《妙先生》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其实苗老师的“说教”并不苍白,也很有意义。作为一个寻迹者,郭顶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他相信在他身后的闫亮和尹风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像梁启超和谭嗣同带领屠场成就了“两座昆仑山”一样,否则慷慨赴死的英雄就成了菜市口外无人认领的尸体。

诚然,《苗先生》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确实有很多不足。比如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准备和发展之后,让人寄予厚望的第三幕基本崩溃了。苗先生身份的神秘性未能给影片带来强大的反转和价值提升,仿佛精心准备的一锅香喷喷的汤终于忘了关火,配料全糊了。“戏不够戏”,这是拍电影常见的陋习,也在本片中被污染。缺少人物动机和戏剧矛盾支撑的场景只能沦为笨拙的杂耍。

(影讯)对国产动画《妙先生》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但苗先生的妙处在于,他以思辨的眼光,勇敢地指出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麻木不仁和得过且过。它赞美善良,鼓励坚持,相信救赎。这些简单的事情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

人最怕面对自己的缺陷被别人指出。也许,这才是动画电影《苗先生》获得差评,屡遭诟病的真正原因。

来源:吉林福音时报

标题:(影讯)对国产动画《妙先生》这波吐槽都不在点儿上

地址:http://www.jxjgzhdj.cn/jlxw/2229.html